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春夏交替,气温升高,蚊虫活跃度上升,加之五一假期来临,人群流动性增加,聚集性活动增多,传染病疫情防控风险增加。阜阳市疾控温馨提示:做好输入性登革热、输入性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手足口病、布病等传染病预防。
一、输入性登革热
登革热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症状为高热、皮疹、头痛、关节痛,严重可致出血性休克。五月份气温升高,蚊媒活动增强,需警惕输入性登革热风险(尤其有东南亚旅行史者)。
预防建议:
1.清理废弃容器、花盆托盘等的积水,减少蚊虫滋生;
2.安装纱窗纱门,使用蚊帐、驱蚊液;
3.外出活动或旅行时,应穿浅色长袖衣裤,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蚊虫较多的地方逗留过久;
4.前往东南亚等疫区需加强防蚊,归国后若发热请及时就医并告知旅居史及蚊虫叮咬史;
二、输入性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俗称“蜱虫病”,是一种由大别班达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状包括高热(>38℃)、血小板减少、头痛、肌肉酸痛,严重可致多脏器衰竭。人群普遍易感,在山区、丘陵及林地等地方性流行区域生活生产的居民、劳动者,以及赴该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
预防建议:
1.尽量避免在流行区域的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2.外出活动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
3.如有蜱叮咬,切不可捏、拽、用火或者其他东西刺激蜱虫, 建议及时到附近医院处理;
4. 蜱叮咬后密切观察14天内有无发热及其他症状,如出现相关症状应迅速就医并告知医生有蜱叮咬史。
三、手足口病
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高发,症状为发热、手足口腔疱疹,4-7月为春夏季流行高峰,托幼机构易暴发。
预防建议:
1.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
2.日常生活中定期对玩具、餐具、门把手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
3.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儿童与手足口病患儿密切接触;
4.接种肠道病毒71型疫苗可有效降低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重症及死亡风险。
四、布病
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主要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感染后患者可出现长期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劳动能力,俗称“懒汉病”。牧民、屠宰工、皮毛工人、兽医等为高风险人群。
预防建议:
1.接触羊、牛、猪等家畜及其副产品的工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2.养殖户加强工作场所的清扫、消毒工作,加强水源及家畜粪便管理;
3.不食用未经检疫或来路不明的牛羊肉、病死畜的肉,牛羊肉要煮熟后食用。
五、五一假期特别提示
1.前往景区、商场等密集场所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2.外出游玩时,避免长时间在草地、树林停留,减少蜱虫叮咬风险;
3.提前了解目的地传染病流行情况(如登革热、发热伴),及时做好防护措施,科学规划出行时间和行程安排;
4.外出期间保持个人卫生,饭前饭后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
5.旅行途中和返回后,做好健康观察,出现传染病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个人旅行史。
来源:阜阳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