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今天必须跟你们掏心窝子说句大实话,这在职场摸爬滚打近20年,我算是悟出了一个保命又升职的绝招——只做分内事,别人的事儿,就算发现天大的问题,也千万别瞎掺和,不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08年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我天真得像个职场小白兔。有一次领导让我带两万块钱去提货,任务简单得很,付款拿货,完事儿。
结果呢,到了提货的地方,我眼尖啊,发现别人的提货价格比咱们低好多。当时我就跟发现了宝藏似的,心里那叫一个美,觉得自己要立大功了。
我立马跟供应商砍价,一番唇枪舌战,硬是把价格压到了一万八,还美滋滋地把那两千块差价转回公司账户,想着领导不得狠狠夸我一顿啊。
可谁能想到,第二天采购经理就把我叫到仓库,指着那一堆零件,脸上挂着冷笑,那眼神就像看个傻子。
他慢悠悠地说:“小伙子,你知道合同里为啥要多留这两千块吗?这批货的螺丝尺寸和旧设备不匹配,那两千是给生产部定制试配件的预算。
质检部早就发现尺寸问题了,故意留着,就等生产部自己发现问题,然后申请专项改造费,这样项目推进能快不少,还省得再报批一次。”
得,我这一顿操作猛如虎,直接让好几个部门的工作都卡壳了,那场面,尴尬得我能用脚趾抠出三室一厅。
从那以后我才明白,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真不是自私。别人的工作,你就像个局外人,根本不知道里面有多少弯弯绕绕。你以为自己在查漏补缺,其实是在拆别人的台,把人家精心搭好的“脚手架”给推倒了。
说到这儿,我想起行政部以前有个同事,也是好心办坏事,差点把自己工作给弄没了。
他发现销售部提交的客户拜访记录手写的那叫一个潦草,跟鬼画符似的,就想着优化一下流程,设计了一套电子填报系统,还能自动校验时间和地点。他觉得这系统一上线,销售部的工作效率不得蹭蹭往上涨啊。
结果呢,销售总监直接冲到行政部拍桌子,那声音大得整个楼层都能听见:“客户在KTV谈生意,还得填具体房间号?你是想让客户把咱们公司拉黑吗?”原来销售部故意把手写记录写得模糊,就是为了规避敏感场所的审查风险。
这下好了,这同事直接成了销售部的“眼中钉、肉中刺”,在公司里走路都得小心翼翼的。
还有我以前公司那个前台,也是热心肠过了头。他发现技术部加班晚,老点同一家烧烤,就想着帮大家省点钱,跑去跟烧烤店老板谈团购价。他觉得自己做了件大好事,技术部的同事不得把他当救星啊。
可第二天技术总监就找他谈话了,那语气冷得能把人冻住。原来那家烧烤店是领导亲戚开的,虚高的餐费本来就是给领导冲业绩的人情账。这前台的一番“好心”,直接把领导的“小算盘”给打乱了,这不是自己往枪口上撞嘛。
现在的我,早就练就了一身“选择性失明”的本事。就说上次吧,我发现研发部的检测报告漏了三组数据,要搁以前,我肯定急得跳脚,赶紧提醒他们补上。但现在呢,我淡定得很,轻轻合上文件夹,心里跟明镜儿似的。
这哪是漏数据啊,这是总工留给领导查漏补缺、表现自己的专属舞台呢。要是初稿就写得完美无缺,那领导的存在感往哪儿找?
还有啊,我计算机水平虽说不上顶尖,但也挺不错的。有时候听到有同事抱怨电脑卡顿,我立马就把降噪耳机的音量调到最大,假装啥都没听见。
为啥?我又不是公司网管,这电脑卡顿说不定就是网管为了申请经费,故意留下的“小尾巴”呢。我要是一冲动上去帮忙解决了,那网管的经费还怎么申请?
你们可别小看这些看似漏洞百出的操作,其实啊,这都是部门之间博弈后的微妙平衡。就像财务部贴错发票,别以为就是前台粗心大意,说不定那是给审计部门留的业绩突破口呢。
你把发票都贴得规规矩矩、毫无差错,审计部门的考核指标还怎么完成?
所以啊,在职场这个大舞台上,第一个发现问题的人,往往最后会变成问题本身。每个部门都在自己的“幕布”后面演着一场大戏,聪明人都知道,千万别去掀别人的布景,而是默默守好自己的那盏聚光灯。
那些看似低效的流程、不合逻辑的安排、无伤大雅的漏洞,说不定就是维系整个系统运转的“润滑剂”。
朋友们,都给我记住了,在职场,咱们的火眼金睛得用在找自己的“台本”上,别老想着去拆别人的“戏台”。管好自己,才是职场生存的不二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