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先生,您确定要查询这张卡的余额吗?"银行柜员推了推眼镜,表情有些古怪地看着我。
我点点头,心想这一万块钱虽少,但毕竟是养父留给我的遗产,我得亲自确认一下。
当银行卡余额显示在屏幕上的那一刻,我如遭雷击,双腿发软,差点跪倒在地。
就在三天前,养父的葬礼上,律师宣读的遗嘱中。
我的亲兄弟王浩继承了养父的三套豪宅和大部分财产,而我这个照顾养父十二年的继子,只得到了区区一万元。
当时王浩得意的眼神和周围亲友怜悯的目光仍历历在目。
但此刻,我终于明白了养父王建国那临终时意味深长的微笑和那句"文儿,你去银行看看"的遗言。
01
我叫李文,今年35岁,是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
我的生母在我10岁那年因病去世,生父没过多久就带回了一个继母,从那以后,家里的氛围就变了。
继母带来的两个孩子受宠,而我却像个多余的人。
生父对我也越来越疏远,甚至有时会醉酒后对我拳打脚踢。
我13岁那年,邻居王建国老师看不下去了,经常把我叫到他家吃饭,帮我补习功课。
王老师是镇上中学的语文教师,为人正直,在镇上很有威望。
他的妻子几年前因车祸去世,只留下他和儿子王浩相依为命。
王浩比我大两岁,当时已经15岁,是个阳光帅气但有些任性的男孩。
记得第一次去王老师家时,我拘谨地坐在餐桌前,不敢动筷子。
王老师盛了一大碗红烧肉放在我面前:"文儿,别客气,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那可能是我母亲去世后吃过的最香的一顿饭。
王浩坐在对面,撇着嘴看我狼吞虎咽,小声嘀咕:"吃相真难看。"
王老师瞪了他一眼:"浩子,不许没礼貌,文儿家里困难,你应该学会同情和帮助他。"
王浩撇了撇嘴,不再说话,但眼神中的不满溢于言表。
之后的日子,我经常去王老师家,不仅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还能得到王老师的辅导。
我的成绩也渐渐从班级倒数提升到了中上游。
我14岁生日那天,生父酒后又一次对我大打出手,我忍无可忍,趁夜色跑出家门,不知道该去哪里,本能地朝王老师家的方向走去。
敲开王老师家门时,我浑身是伤,嘴角还流着血。
王老师二话不说,把我拉进屋内,帮我清理伤口,给我换上干净的衣服。
"文儿,今晚你就住在这里。
明天我去找你父亲谈谈。"王老师严肃地说。
第二天一早,王老师真的去了我家。
回来后,他表情复杂地告诉我:"文儿,你父亲同意让你跟我住一段时间。"
后来我才知道,那次谈话中,我生父表示如果我愿意,他可以放弃对我的抚养权,让王老师收养我。
在他眼里,我不过是个累赘,恨不得早点摆脱。
王老师犹豫了好几天,最终问我的意见:"文儿,你愿意成为我的儿子吗?"
