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备受瞩目的北京国际电影节姜文电影大师班如约开讲,姜文是中国电影界极具辨识度的一位创作者,在导演、表演、编剧多重身份中自由切换,始终保持旺盛的创造力,每一次出手,都会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惊喜。


在电影大师班活动中,姜文更是用赤诚的态度毫无保留地为大家分享了创作前、中、后期多个维度的经验,也给予了行业后辈很多鼓励,用一句句幽默坦率的“金句”数次点燃现场氛围。


大师课中,姜文被问到其作品经常被观众评价“好看”但“看不懂”,姜文借用了蒙娜丽莎的微笑来回应,他认为自己的电影都是他本人可以看懂的,就像蒙娜丽莎的微笑一样,不需要撬开她的嘴让她自己解释为什么微笑:“让蒙姐说说她在乐个啥,你看看蒙姐说出来那答案是她不说强呢,还是说出来更好。”

姜文以蒙娜丽莎为例带来的姜式幽默在这一问一答中又一次火爆出圈,而现场提问的是来自B站的UP主@小片片说大片 ,他围绕姜文大师课制作了最新一期视频目前已在B站更新,播放量已经到达百万。


其实在B站,姜文一直都是顶流级别的存在,围绕姜文电影的各类精品解读视频层出不穷,二创内容播放量破亿,其代表作品《让子弹飞》甚至被衍生出了一门“让学”,本片的台词、剧情、人物都被网友们借用、解读、创作,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语言文化。


在今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除了天坛奖主席姜文的大师课,贾樟柯和于佩尔的大师课也是干货满满,三位享誉国际影坛的电影人都奉献了大量精彩发言。

本届北影节和B站进行了联动策划“课代表带你盘透北影节”,由@小片片说大片 和@啊粥粥啊粥 、@百万剪辑狮 、@电影最TOP 、@女编剧就要写女主角 、@培根悖论唠唠嗑 等好几十UP主齐齐上线,作为课代表,深入北影节大师班、行业大咖公开课、展览论坛和B站线下活动展点等各个环节,多元视角为北影节划重点。

金句,本身就是划重点。所以,用划重点的金句,来打开课代表们所创作的划重点的内容会不会更加有趣?更直观的感受这届北影节的不一样呢?那就来试试吧~


“不要批评演员,要玩儿命的吹捧。”

课代表@小片片说大片 的北影节姜文专题视频中,对姜文从早期以演员身份入行的代表作《红高粱》等作品开始对姜文职业身涯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对姜文后续导演生涯的每部作品也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作为华语电影界少有的在导演和表演两个领域都有极高影响力和杰出成就的影人,姜文在大师课中谈及演员表演时表示,导演要能够保护演员的情感。

在另一位 课代表@电影最TOP的视频中也对姜文在片场和演员的合作关系进行了记录:“我之所以这么捧着演员,就是因为他们的那个状态。好演员不是装出来的,他们的情感需要被好好保护。”

姜文也进行了举例:“比如说,演他母亲去世了,他可能真去找他痛苦的东西,可能是真的想到他母亲会死,或者说会想起了奶奶过世的经历,这些都是演员平常不愿意去面对的,他为了戏剧暴露出来。这种私隐的情感,包括人性的恶都会随着角色的需要被逼着暴露。所以说在现场,这个时候,演员挺需要保护的,不要随便对待,要爱护演员。”

具体来说,姜导调侃道,做法很简单,“不要批评演员,要玩儿命的吹捧,让演员忘乎所以的时候就会给到你想要的东西。”


课代表@女编剧就要写女主角 在于佩尔大师班中与于佩尔提问,社交媒体中常提到的“演员脸”,很多演员受制于明星包袱不敢做大表情,这种“演员脸”的审美标准算不算对行业最大的误解。课代表@史蒂芬周大反派 在参加北影节演员陈数的表演公开课中,也问到演员的外形和适配度问题。

于佩尔表示,美的定义不是美,而是不完美,她更在意角色在镜头前的状态,对谈嘉宾,导演毕赣也表示,美是充满缺陷的。课代表@女编剧就要写女主角 的视频中也例举了于佩尔在《包法利夫人》中服砒霜自杀前的表演以及在《钢琴教师》中与学生情欲解禁时从兴奋到最后呕吐极富层次的表现。


