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译凭借电影《三大队》三封华表奖影帝,发表获奖感言的时候作出息影一段时间的决定。

近几年张译活跃度高,宣布息影的消息突然。

选择回归生活,寻找新的出发点,以期用不辜负观众期待的表现回报获得的认可和支持。

张译的初衷:“停下来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明智者激流勇退,清醒的认知给内娱演员上了一课。

从一个无人知晓的龙套演员到百亿影帝,一路的酸甜苦辣铺垫影帝的人生。

可是即便已经做到极致,张译仍在寻求创新,挖掘潜能和生活体验。

“前几年作品太密了,我演到最多的时候,自己都烦自己了。”

息影其实早有伏笔。

“国产剧男主专业户”的高频输出,为国产剧增添好剧新剧,近几年每年都有电影或电视剧热播。

持续不断拍戏,宣传作品,进入循环营业模式,达到一定程度,可能也出现了麻木。

观众看得审美疲劳了,张译自己也烦了。



外界的反馈和自身内耗都在指向要放慢脚步的方向。

“我特别喜欢让自己安安静静生活一段时间,陪陪我的猫,去大街上。”

去人多的地方感受生活,扎根生活,等到“充电”恢复满意状态再回归。

张译的演艺之路一直处在不断变化,突破自我的路上,到达顶点意味着转向新领域。

但如何找到一个贴近生活的进步空间,仍需投入生活,享受的同时寻找。

张译开始步入中年的临界点的时候,28岁是他演艺生涯的起点。

身上自带朴实无华的气质,亲民的亲和力,憨厚的笑容,和一双清澈的眼神,随时透着真实、诚恳。



靠着这样一张脸和实际行动,张译打动了康洪雷导演。

亲手写三千字请战书,鼓起勇气毛遂自荐,忐忑又激动地递出去,充满期待等待答复。

康洪雷导演看着他,淡淡瞄了一眼手里的纸张,没有说一句话,表情波澜不惊,收起来拽在兜里。

这一幕,让张译的笑容变得勉强起来,他的第一想法是没希望了,心灰意冷失落半天。

没想到当天晚上有意外之喜,导演的一个电话,敲定他出演“史今”一角。

虽然他请战书上写的是想得到许三多的角色,但在开始自荐前期,张译“争一保二,争二保三”的小心思已经做好准备,只是为了能得到出演的机会。

《士兵突击》是张译一生中一个重要转折点。

史今班长离开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爆哭的场面牵引无数观剧观众不舍的共鸣,成为剧中一个经典名场面。