我激动地点头,泪水不受控制地流下来。
就这样,我有了一个新的家,一个真正关心我的父亲,和一个虽然不太待见我但至少不会打我的兄弟。
王浩对我的到来并不热情。
"爸,我们家又不富裕,为什么要多养一个不相干的孩子?"他曾这样抱怨。
"浩子,李文现在是你弟弟了,你要学会照顾他。"王老师严肃地说,"再说了,家里就我们爷俩,多个人也热闹。"
开始的几个月,我和王浩之间的关系很是尴尬。
他不愿意和我分享任何东西,放学后也不愿和我一起回家。
但王老师对我们一视同仁,从不偏袒任何一方。
他会严厉批评王浩的错误,也会表扬我的进步。
王老师的家不算大,是镇上教师分配的一套老房子,两室一厅。
我住进去后,和王浩共享一个房间,这让他很不爽。
但在王老师的调解下,我们逐渐建立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生活在王老师家的日子,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是家的温暖。
02
每天早上,餐桌上都有热腾腾的豆浆和刚出锅的包子。
晚上回家,王老师总会问我们学校的情况,辅导我们做作业。
周末时,他会带我们去镇上的图书馆或者附近的小山爬山。
王老师虽然是个中学教师,收入不高,但他懂得理财,生活过得井井有条。
家里的钱大部分都花在了我们兄弟的教育上。
他常说:"知识改变命运,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有出息。"
王老师不仅教我课本知识,还教我做人的道理,教我如何勇敢地面对生活。
他也经常鼓励我:"文儿,你比很多孩子都要坚强,将来一定能成大器。"
王浩虽然在学习上不如我用功,但他很聪明,尤其擅长社交和体育。
他在学校里人缘极好,是校篮球队的主力。
有时候,王老师会拿我当正面例子来鼓励王浩更加努力学习,这让王浩对我的态度更加复杂。
有一次,王浩因为和同学打架被老师叫家长,王老师很生气,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晚上,我听到王浩在房间里小声啜泣,犹豫再三,递给了他一块自己舍不得吃的巧克力。
他愣了一下,然后接过来,嘴上说着"谁稀罕你的东西",但还是迅速地拆开吃了。
那可能是我们兄弟关系的一个转折点。
从那以后,王浩对我的敌意少了很多,偶尔还会主动帮我解决一些学校里的小麻烦。
王老师看到我们关系的改善,非常高兴。
有一次,他郑重其事地对我们说:"你们是亲兄弟,以后要互相扶持,互相照顾。
血缘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感情。"
这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
时光飞逝,我们都长大了。
我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省城的一所不错的大学,学习土木工程。
王浩则因为玩心太重,高考失利,最终去了一所民办专科学校。
大学期间,我一边刻苦学习,一边做家教赚取生活费,尽量减轻王老师的负担。
每个月,我都会把节省下来的钱寄回家,虽然不多,但希望能表达我的感恩之情。
王老师在电话里总是劝我:"文儿,钱你自己留着用吧,爸不缺这点钱。
你好好学习,有出息了,那就是对爸最大的回报。"
而王浩则截然不同。
他在专科学校没待多久就辍学了,声称"读书无用论",选择出去闯荡。
他有着与生俱来的商业头脑,很快就在房地产中介行业站稳了脚跟,甚至开始自己投资房产。
在我还是一个穷学生的时候,他已经开上了自己的第一辆车。
王老师对王浩的选择并不反对,只是叮嘱他:"浩子,赚钱是好事,但做人要有底线,不要为了钱去做伤天害理的事。"
王浩嘻嘻哈哈地答应着,但我能感觉到他对这些"老古董"的道德观念并不真正放在心上。
大学毕业后,我本有机会留在省城的一家大型建筑公司工作,薪水可观,前途也不错。
但就在这时,王老师突发脑溢血,被紧急送进了医院。
接到电话的那一刻,我正在参加公司的入职培训。
我二话不说,立即请假赶回老家。
到医院时,看到王老师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右半边身体已经不能动弹,说话也变得含糊不清。
王浩比我晚到一天,他开着一辆崭新的奥迪,穿着名牌西装,手腕上戴着金表,一副成功人士的模样。
他带了很多补品和水果,但只在医院待了半天就匆匆离开了,说公司有重要业务无法推开。
看着王老师失望的眼神,我心里暗暗做了决定。
03
第二天,我婉拒了省城公司的offer,选择了老家附近的一家小建筑公司,薪水只有省城的一半,但可以让我有时间照顾王老师。
王老师知道后,艰难地拉住我的手:"文儿,不要...为了我...耽误...你的前程..."
