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倪玉、钱金生
四月的鹭岛春风送暖,捷报频传。4月24日,厦门市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的喜讯让整座城市为之振奋。在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队伍——“厦门退役军官志愿服务大队”,他们以军人的赤子之心和实干精神,为这座城市的双拥丰碑浇筑忠诚,成为特区社会化拥军的重要力量,让“全国双拥模范城”这块金字招牌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这支由1200余名转业干部组成的钢铁队伍,骨子里镌刻着改革创新的基因。时光回溯至2001年,厦门市师、团、营三级军队转业干部为减轻政府的安置压力,毅然放弃公务员岗位,在政策春风中开辟人生新战场。他们以创业就业的生动实践,在特区发展的壮美画卷上挥洒着军人的热血与担当。
2016年建军节,历史定格下感人至深的一幕。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下,在市文明办、人社局等部门的精心护航中,这些散作满天星的退役军官们,以军人特有的热血豪情重新集结,组建“厦门退役军官志愿服务大队”。在这个意义非凡的节日里,他们用铿锵誓言谱写了新时代退役军人最壮美的乐章。
从金戈铁马到志愿服务,从国防绿到志愿红,变换的是身份与战场,永恒的是为民服务的初心。如今,站在新时代的坐标上,厦门退役军官志愿服务大队正以永不懈怠的奋进姿态,在特区发展的壮阔征程中续写着属于军人的荣光,让八一军徽在志愿服务中熠熠生辉。
红心向党铸忠魂 政治底色更鲜明
这支由1200余名党员组成的钢铁方阵,以鲜红党旗为战旗,以赤诚初心为号角,在鹭岛大地上书写着新时代退役军人的信仰答卷。作为在党旗和军旗的指引下诞生并成长的“百分百党员队伍”,他们以“党味”淬炼忠诚,以“兵味”砥砺担当,以党建为引领,坚持守正创新,长期活跃在近邻党建、基层治理、文明创建等一线。据统计,队伍中退役军官担任基层党支部书记、副书记有80多人,涌现出开元街道虎溪社区新华城小区党支部书记饶长辉、厦门鹭申通快递公司支部书记童忠明、思明区紫微恒菁小区支部书记方海明、519救援队支部书记陈其标、湖里区五缘尊墅尊府党支部书记刘益龙、厦门创业者协会支部书记张庆顺、厦门普标科技集团支部书记杨白辉、厦门排舞协会支部书记杜薇、湖里海悦和居支部书记张学志等党员模范,其中多人曾受省、市的表彰。
今年清明前夕,厦门退役军官志愿服务大队组织自主择业退役军官及家属,联合厦门市湖明小学、厦门市金鸡亭小学师生代表,前往厦门烈士陵园举行英烈祭扫活动,这是厦门退役军官志愿服务大队连续17年坚持以这样的方式深情缅怀英烈,也是该队伍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烈精神、厚植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厦门退役军官志愿服务大队自发组织“红色之旅”20余次,赴井冈山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刻领会井冈山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参观遵义会议旧址,追寻红色印记,汲取奋进力量;前往古田会议旧址,踏访解放军建军史上铸就军魂的源头,强化军魂意识,坚定政治信念;寻访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瞻仰革命圣地,追寻红色根脉,感悟新时代红船精神等,赓续红色血脉,谱写奋进华章。2024年,在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之际,为深入追寻长征伟大历史足迹,贯彻学习长征精神,锤炼党性、提升修养,厦门退役军官志愿服务大队组织前往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瑞金,开展“重走长征路,奋进新征程”红色之旅。
每一次敬礼都带着历史的回响,每一次瞻仰都是精神的涅槃,在红色基因的薪火相传中,正续写着属于退役军人的精神图谱。
军装在身,他们是百折不挠的人民子弟兵;脱下军装,他们的信念依然坚定。当这支队伍在党旗下集结,他们既是传承红色基因的“播种机”,更是新时代长征路上的“先锋队”。正如大队队长时松生所言:“忠诚是刻进骨髓的印记,为民是写进生命的承诺。我们将永远做党的红色传令兵,让八一军徽在为民服务中闪耀新时代的光芒!”
