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32字 | 预计阅读时4分钟

送走了最后几套红木家具,再看一眼空荡荡的房子,Andy算是对过去15年里数不清的记忆做了最后的道别,因为下周三房子交割之后,他将带上一家四口返回中国

从留学生、参加工作、到拿身份,再到成家立业,Andy在澳洲的经历几乎和早些年红遍中国的《小留学生》如出一辙——用瘦弱的身躯拖着不知多少个超重的拉杆箱,只身来到大洋彼岸的澳大利亚,在陌生的环境中不断前进,最终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也正因如此,Andy成为了国内同学们眼中最成功的校友,也成为了父母圈子里的“别人家的孩子”。

但是,即便如此,Andy仍然选择加入了近年来不断壮大的“回国大军”,下定决心回国发展。

通过Andy,我们有机会直接或间接采访到了多个“大军”中的家庭,他们大多定居在布里斯班、悉尼和墨尔本,并且都是移居澳洲的第一代华侨。

在接受《澳洲财经见闻》采访的这些家庭中,60%表示正在考虑回国发展、20%正在筹备或即将离境,而只有20%的家庭表示还没有此类打算

那么,作为全球最宜居国度之一的澳大利亚,特别是在2011~2018年间成为中国中产扎堆移民的圣地,为什么会忽然被“抛弃”呢?

先买单后感受的移民梦

在接受采访的家庭里,我们得到了一个统一度很高的答案——“出国热”,稀里糊涂就出来了。

据澳大利亚统计局(ABS)数据显示,在2010至2019年间,中国移民的数量从37.8万人一路上升至2019年的66.1万人,只有在2020年疫情爆发后才出现小幅下降。

“2014~2015左右吧,那时候国内格局变化很大,很多家里有钱的都睡不踏实,就都想着润到其他国家,澳洲又挺近的,时差也小,所以很多人都来澳洲了。”

“润”出国,作为近年来一直都出现在各路社交媒体的新词,意思是“跑路”,也就是英文单词“Run”的拼音读法。


“原本润的就是那一两波睡不着觉的,结果变成了节奏,就变成了一大波人往澳洲跑。”

Andy告诉记者,当时刚刚大学毕业的自己在地产公司做实习,见到了不少在国内全款买澳洲楼花和新公寓的中国移民,而这些购房者甚至根本没有来过澳洲,更没有亲眼见过自己将重金购买的房产。

这些出手阔绰的人里,甚至有些都不知道自己的签证是否会获批。

所以,在登陆澳洲后,这些先买单的移民们,才有机会感受移民梦的真实样子。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移民一开始的日子是梦幻的、刺激的,更是自带滤镜的。


来自贵州的张女士告诉记者,跟着丈夫带着女儿一起登陆澳洲的前几个月里,兴奋是唯一的心情,如果一定要再说出另一种心情,那就是兴奋过头。

我们家都喜欢大海,在海边买的房子,而且地都是自己的,不存在七十年产权,就是很安心嘛,然后购置家具啊、吃海鲜啊,总之就是一开始特别兴奋,和电视上看到的一模一样……随手发个朋友圈照片,每次都是几十个赞。


但是,在多巴胺的刺激过后,一些非常现实的问题也接踵而至。

作为最后一批上车的163签证申请人,张女士的丈夫需要长期在中国和澳洲之间奔波,而400多平的海边别墅和800平的地、刚刚上小学的女儿,还有在为了移民而在澳洲经营的生意,全都落在了张女士一个人肩上。

“我经常累到要晕过去,自己一个人也很无助,女儿不在家的时候我有时就躲在浴室里哭,真的太累了,这根本不是我要的移民生活……很想念国内的日子。”

如果说张女士的境遇来自于冲动消费的移民梦,那么Andy排队回国就是因为职场赛道不够倾斜。

入职容易升职难的职场赛跑

作为澳洲八校的商科硕士,Andy毕业后在不同行业间辗转,从地产中介到金融客服,再从营销专员到总裁助理。而这些职位中,只有营销专员与自己的专业对口。

Andy告诉记者,用名校文凭做敲门砖入行并不算难,但是真正难的,是在入行以后怎么和土生土长的澳洲人进行职场赛跑。

“英文里有两种叫法,第一种叫‘爬企业楼梯(corporate ladder)’,难听一点的叫做‘老鼠赛跑(rat race)’,意思都一样,越大的公司竞争越激烈,小的公司又没有太多前景和空间。”

《澳洲财经见闻》记者:“您的感受是澳洲的企业入职容易,升职难,对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回到国内发展会有不同吗?”


Andy:“是的,很多人觉得澳洲职场简单,到点上班到点下班,其实是个很大的误区,至少对于有门槛的行业不是这样的……掐着点下班的前提是你把手上的事情都做完了,至于能不能做完,你去看看四大的那些会计师,根本没有准点下班的,只有跳楼的。”

记者:“那国内对等行业您了解过吗?”

Andy:“没有太深入了解,但是这些年祖国发展得好,很多行业的国际竞争力都非常令人骄傲……我觉得国内的人情社会里,对于有一定社会基础的人来说,赛道也会朝这些人倾斜的。”

据我们调研了解到,除了移民生活中的挑战和职场困境以外,近年来加入“反润大军”的理由还包括“没有归属感”、“父母养老”以及“文化水土不服”等问题

而如果我们以某国内热门社交平台的热搜为参考的话,更是会发现这类次条反复冲顶。

洪流、轨迹和围城

那么,澳洲是不是真的在被集体抛弃呢?“反润”是不是将主宰未来的移民潮流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就在澳洲统计局(ABS)的数据里——在2022~2023财年里,共有2.4万名中国公民入籍澳洲,同比增幅高达31.2%。

在最近一次的全澳人口普查里,我们也看到定居在澳洲的中国人达到了近140万人,占到了全澳人口的5.5%



在疫情后的几年间,这一趋势仍在加速复苏。

而对于那些向往澳洲、正在筹备移民澳洲,还有已经登陆澳洲的人来说,与他们轨迹背道而驰的正是那些离开澳洲、回归故土的人。

这些熙熙攘攘的人流,只不过是全球国际化洪流中的一个写照。

也许就像钱钟书在《围城》里说的一样:“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本文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29

04-2025

28

04-2025

27

04-2025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