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 月 31 日,随着两声正义的枪响,张波和叶诚尘这对犯下滔天罪行的情侣,终于为他们的所作所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起震惊全国的 “11・2 重庆姐弟坠亡案”,就此画上了一个沉重的句号。
案件虽已终结,但其中暴露出的人性之恶,尤其是叶诚尘令人发指的变态心理和行为,依然深深刺痛着公众的心,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而深刻的反思。
让我们把时间倒回 2020 年 11 月 2 日那个黑色的下午。在重庆市南岸区锦江华府小区,一声尖锐的惨叫划破了平静的空气。
两个年幼的孩子,姐姐张某甲和弟弟张某乙,从高楼的次卧飘窗处,被人狠狠扔了下去。瞬间,楼下的地面被鲜血染红,两个鲜活的小生命,一个当场死亡,另一个虽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却也未能逃脱死神的魔掌。
起初,现场的景象让小区居民误以为这是一场令人痛心的意外。然而,重庆警方在勘查现场时,凭借着专业的敏锐度,发现了诸多疑点。这绝非一场简单的意外事故,背后似乎隐藏着更为复杂和险恶的真相。
警方迅速展开侦查,将目光锁定在了孩子的生父张波身上。经过几番艰苦细致的审讯,张波的心理防线终于崩溃,他交代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犯罪事实:这一切,竟是他和女友叶诚尘精心策划的一场谋杀。
张波,1994 年出生于重庆市长寿区的农村,学历不高的他早早踏入社会。2017 年,他与陈美霖相识相恋。尽管陈美霖的父母极力反对这段恋情,但沉浸在爱情中的陈美霖还是选择与张波在一起。
很快,陈美霖意外怀孕,张波承诺如果留下孩子就结婚。同年 8 月,两人步入婚姻殿堂,婚后先后迎来了女儿张某甲和儿子张某乙。然而,这段婚姻并没有持续太久,2019 年 4 月,张波向陈美霖提出离婚。在这段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张波就已经隐瞒自己已婚有子女的事实,开始追求网友叶诚尘。
叶诚尘,同样出生于 1994 年的重庆市长寿区人,与张波在张波认识陈美霖之前就已相识。2019 年 8 月,张波与叶诚尘私下建立恋爱关系。
当叶诚尘得知张波有小孩后,并没有选择结束这段关系,而是继续与张波交往。2020 年 2 月,张波与陈美霖协议离婚,双方约定女儿张某甲归陈美霖抚养,儿子张某乙在六岁前归张波抚养,六岁后由陈美霖抚养。
然而,离婚后的张波并没有迎来所谓的 “新生活”。叶诚尘多次向张波表示,自己及父母无法接受张波有小孩的事实。
从 2020 年 2 月开始,张波和叶诚尘在长寿区见面时,便开始谋划杀害张波的小孩。此后,两人多次通过面谈、微信聊天等方式,商讨着各种残忍的杀人办法,最终商定采用意外高坠的方式来实施犯罪。
从警方曝光的大量微信聊天记录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叶诚尘的变态心理。2020 年 6 月,叶诚尘就开始多次通过微信催促张波作案。“你到底什么时候动手?拖得越久越危险。”“赶紧把娃解决了,我们才能安心在一起。”
这些话语,充满了冷漠与急切,仿佛两个无辜的孩子只是她追求所谓 “幸福生活” 的绊脚石,必须尽快清除。
2020 年 10 月,张波和叶诚尘商定,以给张某甲买衣服为由,把张某甲接至张波家中伺机作案。10 月 25 日,张波让母亲联系陈美霖,将张某甲接到自己租住的锦江华府家中。
但不巧的是,陈美霖一直在场,张波未能得逞。期间,张波与叶诚尘通过微信联系,叶诚尘急切地让张波将张某甲留下过夜,试图创造作案机会。张波则回复称在找机会,下周再将张某甲接来动手。
11 月 1 日,张波主动联系前妻陈美霖,将张某甲接至家中。陈美霖因要与朋友聚餐而离开,张某甲留宿张波家中。当晚,由于张波的母亲在家,张波未找到机会作案,他驾车前往长寿区与叶诚尘见面,直至 11 月 2 日上午 10 点多,才回到家中。
而就在当天下午 15 时 30 分许,张波趁家中无人,将正在玩耍的张某甲、张某乙一起从次卧飘窗处扔到楼下,酿成了这起人间惨剧。
在整个案件过程中,叶诚尘不仅在言语上催促、逼迫张波作案,还在精神上对张波进行控制。
聊天记录显示,当张波表现出犹豫时,叶诚尘会用各种言语刺激他。“你要是真的爱我,就该果断一点,连两个小孩都搞不定,还谈什么未来。”“你是不是根本就不想和我结婚,才一直拖着不肯动手。”
这些话语,一步步将张波推向了犯罪的深渊。
更令人不寒而栗的是,叶诚尘似乎对整个杀人过程有着一种近乎变态的 “执着”。她不仅关注着张波何时动手,还对作案细节进行 “指导”。“你要确保他们是从足够高的地方掉下去,这样才能保证一击致命,不能留下任何活口。”“一定要做得像意外,不能让人看出破绽。”
从这些聊天内容中,我们看不到一丝人性的光辉,只有一个被私欲完全蒙蔽双眼的恶魔,在精心策划着一场血腥的杀戮。
一审宣判时,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张波直接实施了杀害两名亲生子女的行为,叶诚尘具有逼迫张波实施故意杀人犯罪的行为,其与张波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相当,二被告人的行为突破了法律底线、道德底线、人伦底线,作案动机特别卑劣,主观恶性极深,作案手段特别残忍,犯罪情节、后果和罪行极其严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最终,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张波、叶诚尘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然而,一审宣判后,张波和叶诚尘均提出上诉。在二审庭审中,两人当庭翻供。张波表示孩子坠楼系意外,不是他摔下去的;叶诚尘则称警方恢复的微信聊天记录中的共谋内容,只是两人冲动的商讨,并没有想去实施,还声称自己有精神疾病。
但出庭检察官通过一组组确凿的证据、视频资料,有力地回击了他们的翻供和辩解。最终,2023 年 5 月 11 日上午,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2024 年 1 月,最高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张波、叶诚尘故意杀人死刑复核一案依法作出裁定,核准张波、叶诚尘死刑。
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张波、叶诚尘视张波的亲生子女为结婚障碍,共同预谋采用制造意外高坠方式杀人,致两名幼童死亡,严重挑战法律和道德底线,犯罪动机极其卑劣,情节特别恶劣,手段特别残忍,后果和罪行极其严重,应依法惩处。
复核期间,叶诚尘检举揭发他人犯罪,经查不属实,依法不构成立功。
这起案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谴责。人们在为两个无辜孩子的悲惨遭遇感到痛心疾首的同时,也对叶诚尘和张波的残忍行径感到无比愤怒。叶诚尘的变态心理和行为,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黑暗、最丑陋的一面。
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她可以毫不犹豫地策划杀害两个年幼的孩子,这种行为已经超出了正常人的理解范围。
从这起案件中,我们也应该深刻反思。在现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面临着各种冲击和挑战。我们应该如何教育下一代,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如何在面对感情、婚姻等问题时,保持理性和人性的底线?
同时,对于那些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社会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干预和疏导,避免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