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福州4月30日电 (刘宝琴)4月29日,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举行“时令节气与健康福建”新闻发布会,介绍立夏时节健康养生相关内容。


新闻发布会现场。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供图

今年5月5日15时09分进入立夏节气,标志着万物将进入繁茂生长的阶段。

中医养生注重“春夏养阳”,在饮食方面倡导“三增三减”:增酸味,以固表敛汗;增苦味,以清心降火;增淡味,以健脾利湿。减冰饮,护脾阳;减油腻,保心脉;减辛辣,防燥热。立夏后,空气相对湿度超75%时,可以在食材中加入3-5克土茯苓或五指毛桃,增强祛湿功效。

在作息方面提倡“三时养生法”:晨光初露时,舒展筋骨,以激活阳气;日上三竿际,小憩养神,以缓解心火;暮色四合后,纳凉健步,强化脾胃运化。

立夏时节,福建湿热交织、花草繁茂,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激增,易诱发过敏性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有哪些中医治疗方法可以缓解症状?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徐顺贵建议:一是注重环境防护。比如晨起关闭门窗,用艾叶熏蒸房间净化空气;外出佩戴口罩;夜卧早起以养肺阴。二是饮食调理需因人施膳。湿热体质者推荐薏苡仁冬瓜鲫鱼汤清热化痰,虚寒体质用黄芪生姜羊肉汤温阳固表,儿童特应性体质可常饮太子参山药汤调节免疫。日常可饮鱼腥草罗汉果茶缓解气道炎症,晨服姜枣茶增强卫阳抗邪能力。三是加强日常保健。

立夏之后,白昼渐长,阴气收敛不足,容易心神不宁;湿热渐盛,若脾胃运化不畅、湿浊内蕴,就会加重睡眠障碍。

中医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徐顺贵提出四个实用方法:一是调节情绪,静心养神。睡前少刷手机,通过冥想或听轻音乐放松;晚上用艾叶加合欢花泡脚,引火下行,助眠安神。二是饮食调理,清心降火。多吃莲子、百合、银耳,少吃烧烤、油炸食品。三是调整作息,顺应天时。午休20至30分钟,补充精力。四是适度运动,疏解郁热。清晨或傍晚散步、打太极,让身体微微出汗。同时,还可以吃一些安神药膳,比如百合莲子羹、酸枣仁小米粥等。

立夏之后,气温升高,湿度较大,容易诱发肠胃疾病。除了注意食物卫生、清淡饮食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主任医师叶彬华还建议通过中医食疗如四神汤、姜枣茶、乌梅汤等健脾祛湿,强化脾胃运化功能。

此外,福建省气象服务中心工程师游立杭提醒,立夏之后,降水频繁,要注意防潮防霉,开窗通风;气温有所升高,但昼夜温差大,注意增减衣物,预防感冒。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