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位于深圳市光明区光辉大道8号的深圳科学技术馆(新馆)将于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4月29日,南都记者提前探访这座即将开启奇妙旅程的场馆,探寻那充满惊喜的科技探索之旅。





95888块不锈钢面板让飞船“巧变妆”

深圳科学技术馆建设用地面积约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83万平方米,建筑高度约57米,地上6层、地下2层,拥有38米超高中庭,重构立体空间叙事,由深圳市建筑工务署组织建设,中建二局华南公司承建。

在远处观看,整个展馆犹如一艘驶向未来的宇宙飞船,墙面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极具未来感和科技感。据悉,整个建筑的概念设计灵感源于浩瀚的宇宙,外观设计运用了前沿科技,在不同天气、不同时段,会呈现出“变妆”的视觉幻象,展现科技感的同时,亦使展馆自身成为一件具有教育意义的常设展品。



一日之内,一馆之貌气象万千,这是对展馆幕墙“变妆”的形象比喻。记者了解到,深圳科学技术馆外立面幕墙由95888块不同形态、不同尺寸的不锈钢面板拼接而成,在阳光的折射下能够模拟极光、星云、耀斑等宇宙奇观,西侧32.8米高的全玻璃幕墙引入公园景观,层层退台露台形成天然观景画框,为游客拓展出无垠的想象空间。

要实现至少50年的完美拟态,关键需为各类幕墙找到耐用的“妆色”。为此,项目团队在全国采集样品,上装1:1VMU幕墙样板,全天候曝光记录不同工艺下的幕墙着色效果。同时,联合多方专家,持续调整药水酸度、着色时间等关键参数,改进实验方法。经上百次实验,实现Inco染色工艺优化:即对不锈钢曲面油磨、喷砂后,浸入强酸药水腐蚀着色,自然固色后清洗烘干并贴膜保护,让幕墙面板的“妆色”便变得精致稳定。



中建二局华南公司深圳科学技术馆(新馆)项目总工程师王莹介绍,建设团队攻克诸多难题,面对复杂结构,运用BIM技术精确建模分析,保障设计与施工无缝对接。在关键的大跨度钢桁架施工中,团队采取“预制桁架构件+分区地面拼装+液压整体提升+吊装补缺”的吊装方案,通过BIM三维风险核算精确指导,成功将重达2200吨的“钢冕”从二层跨越33米高度稳稳提升至屋顶,为实现建筑的“无柱化”中庭奠定基础。

950个展项,超八成是创新和互动展项

深圳科学技术馆以“数字文明·创新未来”为主题,以“通信科技”为主线,致力于打造全球首家数字文明科技馆,为全国科技馆的主题探索与创新实践提供新思路。馆内功能分区明确,包括科技展示区、科普影院区、创新实践区、科技交流区、公众服务区、业务管理区以及科普公园区等七大区域。

深圳科学技术馆在展教设计上,采用沉浸式的布展设计,打破传统的展台式布置,形成各具特色的沉浸式互动体验空间,打造一批富有体验感、艺术性、震撼力的原创展项。



深圳科学技术馆设有四大常设展厅,共陈列了950个展项,数量居国内科技馆前列,其中创新展项和互动展项的占比均超过80%。一层“科技影视体验区”以时间为脉络,展示数字技术对影像的革新。二层“你好,世界!”展厅,带你进入数字文明的世界。三层“美好生活”展厅,借助人工智能大模型和人形机器人,在交通、社区、家庭等方面,开辟数字化生活新路径。四层“智慧产业”展厅,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新材料、设计新药物,打造智慧物流和灯塔工厂,展现工业生产的数字化变革。五层“宇宙探源”展厅,聚焦大脑、基因、天文、航天等基础研究与前沿科学,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突破时空尺度,探索极微观与极宏观的世界。




踏入馆内,一楼开阔的科技影厅带来震撼开场。拾级而上,二至六楼跃层空庭映入眼帘,32.8米高全玻璃幕墙尽收科学公园美景,半透明几何展厅与天文球幕剧场巧妙布局。据悉,深圳科学技术馆在建筑空间布局上突破传统静态模式,采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留白”手法,创新设置了通高、悬挑等灵活多变的空间,满足使用过程中大尺度、大悬挂的展教需求。





作为深圳市新时代重大文化设施之一,深圳科学技术馆致力于建设服务全球游客的重要标志性旅游景点,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体现深圳特色的世界一流科学探索中心。接下来,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将交汇于此,这扇呈现深圳科技和创新发展的国际窗口,正式对外开放。

出行指南

为践行绿色出行理念,强烈建议观众优先选择地铁出行!

搭乘地铁6号线(光明线)至光明站,从C、D出口经连廊直达科技馆二层南门、北门

场馆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光辉大道8号深圳科学技术馆导航搜索“深圳科学技术馆”或“深圳科技馆(新馆)”

采写:南都记者 张艳丽

摄影:南都记者 赵炎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