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内心澄静 逐志向青云

文/钟玮瑄

指导老师/刘全胜

“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来。”从古至今,世人都在追逐利益的路上奔波。而也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看春风不喜,对冬雪不叹;他们心存理想,胸怀大义;他们如点点星火,燎原中华;他们修内心澄静,逐志向青云。

中华青年,需脚踏实地,不卑不亢稳理想之基石。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做任何事都是日积月累,用岁月和时间堆砌而成的。在这过程中,我们切勿好高骛远,应脚踏实地。正如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为我国粮食安全以及世界粮食供给都做出了卓越贡献。“在电脑里种不出水稻,在实验室也种不出水稻,只有在田里才种得出水稻。”这就是袁隆平的科研信条。在安江农校的日子,他带领学生做实验,下农田,每天都在田地里忙碌。不管生病住院,还是刮风下雨,他一直保持着每天下田的习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秉承求真的研究精神,他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杂交水稻难关。正是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脚踏实地前进,方能在漫长曲折的理想之路行稳致远。

中华青年,需抛开杂念,固守本心寻澄清之心田。

抛开杂念,固守本心是一种忘我的境界。生活中拥有这种境界,是文化修养与人生经历凝练的可贵结晶。于当下,一时难改变的是境遇,可变的是自我格局。放眼世界,可变的是自身发展,不变的是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所以苏轼才能写出:“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清风明月,乃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是“吾与子之所共适”。纵使他历经挫折,被一贬再贬,却依旧能抛开杂念,于嘈杂中辟一方圣地,在清静心田听风看雨,倚山赏菊。

中华青年,需以志开路,破釜沉舟拓强国之径。

曹植曾言:“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毛泽东更是直抒胸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华之崛起,民族之复兴,年轻人理应冲锋在前,担当时代大任;前辈们也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辈人自有一辈人的长征,一代接着一代干,十年过去还有下一个十年,百年过去还有下一个百年。我们应秉持勇敢无畏精神,心怀豪情壮志,以自强不息,逐青云之志,于矞矞盛世筑中华辉煌!

正值风华正茂,我们应修内心澄静,逐志向青云。以龙虎之姿助力民族复兴,将萤火之光汇聚中华,磅礴东方,日月同光!

(本文系水缘文学(ID:sywxwk)原创首发,作者:钟玮瑄)



作者简介:钟玮瑄,广东省佛山市岭南美术实验中学高三3班学生,语文科代表,岭雅文学社会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