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车友们得知道

什么是

自行车「三大赛」(Grand Tour)?


「三大赛」在自行车迷心中的地位就如网球「大满贯」、足球「欧洲冠军杯」、篮球「NBA季后赛」、棒球「MLB世界大赛」在球迷们心中一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也都是每年都会进行的大型体育赛事,不只可以满足人们不断寻求生活中休闲娱乐的需要,也让职业运动员们可以追逐生涯重要成就与享受获得冠军至高无上的荣耀。

环意、环法与环西「三大赛」

「三大赛」亦即环意大利自行车大赛( Giro d’Italia)、环法国自行车大赛(Le Tour de France)、环西班牙自行车大赛(La Vuelta),以下分别简称:环意赛、环法赛、环西赛,每年分别在 5月、7月、8月期间所举办,是在UCI(国际自行车联盟)公路车职业选手赛行事历上的三场最大型多日赛。

有别于球类运动被限制在运动场馆进行的型态,自行车「三大赛」是在户外的公路上进行,所横跨的范围是好几个城镇、乡村,甚至是上攀海拔动辄2,000m以上的高山,因此能够触及的地方幅员辽阔,一场比赛下来累积路旁的观众可达千万名,就更别说守在屏幕后的观众,受到的关注度可说不亚于球类运动!

「三大赛」赛事的「场地」如此广阔,进行时间多达三周,移动加总距离又是自行车赛事之最,除了参赛选手本身,围绕赛事的工作人员、器材、数量相当庞大,也因此「三大赛」被称为「地表最大型运动赛事」应不为过。


▲环法赛堪称「地表最大型运动赛事」,受到全球车迷关注。(Photo:Le Tour de France)

「三大赛」是怎么进行的?

在我们介绍「三大赛」各自的故事与迷人之处之前,先带您了解自行车多日赛(Stage Race)的进行与比拼方式。

「多日赛」是自行车赛中连续进行一日以上赛程的分站赛事,职业级的多日赛多半进行一至三周的时间。每日进行方式是由A点出发移动到B点结束,率先通过终点的选手即是当天的「单站冠军」(Stage Winner),第一站过后开始计算选手累积的完赛时间做排名,排名第一位的隔天获穿上该赛事的「总成绩领先衫」,直到最后一天赛事结束总时间最少的将是「总成绩排名」(General Classification,简称:GC)冠军,并取前三名上颁奖台。

一如各大体育赛事,在场上的选手无不以追求「胜利」为目标,比的是输赢,比的是展现运动的力与美,比的是运动家精神的极致发挥。

「总成绩排名」就是选手们追求「三大赛」的「最大胜利」目标,通常不进行到赛事最后一天就不会知晓这项荣耀最终奖落谁家,因此每一个分站都有可能左右「总成绩排名」。「单站冠军」则是另一个同样重要的胜利目标,只是相比「总成绩排名」不需要每天对骑乘时间斤斤计较,而是当天必须要全力以赴争取成为第一位进站的选手。

但「总成绩排名」与「单站冠军」并非「三大赛」唯二的胜利奖项。


▲2024年环法赛的总成绩排名冠军波加查(Tadej Pogacar)。(Photo:Le Tour de France)

三大赛同时还有「冲刺积分王(Points classification)」、「登山积分王(Mountains classification)」、「最佳年轻车手(Young rider classification)」、「团体总冠军」(Team classification)、「敢斗赏」(Combativity award)等不同奖项,甚至如环意还有「中途冲刺点积分(Intermediate sprint classification)」、「赛段内积分(Intergiro classification)」等独立奖项,象征着不同类型的胜利。

可以说在「三大赛」里「人人皆有奖」,只要参赛就有相当多的机会拿下属于自己、属于车队的荣耀奖项。


▲要在三大赛拿下任一个奖项都是极困难,图为Giant赞助的Team Jayco AlUla车队Eddie Dunbar,在2024年环西分别在第11站和第20站拿下两胜。(Photo:La Vuelta / Sprint Cycling Agency)

冲刺积分王(Points classification)

主办单位在各赛段「中途 」(Intermediate sprint)与「终点」(Finish)安插「冲刺点」提供选手「抢分」的机会。首位通过冲刺点的选手即可获得最多的分数,后面通过选手的积分依序递减,「冲刺积分冠军」是由分数加总的选手获得。

而这些「冲刺点」几乎都设在平坦的路段,是适合擅长高速冲刺选手们的竞争项目。赛段进行过程中也因为「冲刺点」的存在而增添了不少精彩桥段,打破选手通过终点线前的一切沉沉闷。

登山积分王(Mountains classification)

