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今年的“五一”假期仅剩2天时间。假期,固然可以好好放松一下身心,但大家也别忘了“五一”更是属于劳动人民的节日。

劳动之美更是早在数千年前就已被我们的巴蜀先人们刻在砖石上。4月29日,“五一”来临前夕,就请跟随上游新闻记者的镜头,一同走进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去看看那些汉代画像砖上留下的巴蜀先民勤劳的身影。

“咱们巴蜀人民自古就是劳动小能手!”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文博馆员屈玥告诉记者,这在三峡博物馆馆藏的两块汉代画像砖上有着最集中的展现——一块是东汉时期的盐场画像砖,另一块则是同属东汉时期的弋射收获画像砖。它们都已有超过两千年的历史。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东汉盐场画像砖

具体来看,盐场画像砖的画面为汉代巴蜀地区制盐的场景。盐井位于左下角,井上搭高架,高架分为两层。“我们仔细观察可以看到,架子的每一层都有对立的二人,架顶部还装置有滑轮及缆绳,缆绳上挂着汲卤水用的吊桶,由四人合力提取卤水。”

屈玥说,可以清楚地看到,高架第二层旁边还架着竹枧,将卤水引至画面右下角的灶上釜内。右下角的灶为低矮长形,一人于灶口拨火煮盐。这些连起来就是两千多年前的巴蜀制盐工艺。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东汉弋射收获画像砖

而在另一块弋射收获画像砖上,画面则分成了两部分。上图为弋射场景:左边两人在林中向上张弓狩猎,右上天空中群雁飞翔,右边为莲池,水中有鱼和水鸭游弋。下图则是农耕场景:右侧两人正用镰刀收割稻谷,左侧三人正在收捡割好的稻谷,一人肩担手提食物正给农人送饭。

屈玥说,除此之外,画像砖上还有扬鞭驱牛的犁者、酿酒的酒工、采桑女和纺织匠……刻画的每一个场景的主角都是巴蜀人民劳动的身影。“你看不管是捕鱼打猎,还是稻田耕种,咱们巴蜀人民都是手到擒拿,样样精通,尤其是巴蜀制盐工艺,更是堪称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传奇篇章。”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供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