我握紧他的手:"爸,您放心,我不会耽误自己的。在哪里工作不是工作呢?能照顾您,我心里踏实。"
从那以后,我开始了工作和照顾王老师的双重生活。
每天早上五点起床,给王老师准备早餐,喂他吃药,然后去上班。
中午匆匆赶回来照看他,晚上下班后又要照料他的起居。
王老师的病情时好时坏,有时候能坐起来说几句话,有时候则整天昏睡不醒。
王浩一月也就回来看一两次,每次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
他确实带来了不少好东西,营养品、水果、补品应有尽有,但从不愿意亲自照顾王老师。
"我没有时间,也不懂怎么照顾病人,这些事情你来做最合适。"他总是这样说。
我不计较这些,默默承担起照顾王老师的责任。
最困难的是给王老师翻身、擦洗和换尿不湿,一个大男人做这些事确实不容易,但我咬牙坚持着。
有时候工作太累,晚上回家还要照顾王老师,我也会感到身心俱疲。
但每当看到王老师感激的眼神,我就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长时间。
我的工作因为经常请假照顾王老师而进展缓慢,几次晋升的机会都与我擦肩而过。
而王浩的事业却蒸蒸日上,他从一个小小的中介做到了公司经理,又自己创业开了房产公司,据说资产已经过千万。
有一次,王浩回来看望王老师,炫耀自己刚买的第三套房子:"爸,您看,我在市中心又买了一套三居室,200多平米呢!等您病好了,就搬过去住吧,那里环境好,也方便我照顾您。"
王老师勉强笑了笑,没有说话。
等王浩走后,他拉着我的手,艰难地说:"文儿,你...辛苦了..."
我摇摇头:"爸,您别这么说。
您这些年对我的好,我这辈子都报答不完。"
王老师的眼睛湿润了,他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我不知道王老师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我能感觉到他对王浩的心疼和对我的愧疚。
他可能觉得亏欠了我太多,而王浩作为亲生儿子却很少尽孝道。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老师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医药费也越来越高。
我的积蓄几乎花光了,不得不申请银行贷款来支付医疗费用。
王浩虽然事业成功,但提到钱的事情就变得吞吞吐吐,说自己的资金都投入了房产,一时抽不出来。
"李文,你不是一直在照顾我爸吗?
再辛苦一下,等我这个项目完成,肯定会补偿你的。"他总是这样敷衍我。
我也不好过多争辩,毕竟王老师还躺在病床上,我不想因为钱的事情在他面前争吵,让他难过。
于是,我继续承担着大部分医疗费用,有时甚至要省吃俭用来凑钱。
随着照顾的日子越来越长,我的身体也开始吃不消了。
三十出头的年纪,腰椎已经开始疼痛,原本黑密的头发也开始脱落,额头上的皱纹也越来越明显。
同事们都说我像是老了十岁。
但我没有怨言,因为王老师对我的恩情,不是金钱能够衡量的。
他给了我一个家,给了我父爱,还教我做人的道理。
这些年来,他虽然身体不好,但精神上一直鼓励和支持我。
每当我感到疲惫不堪时,想到的不是放弃,而是他当年收养我时说的那句话:"文儿,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儿子了。"
王老师病情加重后,我不得不请长假专心照顾他。
医生建议我们请专业护工,但我觉得没有人能比我更用心地照顾王老师,于是坚持自己来。
04
每天清晨,我都会给王老师量血压、测血糖,然后根据医嘱给他服药。
给他擦洗身体时,看着他皮包骨的身躯和满是褥疮的背部,我的心像被刀割一样疼。
曾经高大挺拔的王老师,如今瘦得只剩下皮包骨,眼窝深陷,嘴唇干裂。
有一次给王老师翻身时,我不小心扯到了导尿管,王老师疼得直冒冷汗,但他努力不让自己叫出来,只是紧紧抓住我的手。
那一刻,我心疼得眼泪都要流下来了。
"爸,您忍着点,我马上叫护士来。"我急忙按响呼叫铃。
护士来了之后,熟练地重新固定好导尿管,然后对我说:"你已经照顾得很好了,比很多专业护工都细心。但你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不要累垮了。"
我笑了笑:"没事,我年轻,扛得住。"
护士看了看我:"你这样日夜操劳,我看着都心疼。你那个哥哥呢?怎么很少看到他来?"