与「冲刺积分」不同的地方只在于「登山点」都是设定在爬坡路段的坡顶。率先通过「登山点」的选手一样可以累积分数,赛事结束获得最多积分的选手将获封为「登山王」(King of Mountains,缩写为 KOM),能获颁此殊荣的选手往往具备超群的爬坡能力与敢于突围拼抢积分的勇气。

最佳年轻车手(Young rider classification)

为鼓励「年轻人」而生的奖项,成绩计算方式与「总成绩排名」相同,只是限制年龄在「赛事举办年满25岁以下」的选手参与此项目的竞争。


▲2024年环法赛中的(右起)总冠军、冲刺王、登山王、新人王。(Photo:Le Tour de France)

「团体总冠军」(Team classification):自行车赛事同时也是一项团体竞赛,因而诞生了「团体总冠军」项目,成绩计算方式是从每站取各队成绩最好的三位选手完赛时间做加总,耗时最短的队伍便获颁此奖项,考验每一个队伍的平均实力与团队合作能力。

敢斗赏(Combativity award)

一如字面上的意思,在赛事中展现「敢斗」精神的选手都有机会获颁此奖项,他们不一定是赛段冠军得主,甚至是与所有胜利都失之交臂,但因为他们的运动家精神仍能获奖项,此奖旨在肯定他们所付出的一切,这也是唯一一个无关「输赢」的一个奖项,评选方式是由赛事评审团所决定。

三大赛都是21站

「三大赛」发展至今已固定由21个分站所组成,在这21个分站当中穿插2天不比赛的「休息日」,让选手与队职员可以在紧凑的赛程中稍作喘息,有余裕可以整顿器材。

此外,三大赛每年都会重新设计规划的「21个赛段路线」是赛事主办单位展现创意与介绍各地特色景点的方式,藉由电视转播跟随选手队伍进入古色古香的城镇,或是沿着绵延海岸线鱼贯穿梭而过,甚至是登上海拔 2,000m以上的险峻山头,沿途的景致虽优美壮阔,却也伴随着所到之处路段的难度,以此挑战选手的体能,赛事的精彩程度往往随之发酵。

依照赛段的性质属性,可分为「平路赛段」、「丘陵赛段」、「登山赛段」、「计时赛段」,由赛事距离、爬升量、爬升坡度、当天的天气,以及更重要的选手们的比赛方式与车队战术策略,为当天的赛事结果定调。

各种赛段的简单说明

「平路赛段(Flat stage)」:地形平坦的路线,因此选手在平路赛段的行进速度飞快,平均速度在每小时40km至50km之间。部分路线仍有安排一些爬坡路段,但总爬升都不超过 2,000m。这样类型的赛段有利于体型较为壮硕擅长高速冲刺的选手(Sprinter)获胜。

「丘陵赛段(Hilly stage)」:地形多变化的赛段,夹杂大量的平路、上坡与下坡路段,爬坡多且长,总爬升介于2,000m至3,000m。这样的地形有利于制造选手「突围逃脱(Breakaway)」的机会,而且「主集团(Peloton)」(注一)将被地形所撕裂,造就高潮迭起的赛事内容。

注一:主集团(Peloton):来自于法文,意指大部分选手所形成的队伍。主集团可能会在赛事过程中分裂而成多个集团,最前方的被称为「领先集团」,后面接着第二集团、第三集团,依此类推。

「登山赛段(Mountain stage)」:单纯的上坡与下坡集结而成的赛段,但爬坡的距离与难度远高于「丘陵赛段」,总爬升皆超过3,000m,今年环意赛更有多达5,722m的赛段(第17站)!体型精瘦且能够承受连续爬坡疲劳的选手经常是「登山赛段」的赢家,GC领先者经常是通过「登山赛段」取胜或是拉开与其他竞争者的时间差。


▲「登山赛段」最能吸引大批的车迷夹道观赛,几乎占满整座山头。(Photo:Le Tour de France)

由于选手在上坡的速度不如平路赛段那般呼啸而去,彼此激烈竞争的引爆点更是在爬坡段发生,「登山赛段」最能吸引大批的车迷夹道观赛,几乎占满整座山头,是自行车赛事最独特且迷人的画面!

「计时赛段(Time Trail)」:距离最短的赛段,短至10km,长至50km,在这个赛段中所进行的是「个人计时赛(individual time trial,简称:ITT)」或「团体计时赛(Team time trial,简称:TTT)」,由选手「独立出发完成指定路线」,必须要独自或与队友彼此合作对抗风阻与技术型的路线,所花费的时间同样计入总成绩,计时赛段也是属于「分秒必争」的关键赛段,追求GC名次的选手必须要在这段全力以赴。


▲2024年最后一站是个人计时赛,对Mark Cavendish来说无关胜负,因此他只是一派轻松地享受沿途夹道的车迷们为他欢呼。(Photo:Le Tour de France)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