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白中豪

纵览新闻首席记者 李见

“王阿姨,您外卖到了,拿好。门口垃圾我拿下去了哈。”

“来,喝口水再走,谢谢你啊,小刘。”

这段暖心的对话发生在衡水市桃城区河西街道广场社区——4月28日中午,外卖员刘阳将餐准时送到客户手中,离开时顺手为居民处理了门口的垃圾。

“贵和苑一号楼旁边过道井盖有破损,稍等我下。”刚出单元门,刘阳敏锐发现小区存在的安全隐患。只见他熟练地掏出手机、找好角度、快速拍摄了一张照片发送到社区微信治理群聊,手指飞快地在屏幕上敲击:“贵和苑,一号楼旁,井盖破损。刘阳4月28日上报。”

看到记者疑惑的表情,刘阳在接单路途中解释:“我加入了‘文明骑士’计划,利用送餐前后和路上的碎片时间为大家做些实事,大家都说我是‘蓝色网格员’。”


刘阳在送餐途中整理倒下的自行车。李见/摄

聘任外卖小哥兼职社区网格员,是衡水市河西街道广场社区今年2月推出的基层治理创新之举。

随着新业态经济的发展,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不断壮大,他们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无时无刻不在和居民打交道。社区环境和群众的需求,他们最有切身体会。广场社区利用外卖员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发动他们主动融入社区治理,通过“随手拍”及时向社区工作人员反馈发现的问题。

“一些小区存在乱停车、楼道堆积杂物、基础设施损坏未及时修缮、独居老人生活不便等隐患问题,社工难免会有排查遗漏情况。”广场社区党总支书记梁丽娟介绍,外卖小哥的加入完善了社区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除了这些,他们还会在送餐时入户发放反诈知识、惠民政策等。”


刘阳在拍摄上传社区存在的安全隐患。白中豪/摄

刘阳一开始决定加入“文明骑士”计划时,身边人都很不理解。“管这么多事干啥,顾住自己就行了。”“又不挣钱,吃力不讨好。”质疑、否定的声音环绕在他周围。

“我觉得这是个很有意义的事,让我认识到自己不只是一名外卖员,更是社区的一分子。”上报飞线充电隐患、帮助迷路儿童回家、反馈健身器材损坏……三个月的时间里,刘阳做了很多。

刘阳始终记得,三月中旬的一次送餐经历。“那天下午我送完餐发现小区单元门口停了好几辆自行车堵着,居民出入很不方便,我就整理了一下。”刘阳回忆,当时有位60多岁的老大爷在旁边对自己说,小伙子别管闲事。

“当时我心里有些不舒服,但还是默默整理完了。”刘阳对自己打气说,坚持下去,大家一定会理解。

一周后,同样的送餐地点,刘阳又碰到了这位大爷。“那天下着雨,我没带雨披,大爷把自己的伞借给我,还嘱咐我路上慢点。”那一刻他心里特别温暖,“我想这就是改变,我的工作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为了激发大家的参与热情,广场社区还探索建立了“服务——积分——奖品”的兑换机制:外卖骑手每次有效上报都会计算积分,重大隐患额外加分,积分可兑换洗衣液、肥皂、米面油等日常用品和理发、家政等社区便民服务。

“社区和骑手是合作关系,他们的辛勤付出使基层治理触角实现了24小时全覆盖。我们也联合银行、医院和超市向他们发放‘爱心礼包’,并提供休息场所和热水等,给予这些‘微网格员’实实在在的回报。”社区工作者沈学震负责积分管理,他说这段时间越来越多的外卖骑手来找他兑换物品和服务。


“文明骑士”在广场社区休息。李见/摄

“文明骑士”计划增强了外卖骑手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同时增进了社区居民和外卖骑手的关系,有效提升了社区管理效率。

自计划启动以来,所有的文明骑手累计上报有效信息400余条,日均穿行里程超2000公里,相当于每天绕行衡水湖12圈。梁丽娟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他们的电动车轮,丈量出了基层治理的精度与温度。”

“你看,今儿我上报了4个问题,全部处理完毕啦,一共攒了6分。”黄昏时分,刘阳送完最后一单,看了看手机,对记者说。

社区里和刘阳一样的“文明骑士”,有180多人,这抹流动的“志愿蓝”正悄然改变着基层治理的生态。他们的电动车后箱里,装载的不只是热气腾腾的餐食,更有一份守护万家灯火的赤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