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南市燕山社区公益集市,一群身着统一工装的年轻人正在布置农产品展台,石磨全麦粉的麦香与蓝莓的清甜交织成独特气息。“扫码就能看到面粉加工的全过程”,负责人韩敬武手持质量链认证产品向居民讲解。这是“孝直小农夫”品牌进社区的日常场景,也是这个镇域品牌创收超百万的微缩图景。
从车轮丈量到云端生长——一个品牌的三次跃迁
2021年初春,挂着“孝直小农夫”横幅的货车载着石磨面粉第一次驶入城区,车斗里码放的不仅是飘着麦香的农产品,更承载着孝直镇农人叩开城市大门的忐忑期待。“新蒸的农家馒头免费尝!”随着工作人员一声吆喝,带着黄河泥土气息的农家窝窝头、古法花生油开始征服城市味蕾。这支被乡亲们戏称为“山货游击队”的车队,用“三不定“战术在泉城闯出名堂——灵活供应产品“不定期”、400个社区轮转“不固定”、现场按需预定“不设限”。
2025年槐花飘香时,“孝直小农夫”实现了从“游击战”到“阵地战”的转变。历下区龙洞街道惊现“魔法驿站”——扫码推开“共富驿站”玻璃门,智能货柜里孝直蓝莓与洪范池酥梨共舞。在货架内最最吸睛的当属那只昂首挺胸的“报晓雄鸡”模型,居民王大姐看到模型下面写的“下单指南”根据流程扫码预约新鲜活鸡,48小时不到,活蹦乱跳的芦花鸡便从孝直镇“飞”进砂锅。新鲜食蔬“火速进锅”的秘密藏在驿站后仓:与中国邮政共建的冷链前置仓里,凌晨采收的果蔬乘着“绿色通道”疾驰入城。当上班族下班扫码取走带着露珠的蔬菜包,他们不知道,智慧系统已根据订单数据,向百公里外的麦田发送次日采收指令。
当创业联盟发现年轻白领总在驿站前叹息“来晚了车也没赶上,驿站东西又都卖完了”,一场“从车轮到云端”的变革悄然启动。“孝直小农夫好物严选”微信小程序上线当天,12个特色板块如同12把金钥匙:点开“第一书记”能买到驻村干部代言的蜂蜜,“巾帼好品”藏着巧娘手制的鲜花饼,“共富超市”里新疆灰枣与平阴玫瑰并肩绽放。
“满78元包邮”的红色横幅在手机屏上跳动时,历下区的李女士正用“预售功能”锁定次日现摘的草莓。“就像在云端承包了块菜地!”她晒出的订单截图里,我们还看到各类农产品“下单赠品”:石磨面粉配着电子版《鲁菜秘籍》,五谷杂粮附赠二十四节气养生攻略。这个“指尖菜市场”上线半年,便让孝直农品走进2.3万个城市家庭。
从货车扬尘到云端接单,从游击市集到社区驿站,“孝直小农夫”的三次跃迁恰似黄河改道——既有顺势而为的灵动,更有劈山开路的魄力。当72岁的赵大娘在驿站向来补货的工作人员学习卤菜“多样吃”,当新疆灰枣通过“山东援疆”板块走进济南茶桌,这条“用乡土治愈乡愁,以数字激活田园”的通道,正让城乡融合的济南故事愈发鲜活。正如创业者韩敬武所说:“我们不是在卖菜,而是在帮城市找回炊烟,替乡村打开视窗。
红色契约缔造百社联盟——党建共建的暖心实践
2021年化纤厂路社区党委书记验收助农白菜时,白胖白胖的大白菜用干净的白色袋子包裹着。“这哪是卖菜,分明是送温暖!”这个暖心细节,让孝直镇《党建共建协议》在冰天雪地里破土而生。当孝直镇青年创业联盟党支部书记韩敬武按下签约手印时,谁也没想到这份“红色契约”会成为串联400多个社区的经纬线。
在第一次签约仪式上,韩敬武带来件特殊信物——系着红绳的麦穗标本。“红绳这头拴着孝直镇老百姓的农田,那头就拜托各位拴住社区的心。”四年过去,这抹党建红已织就城乡联动的生态网: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镇宣讲员讲解着“小农夫严选好物”;社区分享网格化管理经验,乡村反哺社区食堂供应链。在正丰社区里,“小农夫”严选下的“白胖”白菜被包成水饺送给志愿者时,红绳两端的温暖完成闭环。
当共建协议的墨香还未散尽,系着红绳的麦穗已悄然在社区扎根发芽。在正丰社区的“山货大集”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郭晶的摊位总是围满人。她挎着竹篮,里头装着脱毒马铃薯、石磨面粉和几瓣蒜,边称土豆边唠嗑:“俺们村王大叔种了一辈子地,从前土豆卖不上价急得薅头发,现在用生物技术育苗,亩产翻番不说,还教会城里人用土豆做披萨!”话音未落,手里的擀面杖已把面团抻成披萨饼状,围观的大妈们笑着扫码下单,顺带把“藏粮于技”的道理揉进了晚饭的面香里。
在孝直小农夫的实践中,理论政策宣讲不是正襟危坐的“上课”,而是称土豆时的闲聊、讲解产品时的话家常、给驿站补货时的唠嗑。当孝直农人用切身实践阐明治理道理,当运输司机用方向盘演绎共富逻辑,理论便真正融进了炊烟柴火。这些带着露珠的“土味党课”,就像石磨面粉——没有精加工的华丽,却保留着阳光雨露的本真,在城乡融合的春风里,酿出共同富裕的甘甜。
从产品输出到价值共鸣——双向奔赴的振兴密码
文东街道和平社区的梧桐树下,社区参与志愿巡逻的老兵服务队围住了“孝直小农夫”的货车。他们捧着石磨面粉,眼里的光比肩章还亮:“当年我们在山里驻训,老乡也是这么把粮食肩扛手抬送进营地。”这场意外的“战地回忆”让郭晶彻夜难眠——既然城里人向往乡土,何不打开乡镇大门?
