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加拿大自由党仿佛一只沉在圣劳伦斯河底的死鱼,连水花都激不起。那位看似阳光中年男的前总理小土豆特鲁多“阳光政府”逐渐变成了“预算阴天”,民调一度低迷到保守党议员在选区里敲门都能听见选民边剥花生边唱“Bye Bye 小土豆”。
高犯罪、高房价、移民积压、财政赤字……每一个话题都像是给自由党的选情加了一袋水泥。就连党内都开始出现“换帅保席”的低声耳语,直到“救世主”马克·卡尼出场,他却也一度被视作“换汤不换药”的官僚翻版。所有迹象表明,这将是保守党唾手可得的一次胜利。
但若非川普从中搅局,再高明的金融专家,也难救自由党这口“政治老汤”。
川总出手:北境选情瞬间洗牌
2025年3月,川普挑起关税大战,以一敌世界,连“哥儿们”加拿大也没能幸免。他甚至不止一次在演讲中大言不惭地说:“加拿大也许会成为我们第51个州。”此言一出,犹如在冰湖下炸雷。一直将加拿大保守党代表波利耶夫视作“小川普”的加拿大选民,突然清醒过来:我们投的不是“保守主义”,而是“川普主义”?
于是选情如被电击,瞬间剧变。加拿大人宁愿选择一个让你通胀,也不愿选择一个让你被吞并;宁愿有点贵,也不能做美国人的“邻家地下室”。正如《环球邮报》报导中所描述的那样:“卡尼的崛起、川普的关税政策,以及那句惊人的‘第51州言论’,共同构成了一场自由党的奇迹反攻。”
素人翻盘:卡尼的经济冷面革命
作为政治素人,卡尼在这场选战中可谓“出道即封神”。他不靠空喊口号,也不讨巧卖萌,而是以冷静务实的经济路线切入。他不仅在自己的选区尼皮恩轻松胜选,还带领自由党从谷底逆袭,最终在选举夜赢得156席,保守党仅获149席。自由党再次组建少数政府,虽然仍需魁人政团或新民主党配合施政,但这场反转,几乎可以载入加拿大选举史册。而这逆转的核心变量,不是哪个竞选广告,不是哪个造势大会,而是——川普。
“对美依赖症”的政治抗体正在形成
选后不久,加拿大总理办公室宣布将召集国会,通过新一轮预算,改革省际贸易壁垒,以“降低对美国的经济依赖”。一位新当选的自由党议员甚至表示:“我们不想在特朗普宣布‘新大陆购并案’之前,变成米国的北蒙大拿州。”
讽刺的是,这正是川普无意间送给自由党的“神助攻”。如同鲁迅所说:“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你看。”而川普则是反其道而行之,把本来要倒的政权,用他那张金漆大嘴——救了回来。
笑在最后的,是谁?
在选战结束当晚,川普又在推特上发文称,“加拿大加入美国将是全赢无输”。皮埃尔·波利耶夫回应说:“请总统先生保持尊重,加拿大人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卡尼则只淡淡发了一句:“This is Canada. We decide.”——平静、克制,却胜过千言万语。我们不得不承认,卡尼不是最有激情的候选人,也不是最擅长拉票的政客,但他是最懂得利用对手“自爆式失误”的冷面赢家。
有时候,敌人才是最好的盟友
从拜登到小布什,从里根到尼克松,美国总统大多会在盟友选举期间小心翼翼,谨言慎行。但川总从来就不是这样的主流政治人物,他说话像点火机,随时可以点燃隔壁国家的民调火药桶。这次,他点燃的,是加拿大自由党的胜利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