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千年古城邂逅现代商业,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忻州古城步行街给出了亮眼的答案——这里不仅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更成为拉动区域经济的“新引擎”。


游人如织的忻州古城。张存良

2025年春节期间,“中国年在忻州”系列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古城客流量同比增长78.6%。清明假期短短三天内,景区收入达到859.9万元,同比增长55.09%,人流量突破24.14万人次,同比增长29.99%。这座历经1800多年风雨的文化名城,正以商文旅深度融合的姿态,书写着消费升级的时代答卷。

在这里,游客不仅能漫步于古色古香的街道,欣赏传统建筑和非遗表演,还能品尝到各种特色小吃,购买到精美的手工艺品。这种独特的体验,让古城步行街成为游客心中的“网红打卡地”。

政策护航:机制创新促发展

忻州古城的焕新蜕变,离不开创新政策的强力支撑。这座千年古城的复兴,是一场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的系统工程。忻州市委、市政府创新构建“三级联动”机制:市级统筹规划方向,区级配套资源保障,街级落实精细管理,形成土地、资金、规划“三位一体”的政策支持体系。

在具体实践中,政府多措并举释放政策红利,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创新消费促进模式,举办“老字号嘉年华”“家电以旧换新”“惠民团车”等特色活动,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新场景;另一方面,创新运营管理模式,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机制,与袁家村组建专业运营公司,在守住文化根脉的同时充分激发市场活力。这些举措使忻州古城先后荣获“山西省特色商业街”“山西省省级步行街”“山西省省级夜经济生活集聚区”等省级荣誉,以及“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等多项国家级荣誉。此外,忻州古城还通过了国家4A级景区的评定,实现了商业开发与文化保护的双赢。

布局赋能:古今融合促消费

忻州古城步行街秉持“一店一风景,一铺一特色”的匠心规划,构建起600余家特色商户共生共荣的商业生态圈。


在古色古香的老字号面馆内,师傅们手法娴熟地制作传统美食,热情向游客介绍:“我们粗粮细作的河捞面,每日销量可达2000余碗,许多游客都是慕名而来!”专程前来打卡的张先生表示:“在这里,既能满足味蕾,又能感受地道的文化魅力。”

经营特色猪蹄店的老板也笑着说“:每天下午四点刚过,店门口就排起长队,高峰期要等近一小时才能买到。我们家的招牌卤猪蹄采用多年秘制配方,近两年销量持续攀升。不少客人吃完还要打包带走,说要让家人也尝尝古城的味道。”

忻州古城通过精心规划的商业布局,构建了多元化的消费场景。11大功能板块各具特色:老字号复兴区再现晋商繁华,14个主题院落成为地方文化的展示窗口,温泉酒店与禅修别院则满足了品质度假的需求。古城既保留了市井烟火气,又实现了消费能级的跃升。名创优品入驻后,凭借丰富多样的创意好物,带动古城内文创类商品销售额飞速增长;四十九度温泉民宿以独特的住宿体验,吸引大量游客,客房入住率持续领跑同行。逢年过节,古城民宿常常爆满,一房难求。

在运营机制上,古城创新构建了综合管理体系,为商业生态的繁荣提供了有力保障。统一供应链确保食材新鲜直达,商户自治协会维护良性竞争生态,智慧营销平台打通线上线下消费场景。这套组合拳使得商户数量五年间增长124%,营收飙升近20倍,成功打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商业典范。

这种古今交融的商业魅力,源于古城“修旧如旧、活化利用”的保护理念。通过三期系统性修复工程,城墙砖石、书院雕花等都被赋予新生,在保留原有肌理的同时,为现代商业注入了文化灵魂。

夜经济崛起:全时消费新体验

热浪渐退,入夜后的忻州古城步行街灯火璀璨,各大夜间消费场景人潮涌动,吆喝声与欢笑声交织出一幅充满活力的夜经济画卷。2024年,得益于灯光亮化工程,古城夜间消费总额突破1.5亿元,商铺夜间营收平均增长30%。这种“白+黑”的全时消费模式,成功塑造出“五台山下自在生活”的独特IP,不仅提升了古城的吸引力,也为游客带来了更丰富多元的消费体验。

忻州古城围绕夜间购物、餐饮、沉浸式演艺和民俗节目等方面积极打造新消费场景,丰富夜经济业态,满足群众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南北大街、泰山庙巷、东大街夜市等街区人气十足,源源不断的客流量激活了夜经济,有力拉动了消费。

在古城的夜色中,多种沉浸式活动为游客带来了全新体验。《遇见秀容》沉浸式演艺借助前沿科技,重现历史故事,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古城往昔岁月;行进式夜游《一夜春秋》则将赵氏孤儿的传奇故事搬入实景,游客漫步古街小巷,聆听历史回响,感受厚重文化底蕴。

古城围绕“中国杂粮之都、温泉康养之都、东方佛教文化之都”三大核心特色,打造多样化的特色集市,初步形成本地生活圈、省内休闲圈、京津冀康养圈三级客源市场。通过广播传播人文历史,做活秀容书院文化地标,打造元好问发光诗句、打磨巷玫瑰花墙等景观,全方位增强文化氛围。今年3月,古城以晋陕特色美食推广泰山庙巷,借助多平台宣传,使客流量和商户收益大幅提升,最高日客流量达8万人次。