战场转换志不变 初心如磐践使命
2001年,中国军转安置制度迎来历史性破冰,计划分配与自主择业的双轨制改革激荡时代浪潮。在鹭江之畔,一群肩扛校星的军人作出震撼抉择——他们婉拒优渥的体制保障,以“敢为天下先”的胆魄跃入市场洪流,成为共和国军官退出现役制度改革的首批“探路尖兵”。
“战场转换,冲锋姿态永不变!”这群脱下军装的创业者,将军事谋略注入商海,把战壕精神植入车间。在产业升级的攻坚战中,他们化身技术革新的“突击手”;在乡村振兴的田野间,他们成为生态农业的“排头兵”;在社会治理的网格里,他们构筑平安建设的“桥头堡”。昔日领兵布阵的指挥员,如今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续写着“转岗不转志”的传奇。
淬炼于军营的组织纪律性,熔铸成商海搏击的独特优势。多年来,先后创办了160多家企业,自我就业和为社会提供了5000多个就业机会,纳税近亿元(含其他省份)。队伍中周玉华、林宝明、李建设、郑光亮、童忠明、戴益琛、许树根等人创办的企业年营业额均达3000万元以上,助力厦门民营经济持续创新发展,奋力写下了“一支队伍与一座城市共成长”的佳话。
在市相关部门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退役军官投身创业“新战场”,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他们在市场浪潮中校准人生坐标,以实业报国的铿锵步履,用军人本色诠释责任和担当,不断用实干实效让“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的殷殷嘱托成为美好现实。
专业服务更精细 保障民生暖民心
近日,厦门退役军官志愿服务大队的王云兴、李振华、龚杰等3名律师,在集美区成立“退役军人法律服务驿站”,他们用专业的法律素养,为战友们的就业创业之路保驾护航,让军旅荣光在法治的沃土上绽放新辉。
如今,这是厦门退役军官志愿服务大队提供专业化、精准化的一个缩影。在这个队伍里,退役军官都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其中不少人还拥有硕士、博士等学位,在行政管理、法律、医疗、通讯、应急抢险等方面具有一技之长。
“与一般的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相比,对退役军官志愿服务有着更高要求。”厦门退役军官志愿服务大队队长时松生介绍,为了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志愿服务大队根据成员自身的特长及服务队类型,将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按专业属性,组建了革命传统宣教队、应急抢险队、医疗专家义诊队、文明礼仪队等不同志愿服务队伍,力争做到开展志愿服务专业化精准化、构建队伍资源社会化、品牌建设特色化、创新载体项目化,用专业所长从事志愿服务,推动退役军官志愿服务行稳致远。
以由260多名退役军医组成的医疗专家义诊队例,始终弘扬军队传统,践行医者仁心,多年来常态化组织开展义诊活动、参与各种社会医疗保障等,从开展大规模义诊,到志愿疫情防控,再到为村里的老人送药送健康等,推动优质的医疗资源惠及更多人民群众。2024年8月1日,厦门仁军医院对全国立功的退役军人提供一次免费的无痛胃肠镜检查,退役军人就医享受8折优惠等,助力全社会营造拥军崇军的浓厚氛围。
另一志愿服务特色品牌厦门退役军官519救援队,多次参与各种突发灾害的应急救援、开展各类应急行动能力培训等活动,先后圆满完成了抗御“莫兰蒂”、赴江西鄱阳湖抗洪抢险救灾等任务,在“实战”中提升队伍战斗力,成为厦门应急救援的一支重要社会志愿力量。
【声音】
厦门退役军官志愿服务大队队长时松生:
在军营中,是党和部队培养造就了我们,我们以青春之名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积极作贡献;迈出军营后,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我们依然秉持军人本色,在新的事业和新的工作岗位上接续奋斗、逐梦拼搏,踊跃投身现代化建设实践。来自党和政府的关爱与温暖,提升了退役军官家庭的幸福指数,更捂热了我们的心扉。
从“特区卫士”到“特区主人”,我们感受着不变的温暖和光荣,心中永远珍藏着一份对厦门特区的浓酽情愫。我们把感恩的心化作实实在在的行动,为特区建设添砖加瓦,积极回馈社会、投身志愿服务,持续活跃在红色宣讲、基层治理、应急抢险、生态环保、困难帮扶等各个领域,切实增强做好退役军官志愿服务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营造浓厚的爱我人民爱我军社会氛围,退役军官的赤诚,永远是特区最温暖的底色,愿以萤火微光,汇就厦门璀璨星河。
☆ 本文作者简介:倪玉,大连星海会展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海军自主择业军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笔名:王玉、海无边、宁浦。军旅20载,3次荣立军功。曾任10余家报刊记者、特约记者、特约撰稿人,著书及参编教材32部,发表作品1000余篇,获征文奖近100项。从事会展业20多年,撰写策划案、材料及推文超100万字。
☆ 本文作者简介:钱金生,海军中校,荣立三等功4次,在《解放军报》《厦门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百余篇,多次荣获军事学术论文奖,并参编《古今中外军队管理》等书。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