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传来,美国国防部长赫格赛斯发表了一番引发热议的言论。
他指出:中国正在打造一支专门针对美国的军事力量,仅仅需要20分钟,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就可能对美国现有的11艘航空母舰造成毁灭性打击,五角大楼进行的所有战争模拟演练都以失败告终。
与此同时,美军印太司令部指挥官也提到,中国的军事能力已经足以突破“第一岛链”,并且中国生产战机和军舰的速度远快于美国,未来美军在亚太地区的形势可能会更加严峻。
为什么美国人会主动夸大中国的军事实力,甚至不惜把美国航母说得毫无价值呢?
美国国防部长其实缺乏军事背景
在现代军事战略博弈的大舞台上,国防部长的角色至关重要,然而现任美国国防部长赫格赛斯的经历与决策却引发了广泛争议。
不同于以往由军事将领担任国防部长的传统模式,赫格赛斯之前的身份主要是新闻节目主持人,这种非军事出身的背景让外界对其专业军事能力产生了怀疑。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他的任期内接连发生了两起严重的泄密事件。
这些安全漏洞不仅削弱了美国内部军事信息的保密性,也让国际社会对美国军事决策的严谨性产生了质疑。
这实际上是由美国独特的国防部长制度所导致的...
根据美国制度规定,国防部长必须由文职人员担任,并且最好没有军事背景或者退役超过七年。
这一制度设计的初衷是为了确保文官对军队的有效控制,防止军事独裁,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由于缺乏军事领域的专业知识,决策层在面对复杂的军事局势时,往往难以做出精准的专业判断。
许多关键性的军事决策不得不依赖将军们的意见,这种决策模式的局限性使得美国军事战略在执行过程中常常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近期在国际军事舆论场中,“20分钟击沉11艘航母”的说法引起了巨大反响。
如此夸张的军事设想既不符合当前军事技术的发展水平,也缺乏实际作战中的可行性。
对此,我国国防部迅速作出了回应,张晓刚大校表示,希望美方不要产生“被害妄想症”,这一回应直接指出了美方部分军事言论的荒谬之处。
要知道,航母作为海上作战的核心力量,在现有军事技术条件下是很难被轻易打击的。
即使中国有能力击沉美国航母,也不可能在短短20分钟内将11艘航母全部摧毁,这些都是有现实依据的...
美国航母到底有多难对付
美国拥有的11艘核动力航母受到全球军事布局和后勤补给的限制,即便是在紧张局势下的亚太地区,美军最多也只能同时部署3到4艘航母,分散在广阔的海域执行任务。
这意味着,所谓“集结所有航母发动攻击”的设想,只是理论上的空谈。
现实中要将这些海上巨兽集中在一个战场,后勤保障、战术协调等难题如同无形的枷锁,牢牢限制着美军的行动。
而且航母作为海上移动作战平台,其防护体系的复杂程度超出想象。
经过数十年的实战检验和技术革新,美军航母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装备技术也达到了极高的成熟度。
仅就航母本体而言,2000多个水密隔舱如同精密的“海上蜂巢”,构建起了多层防护屏障;单侧9道防雷隔舱能够有效削弱水下威胁。
这些设计让航母具备了惊人的抗打击能力,可以抵御1000公斤级鱼雷的直接攻击。
即使部分舱室受损,依靠独立的水密结构,航母仍能保持航行和作战能力,继续在海上执行任务。
当我们把目光从航母本身扩展到整个航母战斗群时,防御网络的严密性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护航舰艇、舰载机与航母共同构成了三维立体防御圈,从空中预警到水下侦察,从防空反导到反潜作战,各个环节紧密配合。
这样的体系化防御使得直接突破防线攻击航母变得极其困难。
尽管随着我国的发展,解放军的反航母能力日益增强,但要想击沉美国航母,确实需要认真考虑,这并不是助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而是事实...
解放军反航母能力评估
如今中国逐步发展出以东风-21D和东风-26为代表的反舰弹道导弹,射程覆盖第一至第二岛链,成为美军航母面临的最大威胁。
不过,反航母作战的真正难点并不只是导弹技术,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茫茫大洋上发现并持续跟踪高速机动的航母编队。
冷战时期,苏联曾尝试通过侦察机、间谍船和卫星等多种手段结合,但效果有限。
现在,解放军借助无侦-8高超音速无人机、舰载歼-15电子战飞机以及天基侦察网络,建立了一套立体化的目标探测系统。
山东舰在关岛附近的演练中,歼-15D“咆哮鲨”成功扮演了“天眼”的角色,为东风-26提供了目标指示,证明了解放军已经在远海定位移动目标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尽管如此,解放军的反航母体系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其作战范围主要集中在距离中国2000到4000公里的周边区域,尚未形成全球打击能力。
此外,反舰弹道导弹的实际效能仍然依赖饱和攻击和突防成功率,而美军也在加速部署关岛反导系统和新型拦截武器。
因此,赫格赛斯所说的“20分钟摧毁所有航母”显然带有一定的夸张成分,更多是为了渲染“中国威胁论”,其目的可能是为了争取更多的军费预算并加强与盟友的合作。
然而,面对美方的战略炒作,中国国防部始终保持了理性和克制的态度,强调解放军的发展始终以防御为核心,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也不会主动挑起冲突。
这种回应不仅驳斥了美方的过度渲染,也表明中国在军事现代化进程中依然以区域拒止为主要目标,而非追求全球霸权。
展望未来,随着福建舰的服役和更多高超音速武器的装备,解放军的反介入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但真正的战略平衡或许并不在于谁能击沉更多的航母,而在于谁能更有效地阻止冲突的发生。
毕竟,在核时代,大国之间的博弈最终目标并非毁灭对手,而是确保自身的安全与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