晨雾未散时,郭晶的笔记本已画满五条蜿蜒曲线——每条线都指向不同的乡愁解码方式。她把铅笔尖重重戳在“全龄研学线”上:“就从这条‘时空走廊’开始!”
这条“时空走廊”从方志馆启程,指尖划过孝直镇那“无声”的历史,转身已在优然牧业的智慧挤奶转盘前,解码现代牧场如何用科技让牛奶讲述新故事;穿过高标准农田的指挥中枢,土壤墒情数据流在巨屏上奔涌,犹如数字指挥棒挥动,指挥百余台智能农机谱写丰年乐章;拐进付庄农创中心的玻璃幕墙,马铃薯脱毒种苗的组培瓶在光影上对话,迸发古今农技交融的火花;最终撞入乡忆民俗馆的时光褶皱——唤醒明代铸铁犁的时代记忆,手抚民国粮斗,倾听加密的红色往事。五站如五颗纽扣,扣紧历史血脉与科技基因,让老兵的迷彩情怀、孩子的探知渴望、企业的创新灵感,都在麦香浸润的乡愁密码中找到归处。
镜头一转,在平阴县第七届农民丰收节的现场,空气里蒸腾着甜蜜的焦香与欢腾的人气。特色农副产品展区宛如大地馈赠的调色盘——孝直肘子的酱褐色、软枣猕猴桃的翡翠绿、秋月梨的月光白交织成秋日画卷。来自历下区、高新区的50余名社区党组织书记,此刻正戴着草帽穿梭于这城乡交融的盛宴。建大花园社区书记在石磨面粉摊前挽起袖子,学习着古法筛面的动作,探寻麦香的奥秘;唐冶街道书记咬下秋月梨的瞬间,飞溅的汁水落在笔记本上,她顺势写下“爆汁甜度适配社区甜品店联名款”,笔尖在纸面洇开一抹甜香。最热闹的当属软枣猕猴桃品鉴区,五位书记围成圈,用吸管嘬着果肉展开“舌尖辩论”:“这爆浆感像不像年轻人追的爆爆珠奶茶?”“得配上孝直土蜂蜜,绝对成网红爆款!”争论声里,城乡融合的灵感如猕猴桃籽般迸溅生长。
在荣誉与成长之间——花开千树的品牌答卷
当共青团中央调研组走进刘家庄村,看见85后新农人郭晶在馒头房忙碌奔波时,“女硕士当上村支书”的案例被写进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表彰材料;当央视《道德观察》镜头对准社区“共富驿站”,那些凌晨补货的年轻身影,诠释着新时代“扁担精神”的传承。
什么是品质认可?或许是“德冠生”古法石磨面坊成功申请“QBBSS质量链”,依靠区块链技术,实现从麦田到餐桌的全链路透明化,这种“一粒麦子的全生命周期直播”,让传统工艺的匠心与科技赋能的严谨深度融合,打破了消费者对农品“土味=粗放”的刻板印象,让孝直镇的土字号品牌第一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四年时光,“孝直小农夫”货车用车轮碾出一张共富地图——从平阴的田间地头到济南400多个社区,90多种农产品上演着“变形记”:东阿镇的红油香椿成了历下区私房菜馆的“春日限定”,玫瑰镇的玫瑰花搅动着高新区白领的养生杯,洪范池的酥梨成了市中区幼儿园早餐的“黄金搭档”。这张地图上跳动着鲜活的数据:8家企业与12家作坊结成“品质联盟”,400万元销售额化作老乡存折上的笑意,正如创业联盟的年轻人常说的:“我们不是卖货,而是让黄河岸的麦香与城市灯火‘谈恋爱’,让每一粒种子都找到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