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一则重磅消息震动国际社会:朝鲜官方首次证实,其武装力量参与了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的收复作战,并宣称“胜利结束”。

同日,俄总统普京发表书面声明,感谢协助俄军收复俄库尔斯克州的朝鲜军人。

在库尔斯克战役中,朝鲜士兵的表现,让乌军指挥官希里亚耶夫深感震撼。从初期的“肉体攻击”到后期的机动作战,他们展现了强大的适应能力和战斗力。这绝非简单的“军事支援”,一场精心设计的战略博弈!


一、朝俄“官宣”,一场被刻意保密的“合法介入”

根据朝中社报道,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在书面声明中明确表示,此次行动是“基于朝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的条款,由金正恩亲自决策并通报俄方。

俄罗斯方面则迅速呼应: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及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均承认朝鲜军人的贡献,称其“为击溃乌军提供了巨大帮助”。

耐人寻味的是,这场被俄朝称为“反恐行动”的战役,实际发生于2024年10月乌军攻入库尔斯克州期间。彼时,乌方以“创建边境缓冲区”为目标,试图通过本土作战迫使俄罗斯分兵回援。

然而,俄军凭借纵深防御拖住乌军,而朝鲜特种部队则在俄方安排下秘密潜入,接受战场适应性训练后投入战斗。

俄军事记者披露,朝军被昵称为“战斗布里亚特人”,初期甚至以“地松鼠”代号掩人耳目,最终在苏贾战役等关键战斗中展现“凶猛战力”,帮助俄军夺回战略要地。


二、朝俄“铁杆同盟”的法律与战略逻辑

此次行动的合法性,根植于2024年12月生效的《俄朝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该条约第四条明确规定:若一方遭武力攻击,另一方需“立即以一切手段提供军事援助”。这一条款被俄朝双方解读为“不受西方制裁约束的合法同盟”。

对朝鲜而言,参战是多重战略考量的结果:

一是实战经验换技术。长期受国际制裁的朝鲜,通过实战测试新型武器(如170毫米谷山大炮),并获取俄军信息化作战经验,弥补自身技术短板。

二是地缘筹码升级。俄方承诺的“潜在保护”为朝鲜提供战略背书,尤其在美韩军事施压加剧的背景下,此举可震慑潜在对手。

三是经济与资源博弈。尽管未公开细节,但俄朝合作必然涉及能源、粮食等领域的交换,朝鲜或借此缓解国内经济压力。

对俄罗斯而言,朝鲜的参战不仅是兵力补充,更是“突破西方孤立”的象征。俄媒将朝军称为“亚洲之虎”,强调其“无畏牺牲”与“协同作战能力”,借此向国际社会传递“阵营对抗”信号。


三、库尔斯克战役:朝军展现出 "超乎预期的战术素养"

对莫斯科而言,其地面部队在乌克兰战场已损耗超过35%的常备力量,朝鲜提供的不仅是数万名经严格意识形态训练的士兵,更是维系持久作战能力的 "新鲜血液"。

这支部队刚刚抵达前线,战术方式显得传统而不适应现代战场。他们以步兵波浪式进攻为主要手段,以牺牲换取战线推进。这种战术在战争初期导致了朝鲜士兵的高伤亡。

根据英国情报部门和乌克兰军事情报部门的估算,部署在库尔斯克地区的朝鲜士兵约有12000人,伤亡人数约有3000人,其中约1/3阵亡。朝俄均未对伤亡人数正式回应,但表明朝鲜士兵在战场初期付出了惨重代价。

但是朝军迅速调整战术:在短时间内,展现出惊人的战场适应能力。在苏贾镇南部的战斗中,他们不再依赖传统的大规模连队进攻,而是调整为小队作战,频繁使用侦察、手榴弹以及FPV无人机。这种战术转变不仅减少了伤亡,还显著增强了打击效率。


2025年4月9日,乌克兰第225独立突击团少校奥列赫·希里亚耶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详细回顾了乌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与朝鲜士兵交手的经历。这段战斗让他至今心有余悸。

他说,战役中朝鲜士兵逐渐成为俄军反攻库尔斯克的主导力量。在反攻中,他们负责前线推进,而俄军则负责稳固战果。这种高效合作使俄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赢得了决定性优势。

他表示,乌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败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未能快速适应朝鲜士兵的作战风格。他提醒乌军,必须认真应对这个新敌人,因为朝鲜士兵的高士气和战术敏捷性已经成为乌军无法忽视的重要威胁。

俄国防部战报特别指出,朝军特种部队在行动中,展现出 "超乎预期的战术素养"。

4月26日,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说,朝鲜士兵在库尔斯克州作战,为俄军收复该州作出重大贡献。俄方永远不会忘记朝鲜朋友在库尔斯克州战斗中对俄罗斯的帮助。

随着俄乌战争的发展,乌军继续与朝鲜士兵的交锋几乎不可避免。乌军和美西方都需要认真面对这一新变量,朝鲜士兵的存在,已经成为俄乌冲突中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