于佩尔还表示,角色在电影中的地位是她会特别考虑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人物的方方面面呈现出来,让角色真正处于故事的中心,她在与夏布洛尔和哈内克等大师的合作中逐渐得到体悟。

课代表@培根悖论唠唠嗑 在贾樟柯导演的电影大师班之《山河故人》创作幕后的分享中,就记录了一个关键词——情感的隐秘性,这种情感我们不轻易的和别人说起,但恰恰又能让所有人与之共情。


把这种人类的隐秘情感记录下来就是 贾樟柯创作的原动力。

电影中,女主角的父亲在车站离世,之后被主角从异乡接回老家处理后事。这个情节的设计就源自于贾导自己的亲身经历,“我父亲就是在异乡去世的,我跟我的姐姐坐了一个急救车,开了9个小时开回了老家,那是我生命中最困难的时刻,今天可以拿出讲,但是在拍的时候,是我内心最隐秘的一块,也是很巨大的一个情感动力,让我完成这部影片。”

这种隐秘的情感是贾导创作的灵感来源,被记录了下来,并被演员真实的还原出来,这才有了精彩的《山河故人》,让无数观众都能与之共情。


这种隐秘的情感展现,很迷人,也很危险。有这样一种说法,表演是一种情感的裸奔,演员在现场会非常脆弱,所以需要导演来为他托底,讲的正是表演这类型情感的时刻。

“真想拍电影,你先问问你自己,有什么要表达的?

课代表@啊粥粥啊粥 聚焦贾樟柯大师班的视频中,结合贾樟柯导演的现场发言和他本人视角对《山河故人》的深度解读展开,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化身片中男主角梁子,对片中被镌刻着时代记忆的故事进行了全新的叙述,这种短视频解说方式也是在ai技术高速发展之下,在近期才刚刚开始风靡。


贾樟柯在大师课中 也表示,传统的电影叙事,总是要讲一个“因为所以”的故事, 而如今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和ai时代的到来,有越来越多的作品在呈现“隐秘关联”,无法用语言,逻辑表达,贾樟柯认为,未来会出现越来越多不动用理性,而是动用感受和直觉去叙事的作品。

关于电影叙事,B站也与北影节合作了分享课。由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杨蕊老师、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陆嘉宁老师,和B站知名影视UP主@Claire的编辑室 、@女编剧就要写女主角 也共同展开一场“银幕内外的女性对话”,讨论女性视角与影视叙事的多元书写。


此外,课代表@百万剪辑狮,在《剪辑的破局时刻》的分享会上,与刘硕(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导演系副教授)、李革(行业资深剪辑师)从平台生态、产业实践、学理研究的多重维度,畅聊了剪辑创作的核心竞争力。


课代表@百万剪辑狮 作为一名百万粉丝混剪UP主,从自己的创作经验出发分享了:什么是好看的混剪——得是一个有情绪、有角度的混剪。

情绪,每个作品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到情绪,剪辑师在剪辑时得有自己想要表达的情绪。好的作品,要先打动自己再打动别人,做到情绪上的共情。

姜文也在大师课强调了剪辑的重要性:“我同意电影是剪出来的,剪辑非常重要,但如果后期做重大调整,那说明前面的工作失误了。之前我去好莱坞拍《侠盗一号》,头一年拍完,第二年又说要补拍,我说补拍多少,那边说补拍70%,我说你们不带这么干的…”


作品的切入点、主题也很重要。混剪的魅力就是素材非常杂乱、天马行空,你可以随意去组合成你自己想要的样子。即使是素材相同的片子和选题,也可以有一个有趣的切入点来讲述,比如说2020年的年度混剪,就从“这一年是魔幻的一年”这句话中找到了灵感,以现实和电影结合的一种方式进行了创作。