我不好说什么,只是摇摇头:"他忙,工作很忙。"
护士叹了口气,没再多说什么。
王浩确实很忙,两个月可能也就来一次医院。
每次来都是风风火火的,带着名贵的补品,但待不了多久就走了。
他对医生护士倒是很大方,经常塞红包,让他们多关照王老师。
但对于我的辛苦,他视而不见。
有一次,王浩来医院时,正好碰到我在给王老师擦身子。
看到王老师身上的褥疮和尿渍,他皱起眉头,退到了门外。
"李文,你可真是孝顺啊,这种活都干得下去。"他站在门口说,语气中既有赞赏也有一丝嘲讽。
我头也不抬地继续手上的工作:"爸养育我这么多年,这点事算什么。"
王浩走过来,从钱包里抽出几张百元钞票放在床头柜上:"这是这个月的一些医药费,你先用着。"
说完就匆匆离开了,连王老师一眼都没多看。
王老师看着王浩离去的背影,眼中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和伤感。
他艰难地转过头,对我说:"文儿...对不起..."
我赶紧打断他:"爸,您别这么说。
您对我恩重如山,我这辈子都报答不完。"
王老师的眼睛湿润了,他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轻轻握了握我的手。
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王老师开始出现意识模糊的情况。
有时候他会突然叫王浩的名字,有时候又会把我认成他的老伴。
医生说这是病情发展到晚期的正常现象,让我们做好心理准备。
王浩得知消息后,难得地在医院多待了一天。
他坐在病床前,看着昏睡中的王老师,罕见地流露出忧伤的表情。
"李文,我爸真的不行了吗?"他低声问我。
我点点头:"医生说,可能就这几天了。"
王浩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我找了一个很好的疗养院,等爸出院后,可以送他去那里。有专业的医护人员照顾,环境也好,费用我来出。"
我看着他:"王浩,爸可能撑不到出院了。这几天你能不能多留一会儿,陪陪他?"
王浩有些不自在地移开视线:"我...我真的很忙。
公司有个大项目正在谈,我不在场不行。
等谈完了,我立刻回来。"
我不再说什么,只是默默地继续照顾王老师。
第三天早上,王老师突然清醒过来,意识比前几天要清楚许多。
他虚弱地叫我过去,然后费力地说:"文儿...把...律师...叫来..."
我有些惊讶:"爸,您要见律师?"
王老师点点头,眼神坚定。
我赶紧联系了王老师以前的一个学生,现在是当地一名律师。
他接到电话后,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赶来了医院。
律师到后,王老师请我暂时出去一下。
我有些疑惑,但还是尊重他的决定,在走廊上等待。
05
大约半小时后,律师出来了,表情有些复杂。
他拍拍我的肩膀,什么也没说就离开了。
我回到病房,看到王老师似乎松了一口气,脸上泛起一丝微笑。
"爸,您找律师有什么事吗?"我忍不住问道。
王老师摇摇头,然后艰难地说:"文儿...你...辛苦了...爸...对不起你..."
我急忙握住他的手:"爸,您别这么说。您是我的恩人,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
王老师的眼睛湿润了,他用尽全力握了握我的手,然后说:"文儿...有空...去银行...看看..."