白天,游客可以体验非遗手作、品尝地道美食;夜晚,灯光秀和夜市释放强劲夜间经济活力。线上线下融合推动二次消费,消费方式更趋多元、灵活。这种全时消费模式不仅提升了古城的吸引力,也为游客带来了更丰富多元的消费体验。

项目升级:业态融合新趋势

一座城市吸引人,除了文化内涵和城市风光外,最能留痕的大概就是美食了。忻州古城步行街以精准的升级策略,将传统与现代巧妙交融,成功打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商文旅融合新图景。


漫步忻州古城步行街,仿佛穿梭于时空的长廊。明清建筑的古韵遗风与国潮品牌的时尚潮流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古今交融的新画卷。小吃街上,保德碗饦的酸辣鲜香、原平锅魁的酥脆甜口,与时尚网红茶饮碰撞出独特的“舌尖上的化学反应”;文创区内,传统工艺与新潮文创相互辉映,惊喜不断。老字号商铺前,身着汉服的游客在精心陈列的文创产品前流连忘返;非遗工坊内,手艺人指尖灵动,让古老技艺在现代审美中焕发新生。

而品尝忻州杂粮宴,更是一场舌尖上的时光之旅。精选本地优质杂粮,经过匠心烹饪,每一口都散发着谷物的醇厚与自然的馈赠。在这里,传统小吃的烟火气与咖啡、茶香交织,杂粮宴的古朴滋味与现代美食的精致风味相互交融,氤氲出古今交融的独特韵味,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今年,忻州古城着力推动商文旅跨界融合,积极引进首店和潮店,助力古城商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共招引首店30余家,涵盖餐饮、零售等领域。这些首店不仅丰富了古城的商业生态,提升了城市的消费品质,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更多元的购物和消费选择。喜茶忻州首店开业时,现场人气爆棚,新品备受追捧;奈雪的茶入驻后,凭借其招牌茶饮和舒适的消费环境,迅速吸引了众多年轻消费者,开业一个月销售额就突破了17万元。此外,金虎便利、满园春饼、星巴克等知名品牌也已入驻忻州古城步行街,销售额逐年递增,为游客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消费选择。橘子酒店、亚朵酒店等更多知名品牌即将开业,将进一步丰富游客的消费体验。

古城步行街不收门票,免费停车,小吃不仅齐全,而且价格实惠,为游客提供了性价比极高的体验。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创新运营模式,线下门店吸引了大量顾客,线上平台进一步扩大了品牌影响力,成功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人气旺盛的消费升级载体。

商圈繁荣:多元消费新生态

2025年,忻州古城步行街已成功构建了“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闭环,形成了多元消费的新生态。3400余名本地居民在商圈找到了就业机会,其中300余户原住民更是摇身一变成为“店主”。卖剪纸的李大姐笑着说“,以前在外地打工,收入不稳定还照顾不了家里,如今在家门口就能赚钱,生活越来越好!”她的小店月收入比过去翻了三倍。


古城致力于提升特色农产品,精心打造特产作坊品牌,已成功打造了酸奶坊、辣子坊、醋坊、面坊、油坊、酒坊、豆腐坊等7家传统手工作坊。这些手工作坊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和特色消费选择,还带动了当地居民的就业和增收。酸奶坊的年销售额已突破300余万元,成为游客必购的特色产品。

数字化管理为商圈运营提供了强大助力。通过实时监测客流热力图,古城能够精准调整商户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扫码点餐、智慧停车等服务,让消费体验更加便捷高效。这些措施真正实现了“以商兴城、以城聚人”的良性循环。

古城通过全天候开放29座卫生间、部署“红十字救护员证”持证人员、设立警务站和应急救援队伍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了游客的体验和安全感。景区自开放以来,投诉率为零,成为游客心目中的优质旅游目的地。

忻州市的商文旅融合模式不仅为游客带来了独特体验,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其中,忻州古城的商业繁荣有效提升了北关社区的便利化和品质化水平,北关社区因此被省商务厅认定为四星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未来,忻州市将聚焦汽车、家电、家装、餐饮等重点消费领域,持续发力促消费。一方面,通过发放补贴、开展以旧换新等活动,拓展新型消费市场;另一方面,打造商文旅体融合的消费场景,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满足市民在精神文化、零售餐饮等多领域的需求,进一步推动商文旅协同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站在秀容书院远眺,古城的青砖灰瓦间流淌着现代商业的蓬勃活力。这座历经五年精心打造的商文旅综合体,生动证明了传统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零和博弈,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忻州古城的实践,为北方古城的活化与复兴提供了全新的范式——以商业为脉络、文化为灵魂、科技为翅膀,让千年古城在当代续写新的繁荣篇章。

当夜色完全笼罩古城,护城河的粼粼波光与古建飞檐交相辉映,宛如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卷。而古城步行街的商业故事仍在缓缓流淌……正如那修缮一新的古城墙,它不仅守护着历史的记忆,更勾勒出这座城市未来的天际线,见证着忻州古城在新时代的华丽转身。(李春平)

来源:忻州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