体贴善良的班长形象深入人心,成为张译此后演艺生涯中的第一张名片。

长相就像魔咒一样,在张译人生不同年龄段路口斩断即将来临的机会。

高二时期因为年龄错失机会,后来因为长相和身形单薄被拒绝,明明成绩达标,却偏偏都不如愿。

挣扎到最后,成为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话剧团的一员。

但是长相不足还是他撇不掉的标签,话剧团队里出了一个排名表,张译得了“三丑之一”的称号,还有一个绰号——“驴脸”。

连亲妈都在吐槽——“脸就像让人一屁股坐了似的”。



用这张被无数人否定的长相开出一条崭新的人生方向。

2006年,张译果断填写转业申请,进军娱乐圈发展。

2009年,《我的团我的团长》孟烦了登场,一个毒舌战地记者。

颠覆“史今班长”充满爱心和责任感的军人形象 ,孟烦了一言不合开怼,是一个表面刻薄,内心柔弱,爱国爱队友的复杂人物。

这一年,在这部剧中,张译获得“最深入人心电视形象”大奖。

“军人专业户”,军旅题材中一身正气,挺拔的身姿,坚毅眼神,人民子弟兵的气质立住了。

现实丰富的军旅经历和荧幕生动的军人形象,“真正的军人”的标签也因此而来。

不久之后,从军旅题材转向剧情类电视剧。

贴合小人物的接地气形象,轻松驾驭知青、女婿等类型人物。



幽默风趣的喜剧人物塑造得心应手,露出喜剧演员天赋,从而在《鸡毛飞上天》《鸡毛掸子飞上天》等剧中出演小人物。

展现小人物逆袭翻身成功总裁的反差效果,幽默的“喜剧人”拉满笑点。

话剧团的表演和跑龙套经验发挥得刚好。

张译出身普通家庭,是一个偶然草根,这让他对生活既有自己的细节深入,在生活中有着不一样的发现和珍惜。

会因为接到粉丝送给的大包小裹礼物而感到心里有愧疚。

了解十几块钱对一个学生有多么重要。

会因为粉丝的四束花被遗忘感到可惜。

回归现实的思考走进现实,走进人民,走进真切的普通生活。



进入最近这几年,张译参演正剧和战争片作品数量剧增。

《我是谁》《重生之门》《九部的检察官》等等,警察和检察官的正装一穿,专职人员处理公务的气场全开。

正经严肃的国家公职人员角色类型脱掉“喜剧演员”的标签。

三个阶段的风格不断变化,扎根成熟的角色把握,塑造过的角色类型和题材尽量做到成熟,形成印象。

电视剧一炮而红,尝试了贴近自己风格的挑战,来挑战成功,转而进入另一个高阶层发展。

电视剧转战电影圈发展,从《满江红》《第二十条》到《三大队》,满满当当的一堆电影。



“你看我是坚守底线的

我是不参加真人秀的

我好多东西都不参加的

我基本上只做电影”

恪守踏实做爱岗敬业的演员原则,行动只为角色和作品本身。

《一分钟》拍摄,为了贴近人物,张译疯狂减肥,剃光头,留胡子,瘦得骨头突出,眼神涣散,脸小了一圈。

瘦脱相让他看起来判若两人。

但是他只说一句“导演要我减肥”。



坚持跑步、暴晒让自己看起来脱离演员,向人物形象靠近。

凭借这样的精神和行动,电影中的一句“想再看一眼女儿,一秒钟太短了”感动无数人,连张艺谋都对他刮目相看了。

电影领域的深耕得到相应回报,如愿走向内娱影帝的位置。

三封影帝,但今年的影帝最终公布却颇具争议。张译和顶流王一博争夺,以至于顶流的粉丝不乐意了,一味质疑、炮轰。

没完没了的网暴于张译而言渐渐习以为常了,站得越高,承受了舆论压力越大。



电视剧《狂飙》中,以“高启强”为首的配角全火了,连带演员沾角色的光,二十几年来不温不火的十八线演员却忽然一夜爆红。

配角都出圈了,按理主角应该才是最大的流量受益者。

但是张译的“安欣”沦落到配角处境,高光全在高启强身上了。

剧组的庆功宴上,张译一个人缺席了。

男主角不到场算什么庆功宴呢?

这时候“剧组孤立张译”的热点话题开始激起对立矛盾争吵。

同组女演员爆料张译现场乱改戏删戏,一时间“张译霸凌剧组,还是剧组孤立张译?”内幕真相的探寻闹得沸沸扬扬。

又有人扒出电视剧从播出到结尾,张译的微博没有发过一丁点的剧宣动态。

还有人发博表示找张译签名的时候,被拒绝了《狂飙》书签。

拼凑出来发言推动这场舆论战倒戈,虽然算不上塌房,但是对张译的口碑影响大,以至于下一部剧开播,又迎接新一轮指指点点。

电视剧《他是谁》高开低走,横跨多年的碎石案件追查加大警方调查难度。

深入下水沟和垃圾场寻找线索,隔着屏幕也能闻到的臭味以及惊人的尺度,调动期待阈值。

精彩的开头和草草了结的案件结尾,评分急转直下。

编剧的问题,但是身为男主角的张译没有被放过,理由是——困在同一个角色类型。

一石激起千层浪,受害者家属指责《他是谁》剧组改编“碎石案件”细节,对剧组乱添加的“婚外情”情节极为不满。

家属针对的人不是张译,但是带了张译的标签,张译再次被推到舆论浪尖。

后来,张译在宣传作品穿“马面裙”,指责“男穿女装”不符合传统文化的针对开始了。

名声受到影响,对其带来的新电影未上线已开始黑的言论增多。

事实上,不签书是因为当时正在参加《无价之宝》路演,不合时宜的场合随便签名可能会被误解对书籍内容认可,拒绝随便签名是为规避潜在的舆论风波和误导。

家属声讨剧组却用张译标签,是为了利用张译明星效应传播影响,让更多人看到。

误解或偏见,张译都没有反驳,任风浪无端起,随之而落。

入圈以来,他说过最多的话是遵循演员的初心。

确实,他说到做到了。

默默无名之时,演过尸体、植物,体验了各类龙套。

锤炼十多年走到今天,规避同质化审美疲劳,实现进一步突破还是他的首选决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