“向霸权低头,就如同饮鸩止渴,只能陷入更加深重的危机”“妥协退让难求网开一面,卑躬屈膝终致步步紧逼”。我国外交部发布的双语硬核视频《不跪!》,以掷地有声的表态向世界宣告中国立场。
在美国挥舞对等关税大棒,将中国排除在外并以"90 天缓刑 "胁迫他国限制对华经贸合作的背景下,视频中反复强调的“中国不跪!中国不退!”,是对霸权的有力回击,彰显了中国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凝聚民族信念的决心。
然而几乎同一时间,印度却传出了即将向美国“跪下”的消息。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透露,美国正与15到18个“重要贸易伙伴”谈判,印度很可能成为首批达成协议的国家之一。
副总统万斯访印后,双方谈判已取得进展,最快或在 "未来几天内" 敲定协议。贝森特同时表示,与韩国的谈判 "十分顺利",与日本的谈判也 "非常具有实质性"。
印度率先妥协,也是存在多方面原因。印度具备为美国提供大额订单的能力。能源方面,印度可减少俄罗斯油气进口,转而采购美国资源;
不仅如此,印度近年来推进武器供应多元化,刚与法国签署采购26架“阵风-M”战斗机的协议,未来还可能加大美制武器采购。
此外,农产品、贵金属和波音客机也可能纳入采购清单,印度航空已传出计划购买中国退回波音客机的消息。从贸易逆差数据看,2024年美国对印度贸易逆差为457亿美元,远低于对越南的 1235 亿美元,印度为消弭逆差所需付出的代价相对较小。
政治层面,美印谈判涉及中国的敏感问题较少。印度没有大量来自中国的转口贸易,也未加入 RCEP,在关税政策调整上受中国相关协定的约束较小。
同时,印度总理莫迪与白宫私人关系良好,这种个人联系在“定制化贸易谈判”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早在今年2月,莫迪访美时,双方就设定了2030年贸易总额翻倍目标,当时美国还同意了扩大对印武器出口。
而在地缘政治层面,印度急于与美国达成协议,也是为了腾出手应对巴基斯坦。近期克什米尔地区局势紧张,印巴军队连续四晚激烈交火,巴基斯坦国防部长直言“印度军事入侵迫在眉睫”,此时寻求美国支持对印度有现实需求。
对此,中方已明确表达立场。中国驻印度大使徐飞洪在《印度快报》发表文章《挺身反对华盛顿的霸凌》,指出单方面向美国经贸要求让步是“与虎谋皮”,只会助长美国得寸进尺的气焰。
中国外长王毅在金砖国家外长会晤上强调,妥协退缩只会让霸凌者更加肆意,呼吁金砖国家共同反对保护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作为金砖国家成员,印度若率先向美国妥协,不仅破坏金砖内部团结,也将影响发展中国家共同应对外部压力的努力。此前金砖扩员时,印度就曾因担忧话语权被稀释而在非公开场合反对,影响进程。
中国发布《不跪》视频与印度传出妥协消息的时间确实是有些重合,这也折射出了两国面对外部压力时截然不同的态度。
中国坚守主权、拒绝霸权压迫,展现维护国家利益与国际公平的决心;印度如果选择妥协,虽然能换取一些短期的利益,但长远来看,可能反而会削弱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并对地区合作与多边贸易体系造成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