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连着看才有意思:
- 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结婚登记181万对,较去年同期减少15.9万对。除去疫情特殊时期,今年一季度的结婚人数创下了新低。
- 多地官宣发钱奖励结婚:最高可申领4万元
- 31省份去年人口数据全部公布:10省份生娃贡献近六成
发现没,一边是政府鼓励大家结婚,但是另一边数据统计结婚的人越来越少,甚至生娃的也越来越少。
起初看到这类新闻,还有些震惊,如今似乎也习惯了——因为实在太真实。
一个人过日子都不容易,两个人、三个人,只会更加吃力。
这些年,身边结婚的人越来越少了,就算结了婚,愿意生孩子的也不多了。
年轻人不婚不育,正在成为普遍现象
不婚不育,早已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慢慢变成了很多年轻人的常态。
打开社交平台,随便一刷,都能刷到不想结婚、不打算生娃的声音。
他们觉得,结婚像是套牢自己,生孩子更像是巨大的负担。
即使有人选择了婚姻,很多也只打算生一个;还有不少人,干脆决定丁克,过自己的生活。
这背后的逻辑,其实不难理解。
如今的年轻人,背着房贷、卷在职场,工资却跟不上物价,谁还敢轻易扛起一个家庭的重担?
不像父母辈,觉得结婚生子是天经地义、家族使命。
现在的年轻人,首先想的是:我能不能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
他们不想为了履行某种传统义务,把自己的一生捆绑在压力里。
还有一点很关键——婚姻在他们心里的意义也变了。
以前结婚,是为了搭伙过日子;现在,独自生活也能精彩,自由成了更高的追求。
并不是说年轻人不要爱、不要家庭,而是生活的重担太沉,幸福自然就成了奢侈品。
选择谨慎一点,也就顺理成章了。
生育率下降,不只是钱的问题
2024年,中国出生人口为954万,出生率6.77%。
虽然因为龙年,有些家庭赶着添丁,但整体下滑趋势,并没有根本改变。
很多人直觉反应:生孩子太花钱了,这没错,但绝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今天的年轻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早已不同。
过去“吃饱穿暖”就算过得好,如今大家希望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拥有更优质的成长环境。
这种追求,直接推高了养育成本,也让许多人打了退堂鼓。
更别说家庭结构也变了。
以前是一大家子,亲戚邻里可以搭把手,现在是小家庭、双职工,忙事业忙生计,谁有余力全职带娃?
请保姆得花钱,老人带娃又容易爆发代际矛盾,一地鸡毛。
而且,社会节奏越来越快,教育焦虑、职场竞争、内卷到极致,每一样都像压在肩上的大石头。
正如有年轻人吐槽:“自己都快喘不过气了,怎么还有心情养孩子?”
更现实的是,如今很多年轻人,连恋爱都觉得是奢侈,谈何婚姻、生育?
说到底,结婚率生育率下滑,是社会发展走到某个阶段的必然产物。
它不仅关乎钱,更是一种社会心态和价值观的深层变化。
如果未来想真正扭转局势,不光要给补贴,更重要的是,让年轻人看到未来可期,生活有希望,他们才会愿意去爱、去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