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上午,湖北召开“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七大战略’行动方案”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解读《关于实施枢纽提能战略 整体提升支点开放辐射力的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湖北省商务厅、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北省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武汉海关、鄂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

《行动方案》明确湖北整体提升开放辐射力的工作目标,力争到2027年开放型经济中部领先,到2030年开放型经济走在全国前列,到2035年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整体重塑,全面建成内陆开放高地。

开放的湖北,全面提升全球影响力

围绕打造新时代的九州通衢、九州通商、九州通融,湖北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龙小红表示,要实施经营主体培育行动,打造开放型经济高地。实施外贸龙头企业育强、外贸平台倍增、专精特新外贸“小巨人”、中小外贸企业“繁星成长”四大计划,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开放发展新格局。同时,提升“51020”现代产业集群外向度,打响投资中国·优选湖北品牌,打造外商投资中国优选地,支持企业优化海外投资布局。特别是发挥武汉开放牵引作用,做强襄阳、宜昌、黄石、鄂州等开放型经济重要增长极,加强三大都市圈开放功能协同,推动开放型经济全域协同发展。

实施平台能级跃升行动,打造制度创新高地。湖北将加快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建设全国领先的综合保税区,支持武汉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更好打造高质量开放型经济集聚区。实施国际物流通道提升行动,打造开放枢纽辐射高地。建设天河机场、花湖机场航空客货运“双枢纽”,提升中欧班列武汉集结中心枢纽集结能力,打造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构建多式联运网络体系,系统提升开放枢纽功能,形成国内成本最低、效率最高、辐射最广的现代物流体系。

实施“开放湖北”全球影响力提升行动,打造开放要素集聚高地。深化科技、文化、教育、旅游、外事等全方位开放合作,建设国际交往中心。特别是打造高能级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建好高水平开放创新研究院,办好相约春天赏樱花、中国—北欧经贸论坛、世界500强对话湖北等品牌活动,讲好湖北“开放故事”,全面提升“开放湖北”全球影响力。

中欧班列作为新型国际运输组织方式,开行十余年来,已成为我省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支撑。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万舒晨表示,将编制实施中欧班列武汉集结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加快阳逻港铁水联运二期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吴家山国际陆港主枢纽、阳逻港铁水联运特色枢纽及省内节点优化布局,拓展中欧、中亚、铁水联运特色线路。积极培育“班列+口岸”“班列+贸易”“班列+电商”“班列+园区”“班列+金融”等新业态,大力发展临港、适铁产业,推动班列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打造内陆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重要引擎。大力推进“一单制”“一箱制”服务模式创新,扩大“快速通关”模式覆盖范围,建立中欧班列(武汉)数字化平台,加快布局一批境外分拨中心和海外仓,提高境内外集货和集散服务效能。

构建综合立体交通,实施枢纽提能战略

如何通过构建铁水公空互联互通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推动枢纽提能战略在交通运输行业落地见效?

湖北省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曹翃介绍,一是着力畅通高速公路主骨架。聚焦融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坚持提升存量和做优增量相结合,加快建设武汉至重庆、平顶山至宜昌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进一步畅通纵横大通道。重点强化“金三角”高速公路主骨架,全面启动沪渝、福银、京港澳、二广等“两横两纵”高速公路大扩容,推动以武汉、襄阳、宜昌为中心的三大都市圈中心城市实现八车道高速公路联通。以省级高速公路为重点,推进联网、补网、强链,优化省际通道网、都市圈交通网和过江通道布局,持续完善公路交通网络体系。力争到2027年底,实现全省六车道及以上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600公里。

二是着力打造“水运上的湖北”。以长江、汉湘桂内河航运大通道湖北段为核心,着力打通内河航道堵点卡点,全面提升水运通道韧性。目前,长江武汉至安庆段6米深水航道已经投入运行,万吨级货船可常年直达武汉。汉江孤山、雅口、新集、碾盘山枢纽基本建成,襄阳以下1000吨级航道全线贯通;同时,汉江兴隆至蔡甸段2000吨级航道整治、兴隆枢纽二线船闸工程正加快建设,“3船闸1航道”工程也在进行前期工作。