我不太明白他的意思,但还是点点头:"好的,爸,您先休息,等您好一点,我陪您去银行。"
王老师摇摇头,好像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闭上了眼睛,陷入了沉睡。
那天晚上,我给王浩打电话,告诉他王老师的情况可能不太乐观,让他尽快回来。
王浩说第二天就赶回来,但实际上他拖到了第三天才出现在医院。
而就在王浩到达医院的前一个小时,王老师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我坐在床边,握着他已经冰冷的手,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
十二年来,王老师给了我父爱,给了我家的温暖,给了我做人的道理。
如今,他永远地离开了,留下我一个人,不知该如何是好。
王浩赶到医院时,看到的就是这一幕。
他站在门口,愣了好一会儿,然后冲上前来,扑在王老师身上失声痛哭:"爸!您怎么这就走了?您等等我啊!我还有好多话没跟您说呢!"
看着王浩撕心裂肺的样子,我不知该如何安慰他。
虽然这些年他很少陪在王老师身边,但毕竟是亲生父子,血浓于水的感情是真实存在的。
丧事由王浩操办,他很大方,请了最好的殡仪馆,买了最好的棺木,连墓地都选在了风水最好的地方。
葬礼上来了很多人,王老师的学生、同事、朋友,都来送他最后一程。
葬礼结束后的第三天,王老师的律师找到我们,说要宣读遗嘱。
王浩信心满满地来了,还带了几个朋友,似乎是来分享喜悦的。
律师打开文件袋,取出一份正式的遗嘱,开始宣读:"我,王建国,立此遗嘱,将我的全部财产分配如下。
我的儿子王浩,继承我名下的三套房产,包括市中心的商品房、老家的独栋别墅和海边的度假公寓。
我的继子李文,继承我银行账户中的一万元整..."
听到这里,我心里一震,但随即平静下来。
王老师的决定,我尊重。
这些年来,我照顾他不是为了遗产,而是出于真心的感恩和孝道。
王浩听到遗嘱内容,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回头对朋友们挤眉弄眼。
我低着头,没有看他,心里想的是王老师临终前那句"文儿...有空...去银行...看看..."的话。
07
律师宣读完毕后,看了我一眼,眼神中似乎有些复杂的情绪,但他很快恢复了专业的态度:"遗嘱已经生效,两位有什么问题吗?"
王浩迫不及待地问:"房产证什么时候能过户到我名下?"
律师回答:"手续已经准备好了,您随时可以去办理。"
我则问:"那一万元什么时候能领到?"
律师递给我一张银行卡:"这是王老师的借记卡,密码是他的生日。卡里有一万元,是他特意留给你的。"
王浩听到这里,忍不住笑出声来:"李文,你照顾我爸十二年,结果就得到一万块钱,真是讽刺啊!"
我没有理会他的嘲讽,只是默默地接过银行卡,放进口袋。
离开律师事务所后,王浩拦住我,面带讥讽:"李文,你不会心理不平衡吧?我知道你这些年照顾我爸很辛苦,但谁让你不是亲生的呢?血浓于水,这个道理你应该明白。"
我深吸一口气,平静地说:"王浩,我照顾爸这些年,不是为了他的钱。他给了我家,给了我父爱,这些都是无价的。他的决定,我尊重。"
王浩似乎没想到我会这么说,愣了一下,然后拍拍我的肩膀:"行,你能这么想就好。对了,我爸留给你的那一万块,你准备怎么用?"
我想了想:"先去银行看看吧,爸临终前嘱咐我去银行看看,可能有什么事情要我处理。"
王浩撇撇嘴:"能有什么事啊,可能就是确认一下那一万块是不是真的在卡里吧。"
我们就这样分开了。
王浩开着他的豪车离去,而我则坐公交车去了银行。
银行大厅里人不多,我排队等待叫号。
轮到我时,我走到柜台前,递上银行卡:"您好,我想查询一下这张卡的余额。"
柜员接过卡,在电脑上操作了一会儿,然后抬头看我,表情有些古怪:"先生,您确定要查询这张卡的余额吗?"
我点点头,心想这一万块钱虽少,但毕竟是养父留给我的遗产,我得亲自确认一下。
柜员敲击键盘,屏幕上显示出余额。
当我看清那个数字时,我如遭雷击,双腿发软,差点跪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