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武举人王国祥
作者:徐厚冰
广德,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以来,武术盛行,代有才人。先后产生了蔡芝兰、蔡启元、宋大斌、王斌等诸多名将,而武举人数不胜数。
广德官桥王氏,北宋迁居桐川长乐荻岘官桥(今属新杭),后称官桥王氏。官桥王氏注重培养文武兼备人才,从明万历至清乾隆的两百年间,仅这一个家族就诞生了两位王斌、王自完等两名武进士,王梦鳌、王养明等十多名武举人,是名副其实的武举世家。①
然而,由于广德文化断层,这些武科“达人”,资料缺失,地方志鲜有记载。如乾隆武举人王国祥,就是被广德地方志所遗漏的一例。
王国祥,字华如,广德州官桥(今新杭镇)王氏。父亲克鹏公,早亡,有三子,国祥为长子。母汪氏,是溧阳(今江苏溧阳市)营把总汪锡爵之妹。
十二岁时,国祥表现非凡,乡人都看重他,认为其必成大器:“气质瑰琦,乡党诸老宿皆重之,以为吾家千里驹,非池中之物也!”于是,母亲让王国祥在鲁村从师学艺。可是,不久因家贫交不起“学费”,而辍学。
无奈之下,王国祥投奔时任高淳(今南京市高淳区)营营官的舅舅汪锡爵。舅舅就把王国祥送到高淳营和衙署的讲武堂,学习“骑射之法”。
二十四岁时,汪锡爵调往句容(今江苏句容市)营,国祥随之。
二十五岁时,回广德。在广德州府试中,名列第二名。又院试,以和诗词《鲁颂·有駜》而得生员,“院试遂歌《有駜》,而采芹泮水焉。”
不久,入江宁(今南京江宁区)府台之子潘公子门下,入籍江宁。
乾隆五十七年(1792),以江宁籍赴壬子武科乡试,以江苏省全省第十三名中武举,实属难得。②
嘉庆七年(1802),江苏总督爱其才,荐升为平望(今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营千总(正六品武官),史料籍贯为江宁人。③任内颇有政绩,“恩威并著,甚得麾下之心。”任满,调回省府候任,可惜英年早逝,未任而卒,年仅三十九岁。
【參考資料】
①(當代)張超《桐川王氏武舉世家》,公眾號“風雲廣德會”,2012.02.10。
②《王氏宗譜(敬思堂)》,亥集中,《铭簪公》。
③(清)翁廣平纂修《平望志》,卷六,武官(十三),清光緒十三年[1887]刻本,第138頁。
徐厚冰,安徽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宣城市文史研究会会员。网络图片,侵权立删,谢谢。转发此文时,请标明作者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