三是着力建强多式联运体系。湖北省重要港口基本实现二级及以上公路覆盖,一般港口实现等级公路覆盖。发挥武汉港“通道+枢纽+口岸”的优势,稳定运营阳逻港至日韩等集装箱近洋航线,“汉亚直航”常态化覆盖日本名古屋以及韩国釜山等6大基本港,拓展“中欧班列+汉亚直航”“长江班列+江海直达”等多式联运业务,开通“武汉至俄罗斯”“黄石至韩国”等近洋直航国际航线,加快构建“辐射全国、衔接日韩、联通欧洲、通达东盟”的联运网络。

海关创新服务,建设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

海关是进出境物流通道的重要监管部门,武汉海关如何增强湖北的开放枢纽辐射力、提升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

武汉海关副关长、党委委员刘天竹介绍,武汉海关创新“一站两场”模式,拓展光谷城市货站功能,将鄂州花湖机场、武汉天河机场的跨境电商出口货物查验“前置”,实现“两场联动”;支持鄂州花湖机场拓展“空空中转”航空网络,依托物流可视化平台,实现转运货物跨运单、跨航空公司、跨货站便捷流转;推动花湖机场进境水果、水产品等4个指定监管场地获批。

在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方面,武汉海关支持武汉港花山、汉南港区获批临时开放;创新上海洋山港与武汉阳逻港“联动接卸”监管,推广“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离港确认”等便利高效的作业模式,实现湖北省全部水运口岸全覆盖。

在提升公铁运输能效方面,武汉海关推进东西湖铁路中心站出口拼箱货物“先查验、后装运”试点工作;将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拓展到公路口岸,提高关键设备和物料周转速度,截至目前,湖北已有14家高新技术企业受惠,累计享惠货值达683.3亿元,节约成本超1000万元;供港活猪查验作业首次在省内实施了远程视频监管,实现“不到场、无干扰、零等待”。

在支持邮快跨(邮件、快件、跨境电商)业态发展方面,武汉海关积极应用“智能审图”提升监管效能,支持湖北邮政依托鄂州花湖机场发运全网国际邮件;在顺丰快件转运中心实行智能分拣模式,通过“分类分区”监管实现国际快件全程无中断“一次作业”;建立跨直属海关联系配合机制,推动“跨关区保税展示交易”模式在湖北顺利落地,有效降低跨境电商企业在担保、仓储、物流运输等方面的运营成本。

鄂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王升泽介绍,当前,鄂州正加快打造国际一流航空货运枢纽、建设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助力提升支点开放辐射力。持续加密航线网络,提升货源组织能力。2024年,花湖国际机场货机起降超3万架次,全国第3。货邮吞吐量102.5万吨,全国第5,增速全国第1。

鄂州花湖国际机场航空口岸从批复同意到验收通过仅用40天,刷新中国民航口岸验收最快纪录。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营,已开展国际中转、保税存储、保税电商等业务,累计实现进出口货值4400多万美元。获批中国(鄂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支持电商企业依托花湖国际机场开展“9610”业务,预计运营首年出口货物超5万吨,贸易额约35亿美元。

鄂州充分利用花湖国际机场“大进大出、快进快出”货量优势,促进物流产业、商业、金融等各类要素聚集,把货运流量转化为经济流量,同时,积极探索“产业集群+物流枢纽”协同发展模式,培育壮大航空物流、临空制造、现代服务、跨境电商等临空产业,创新发展低空经济、“保税+”等新业态,打造临空经济增长点。

编辑丨胡馨月

编审丨刘定文


新浪微博|@支点财经

地址|湖北·武汉·楚天传媒大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