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由中共周至县委宣传部主办的“学习强国‘周至融媒号’推广暨‘周至新媒体宣传矩阵’成立集中发布活动”在秦岭国家植物园举行。

来自中省市十余家主流新闻媒体记者及全县自媒体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学习强国”周至融媒号、“周至新媒体宣传矩阵”上线发布,探索县域媒体融合发展的“周至路径”。随后媒体团深入秦岭国家植物园、集贤镇殿镇村、佰瑞猕猴桃研究院、西部智能装备产业园等点位,以全媒视角讲述“金周至”的高质量发展故事。



秦岭保护的“生态样本”:秦岭国家植物园

坐落在周至县境内的秦岭国家植物园是全球面积最大、生态价值最高的国家级植物园,也是世界生物多样性典型代表区域之一,这里拥有平原、丘陵、浅山、中山、高山五种地形地貌,羚牛、金丝猴、朱鹮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这里栖息生活,86种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在这里发育生长,园区集物种保育、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园艺展示和资源利用五大职能为一体,是大秦岭保护的典范与样板。

“守好大秦岭,护好黑河水”,一直以来是周至发展的生命线,作为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和西安市主要水源地,全县森林覆盖率66%,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占总面积的80.17%,境内黑河水库年均向西安市区供水3.45 亿立方米。周至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寻找平衡点,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乡村振兴的“和美样板”:集贤镇殿镇村

位于终南山下的殿镇村,曾是陕川通商要道,以山货贸易和木材集散而闻名,是集千年驿道文化与现代振兴实践于一体的特色古村。作为全县“和美乡村”示范村之一,殿镇村依托周边的旅游资源优势,通过发展配套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田峪人家”“南山松舍”“溪隐茶舍”“牛师公”等休闲民宿、餐厅,每到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产品供不应求,而村内的油菜花海与迎宾大道也成为文旅地标,年均吸引数万游客打卡观光,同时引进太阳能光伏振兴试点项目,打造全国首个美丽乡村+光伏振兴零碳示范村,为村集体每年增收约 15万元。

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近年来,周至坚持创新驱动,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改革实践,打造田园经济综合体“周至模式”,指导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绿色新业态,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的特色乡村产业格局,有效拓宽了“两山”转化实践路径,全县村集体收益20 万元以上村达 163 个,占比达61.7%,村集体经济的壮大,进一步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特色产业的“科技赋能”:佰瑞猕猴桃研究院

进入4月下旬,正值猕猴桃授粉的黄金时节。走进陕西佰瑞猕猴桃研究院,满眼皆是生机勃勃的景象,淡黄色的猕猴桃花朵竞相绽放在翠绿的藤蔓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院以“科研作为产业,成果作为商品”为核心理念,深耕猕猴桃科研与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构建起覆盖品种选育、技术创新、示范推广的完整产业技术体系。其选育的“瑞玉”猕猴桃品种以质优、抗病、耐贮特点成为市场标杆,带动农户亩均增收30%,有效破解传统产业升级难题,为实现科技兴农提供了标杆范式。

周至是全球猕猴桃的原产地、“中国猕猴桃之乡”,经过40多年的发展,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43.2万亩,年产鲜果59万吨,年产值突破90亿元,是全球最大的优质猕猴桃栽植区,蝉联中国猕猴桃区域品牌价值排行榜第一位。近年来,周至突出政策领航,提出猕猴桃产业“九大提升工程”,聚力“做优一产、拉伸二产、融合三产”。今年预计新增高标准示范园60个,完成土壤改良、架型改造、新品种栽植6000亩,加快猕猴桃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哑柏板块全面投产运营、马召板块全面开工建设,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推动猕猴桃产业攀高向新发展。

智能制造的“周至模式”:西部智能装备产业园

“西安制造,周至配套”是西部智能装备产业园的是鲜明产业品牌,作为西安市、周至县两级政府批准成立的市级重点产业园区,位于西安“半小时经济圈”,是一座以“产城融合”理念打造的集工业、商业、配套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新城,获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基地”“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园区聚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军民融合、智能制造等高端制造业,依托“政府+企业”合作模式,预期聚集200余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3.5万个,成为西安万亿科创大走廊的重要承载地。

“以共建集贤园为契机,壮大西部智能装备产业园,推进‘两园’融合为目标发展先进制造业”是推动“奋战一三五、振兴金周至”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周至聚力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县域工业企业总数达256家,工业总产值突破461亿元,创历史新高,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居全市第一,获评2023年度“陕西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县”,在2024年上半年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中位居农产品主产县类第一。

周山至水,未来已来。有生态、有产业、有文化、有生活的和美周至正以生态之美、文化之韵、产业之兴书写着一份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颜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