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记者 李肆 实习记者 张熙萌
在全球化医疗资源再配置的浪潮中,曼谷以其独特的“医疗+旅游”模式崛起成为亚洲医疗旅游的标杆。这座以佛教文化和热带风情闻名的城市,正通过技术优势、政策红利和资本融合,重构国际医疗产业版图。中国资本在这场变革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从医院投资到跨境服务链整合,从技术输出到文化融合,中资企业正以曼谷为试验场,探索医疗产业国际化的创新路径。
独创模式重塑医旅内涵
曼谷医疗旅游的繁荣建立在多重优势的交织之上。首先,其医疗技术实力不容小觑,全市拥有超60家获得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认证的医疗机构。其中,康民国际医院等顶级私立医院配备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质子治疗仪等尖端设备,但同等术式的手术费用仅为欧美的1/3至1/2。这种技术实力与价格优势的结合,形成“高端技术、中端价格”的独特竞争力。
政策层面的持续发力为产业注入动能。自2015年泰国政府启动曼谷医疗旅游城项目,通过税收减免、医疗签证便利化等一系列措施,吸引着国际资本的目光。被称为泰国国际机场的素万那普机场,经扩建后形成立体交通网络,将医疗集群与旅游景点编织成有机整体,患者上午在康民国际医院接受肿瘤治疗,下午便可前往位于曼谷西南方向的安帕瓦水上市场体验泰式疗愈。这种“医疗+文旅”的融合模式,恰如其分地回应了当代人对健康管理的深层需求——在解决病痛的同时,完成身心的诗意栖居。
中国客群的涌入为这场变革增添了特殊注脚。赴泰医疗旅游人群从传统医美向重症治疗、辅助生育等高端领域延伸,这种需求升级既折射出国内医疗资源的供需短板,也映射出新富阶层对全球化医疗服务的追逐。另外,泰国医疗机构独创的“术后海岛疗养”模式,让患者得以在棕榈斑驳的树影中进行康复,这种将医疗服务嵌入度假场景的创新,正在重塑医疗旅游的产业内涵。
中泰医疗合作很“智慧”
在这场医疗全球化浪潮中,中国资本展现出独特的介入智慧。不同于传统基建投资的“重资产”模式,中资企业更注重技术协同与生态构建。其中,复星医药在曼谷建立的东南亚研发中心,将CAR-T细胞疗法等前沿技术引入当地医疗体系,开创“中国设备+泰国医师”的混合服务模式。这种技术嫁接既规避了直接输出医疗标准的文化冲突,又通过成本优化使得高端医疗服务普惠化,心脏瓣膜置换等手术费用较欧美大幅降低。
行业巨头的医疗健康技术合作也是颇富想象力。2024年,赛尔集团与泰国吞武里医疗集团(THG)达成里程碑式战略合作。此次合作深度融合赛尔集团在干细胞存储、肿瘤免疫治疗等领域的全球领先技术,形成覆盖细胞治疗、再生医学及全周期健康管理的跨国医疗生态闭环。随着监管政策的明确以及相关药品的获批上市,干细胞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泰国政府也大力支持干细胞产业的发展,为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赛尔集团与THG的合作不仅有助于推动国际医疗技术创新,也为泰国医疗旅游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点。
在数字化赛道上,中国企业正重新定义跨境医疗。华为与泰国玛希隆大学附属诗里拉吉医院、泰国国家广播和通信委员会在位于曼谷的诗里拉吉医院启动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智慧医院项目,通过引入5G、云和AI技术,覆盖急救、诊断到远程医疗全流程,助力泰国医疗数字化转型。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是“泰国4.0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早在2021年9月,泰国公共卫生部即与华为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旨在利用5G技术提升泰国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医疗资源均衡发展,加速泰国医疗产业转型。
中企开拓泰国市场需要策略“导航”
中资企业进入泰国医疗市场应突破简单的资本输出逻辑,转向系统性能力建设与价值共创。普华永道泰国并购交易部门总监杨逸然指出,泰国劳动力对高强度工作模式十分抵触。同时,文化差异可能导致人才流失。他建议,通过本地化招聘和尊重宗教习俗(如拜佛假期)提升管理效率。因此,企业在强化本地化运营的过程中,可考虑建立跨文化管理团队以应对泰国独特的医疗文化与服务理念。
杨逸然还强调,需深度理解泰国监管逻辑,构建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合规体系,尤其在医疗器械认证中重视地域化数据(如热带气候适应性报告)的提交。同时,需推动产业生态共建,通过技术合作与资源整合提升竞争力。例如,联合泰国医学院开展热带疾病联合研发,既获得政府研发补贴,又能建立学术公信力。在业态创新上,可探索“医疗+康养”的复合模式,将中医理疗与术后康复服务融入泰国旅游地产项目,降低单一医疗投资风险并放大消费价值。
数字化转型是差异化突围的关键路径。泰国高级管理人员健康和医疗商机课程委员会主席索玛特•翁孔通(Somart Wongkhomthong)博士表示,数字健康设备与远程医疗的结合是未来趋势。借助RCEP框架下的数据流通协议,企业可以尝试开发跨境远程会诊系统等轻资产服务,在规避重资产投入压力的基础上,通过技术输出抢占数字医疗标准话语权。此外,中资企业应重视与泰国本土产业链的协同,例如通过技术授权或合资生产模式,将中国供应链优势与泰国制造能力结合,形成区域化成本控制网络。企业需从市场参与者转向标准制定者,通过学术合作、产融结合等方式深度参与泰国医疗产业升级,例如推动中泰联合制定热带医疗设备技术规范,或将中国AI辅助诊断经验融入泰国基层医疗体系改造。
“这种战略转型要求企业兼具深耕本土的耐心与重构价值链的视野,最终实现从‘商业价值输出’到‘产业生态共生’的跃迁。”索玛特•翁孔通说。
曼谷医疗旅游的崛起,本质是资本、技术与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下的重新配伍。中国资本在此过程中的实践,既非简单的产业转移,亦非传统的基建输出,而是通过技术共享、模式创新和文化共融,构建起跨国医疗协作的新范式。当曼谷医院的电子屏显示出中文叫号系统,当来自中国的术后康复者穿梭于曼谷大皇宫的金色飞檐下,这些场景不仅见证着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进阶,更预示着人类健康共同体从理念到实践的生动转化。在这条医疗探索之路上,中国资本既是参与者,更应成为价值重构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