除了剪辑,摄影也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奥斯卡摄影师鲍德熹的摄影公开课当中,@九十九棵树的森林 也引用鲍德熹在现场对于摄影的深入探讨,鲍德熹认为,景深并不只是基础参数,更是表现人物情感的电影语言,他例举了自己获得奥斯卡奖的《卧虎藏龙》,其中的经典竹林戏,前景中的竹子遮挡李慕白和玉娇龙,两人的脸忽隐忽现,想要表现的是两人在隐藏内心的感受。


此外,鲍德熹还提到,拍摄人物的角度也是塑造人物的重要部分,比如这次在北影节也进行了展映的《繁花》当中,李李心思缜密,她最主要的目的不是情,而是赚钱,是高冷的,所以给她的镜头都是侧面的回身一望,汪小姐是从中低层慢慢奋斗上来的,人生道路曲折,为了避免人物高高在上的感觉,经常拍摄其弯腰的姿态。


鲍德熹也强调,电影摄影要感性,有文学性,光线是电影摄影的重中之重,而音乐代表了影片的节奏,摄影始终是在细节中找到令人感动的东西,而创意和真诚永远比器材更重要。

总结起来,电影也好,短视频也罢,都是一种技术,创作的核心,永远都是你想表达什么。

内容本位,也正是姜文导演给希望拍电影的同学最真诚的建议:“真想拍电影,你先问问自己,有什么要表达的?电影技术那部分是工具,如果没有自己的态度、自己要说的话,那你自己会很受罪,干起活来也会很难受的。”

“电影是一个技术,我们不要拒绝技术发展


姜文不觉得自己的作品有隐喻:“电影里的饺子就是吃的饺子。如果创作的时候总想着我要隐喻什么,每个动作行为都要有什么意义在,那你很难创作。我看山是山,别人看山不是山,那是好事,激起的浪越多越有意思。”

姜文也强调要接受电影技术的发展以及导演亲自写剧本的重要性:“电影是一个技术,我们不要拒绝技术再发展,有什么新技术我们都要用,我没觉得胶片就更好。但我不着迷技术,我着迷表达的内容。我不明白如果导演不写剧本,那他为什么导这部电影。为什么很多导演是编剧出身,如果你能把脑中的电影在纸上写出来,你用胶片再拍出来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就像网上发的我画的电影分镜图,我确实没别人画的好,人那分镜精致得恨不得拿绣花针绣。但这对我没用,我画出来就是给摄影看的,因为所有东西都在我脑子里。后来他们也不看了,听我指挥怎么拍就行。”

在大师课上,除了给观众们们分享经验时毫无保留,姜文导演的自我调侃起来也是毫不留情的:“我现在话特别多,得搂着点,怕大家烦了,‘怎么这么爹味呀’。但是我都60多岁了,就是爹了呀,不能假装是一少年,是一不懂事的孩子,装萌!这会不好意思的。”

姜文还表示,希望大家最好把手机放下,老举着拍脑袋就放空了,就把这场交流交给手机了。大家要用大脑记,手机记的东西不等于你记的,回头发现你仍然不记得,它可以当你脑子的外挂,但不能代替你的脑子。我今年62岁,我能用脑子记就用脑子记,发现我都能记得住。


60多岁的导演不好装萌,北影节上那个追狗玩儿的阿尼亚,那是天然萌呀!

这次北影节上还有众多UP主课代表用舞蹈、音乐的方式打卡B站线下小课堂展位,展现了最随性电影节之旅。

神秘杀手天残地缺,竖弹古筝,声波攻击,北影节回头率100%!


姜文导演在这届北影节开幕上就讲过,“电影儿,这个最有意思的就是说,谁看都是自己那样,一个电影可以看出无数种样子,关键看电影的人是谁,你是谁?你就能看出什么样的电影来。”


其实,电影节,也一样。一个电影节可以玩成无数种有趣的样子,关键是你,你出来玩了,就有了你自己的回忆,就变成了你的电影节了。

姜文,贾樟柯等人的金句还在很多影迷的回味之中,而今年精彩纷呈的北影节已经落下帷幕,已经开始期待新一年的北影节和B站联络会带来哪些惊喜节目了!


编辑:雨宁

创作不易,感谢支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