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兄,你知道‘罗莱家纺’吗?”商场地下车库内,两名佩戴“罗莱”工作证的男子热情搭讪,声称是“内部员工低价处理尾货”。这样的“捡漏”机会,你心动了吗?

近日,江苏省江阴市法院对该案作出判决,四名被告人因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和假冒注册商标罪分别获刑。

专柜附近成售假“黄金地段”

2023年12月,江阴市民许先生在商场停车场遭遇了一场“话术围攻”。两名自称“罗莱员工”的男子以“送货多出几条被子”为由,低价推销“正品”蚕丝被。许先生扫码验证吊牌后,以2800元买下5条被子,次日却被专柜店员鉴定为假货——包装粗糙、标签字体不符,甚至“罗莱从未生产过该款式”。


案涉造假蚕丝被吊牌

更戏剧性的是,一个月后,许先生在另一超市车库再次遇到同类骗局:同样的“苏f”车牌、同样的“临退休经理赚外快”剧本。这次,他果断报警。警方调查发现,该团伙已流窜江阴、苏州、常州多地,专挑设有罗莱专柜的商场、超市停车场“蹲点”,利用消费者对专柜的信任心理行骗。

50元被芯的品牌包装术

据范某到案后交代,其货源来自南通当地做被芯的工厂和作坊,每条被芯进价仅50元。他们购入后,缝上仿制的“罗莱”斜标、水洗标,贴上“罗莱”的吊牌,再配上伪造的工作证和话术,摇身一变成“专柜正品”。“我们专挑有罗莱专柜的地方,消费者容易放松警惕。”范某坦言。


仿制的“罗莱”斜标、水洗标 该团伙分工明确:黄某负责生产假冒被芯,范某、李某、刘某则组团推销。为增强可信度,他们甚至设计“角色扮演”——年长的刘某冒充“临退休经理”,报价远低于市场价(平时数千元的品牌鹅绒,他们报价数百元到1000元,蚕丝被则200-300元/条),并声称“仅剩几条”。一旦顾客犹豫,便主动降价。经查,2023年至2024年,该团伙销售假被芯金额达35万余元,非法获利超12万元。


假被芯生产场地 “假员工”将非法所得全部退赔“真罗莱”

案发后,警方从犯罪嫌疑人范某处扣押被芯15条,从犯罪嫌疑人李某处扣押被芯19条,从犯罪嫌疑人李某处扣押被芯189条。经罗莱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鉴定,上述被芯均属假冒该公司“luolai”注册商标的商品。经讯问,黄某对生产假冒“罗莱”被芯、范某等人对销售假冒“罗莱”被芯的行为供认不讳。


近日,经江阴市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范某、刘某、李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至一年不等,均适用缓刑,并处罚金人民币十四万元至九万元不等;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黄某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二万二千元。同时,罗莱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提起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经调解,黄某等人共计赔偿该公司20.7万元。

检察官提醒:警惕“线下引流”式售假

江阴市检察院检察官在办案中发现,此类犯罪呈现“三假”特点:假身份、假话术、假场景。检察官提醒消费者:正品品牌从不允许员工私下售卖,所谓“内部渠道”多是骗局。此案也引发对商场停车场等“监管盲区”的关注,检方建议商场加强巡逻,并与品牌方建立打假联动机制。罗莱公司相关负责人称,将加大防伪技术投入,并联合执法部门打击“傍专柜”售假行为。

通讯员 毛钥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子钰

(文中图片均来自江阴市检察院)

上观号作者:交汇点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