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新婚陈海两口子,最近为买房的事又吵起来了,

老婆吵着让老公给买房有半个月了,老公死活不同意,说是不因为买不起,而是从市场判断来看,房价可能还有调整的可能。

不仅如此,他还拿出网上流传的高盛最新报告说,除了大家熟知的房价下跌,2025年还有三类商品或将迎来"骨折价",没必要太着急买入,等等说不定能有更多优惠。



01、楼市:库存压顶,明稳暗降

这两年房子越来越难卖,开发商手里的库存快堆成山了。2023年待售面积还是6.7亿㎡,2024年末就上升到了7.5亿㎡,再截至2025年2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已达到7.9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1%。

这一数据已经是自2016年以来同期的最高值。相当于每个中国人兜里揣着6.6万卖不出去的钢筋水泥。

房子不好卖了,开发商这时候都在玩"明稳暗降",比如深圳前海某楼盘,表面维持备案价8.5万/㎡,实际上通过"赠送精装修+车位抵扣券"等组合拳,实际成交价格在7万以下。可见,房企们如今也是焦虑得很。

不过眼下对于刚需群体来说,也是"捡漏窗口期",不仅首付比例更低,而且每个月月供还比房租便宜大几百块。

但这里也提醒一句,三四线库存压力大,价格可能还有下降空间,这个时候跟风进场,难保不会买在半山腰。



02、汽车:新能源车带头"卷",油车哭着跟

进入到2025年以后,汽车领域也开始各种降价潮,很多主流车型降价40%以上,本田雅阁降到10万出头,奥迪A4L跌破20万,就连特斯拉Model 3基础款终端价杀到22.75万,比2022年高位缩水31%;

这波降价潮背后是惨烈的产能过剩——全行业产能利用率或将跌破60%,比健康水平低20个百分点。

降价对于需要买车的人来说,自然是件好事,但大家也要警惕"残值陷阱",比如现在价格下行,能不买车,就不要出手。除非你刚需,急需一辆代步车,否则,2025年这个阶段买车,并不划算。

如果非买不可,记住这个口诀:"买新不买旧,买电不买油,买现不买期"!另外,别买小车企的产品,如果车企活不长久,你的车买回来,过几年连配件都可能不好找,保修、OTA升级全都没了。所以,千万别赌。



03、家电:技术碾压库存,旧款"白菜价"

家电,这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好帮手。不过进入2025年以后,很多家电产品都出现了大降价,比如75英寸4k电视均价跌破了4000元,相比三年前便宜了42%,一级能效空调挂机也跌破2000块,相当于用老式定频机的钱买变频机。

一方面,家电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了。新款家电层出不穷,老款家电的价格自然就下来了。再加上电商平台的兴起,家电产品的销售渠道更加多元化,价格也更加透明了。

另一方面,家电企业库存压力大,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就会推出各种优惠活动。这样一来,有需要买家电的朋友可以借此机会以更低价格买到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但是,捡漏也要注意,别花了高价格买房库存机。建议:买空调盯准APF值(全年能源消耗效率),选冰箱认准双循环系统;购电视优先120Hz刷新率。



04、猪肉:重回"10元时代",但别高兴太早

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养殖技术的提高,生猪的供应量也在逐渐增加,而猪肉的供应充足,价格自然就下来了。比如很多地区的生猪均价跌至14元/公斤,四川等地甚至重现"10元猪肉"。

不过,别高兴太早,有行内人士预测,现在卖一头猪亏300元,再撑半年就得破产。预计如果不出意外,2026年可能再次出现"报复性涨价",就像2021年的"猪周期"重演。

不过也不用太担心,主妇们可以调整菜谱,用鸡肉替代50%的猪肉消费,这样既健康又省钱,再不然也可以调整时间去购买猪肉,毕竟上午的猪肉贵1点,下午的明显便宜很多。



另外,除了上述四类以外,最近,全国多地还出现了物业费降价潮。从降价幅度来看,大部分都是10%起步,最高甚至超过了50%。

比如武汉、重庆等地,有多个小区的物业费降价超过了50%,某别墅物业费从4.5元降到了2.09元,降幅超过50%;武汉某高端小区物业费从7.6元下降到3.8元,还有某小区物业费从2.5元下降到1.1元,降幅高达56%……

航空公司更是疯狂:五一期间及之后成都出发的航班,多趟航班为1~2折:成都飞西双版纳最低209元,1.3折;飞丽江最低238元,1.5折,比打车还便宜。



最近这波商品降价来得正是时候,就像给咱老百姓兜里送钱一样。不过您发现没?菜价肉价往下掉的同时,好多街坊邻居也念叨着生意难做,这其实就是经济转型要经历的"换季期"。就像武汉菜场挂的大红标语说的:"猪肉能打折,日子不打折!"

咱们现在过日子得讲究两手抓:该省的要省,但更要抓紧提升自己——2025年最保值的投资,还是让自己变得更值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