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尉出品、必属精品!
本号为公众号《校尉讲武堂》在头条的主账号,此外别无分号。
周六晚继续在视频号与西瓜视频同步直播,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过去看看。
前几天刚写了篇《向万国增税、围攻中国?错,痛打落水狗的时候到了》,其中最重要的观点,就是中美博弈正在由战略相持阶段向战略反攻阶段加速演变,美国正在落水,全世界都可以准备痛打落水狗了。
地球人都知道,正常情况下,打狗有风险。所以老祖宗才会说,要痛打落水狗,因为落水狗没有反扑的能力。
而在中国的传统中,痛打落水狗,还是一个得到普遍认同的文化图腾,因为它所代表的精神,实质就是反对命运不公的快意恩仇。
有人说过,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后来随着网络文学的兴起,武侠梦又升级为仙侠梦。
从《史记》中的游侠列传、李白诗中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佚名氏的《虬髯客传》,到1932年开始连载的《蜀山剑侠传》、1995年发行的游戏《仙剑奇侠传》、2001年徐克拍的《蜀山》,它们能够发轫于汉唐盛期,并且直到今天依然流行于整个中华文化区,既印证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相连,也凸显了侠义精神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即便是臭名昭著的汪精卫,其青年时期写下的“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同样是侠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而不管是武侠梦还是仙侠梦,不管是书中世界还是现实生活,所有侠义故事中,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作为高潮部分的快意恩仇。
出现这种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受到的委屈、憋屈、冤屈,往往只能自我消化,却根本找不到反击的机会。
但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又天然继承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庙堂书生气与千金一诺的江湖游侠气,不平则鸣、快意恩仇,既是我们文化基因的一部分,也是人性的一部分。
正是这些挥斥方遒的书生意气,与湖南人霸蛮的侠气结合,形成了晚清至新中国开国这一批伟大的将帅。
就此而已,不管是文人修饰的宜将剩勇追穷寇,还是民间俗话的痛打落水狗,都是这种文化基因的共鸣。
大家熟悉的渡江战役,便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与痛打落水狗的完美结合。
但个人生活中的痛打落水狗,与国际社会中的痛打落水狗,还是有着本质的不同。
因为国家的行为逻辑,与个人的行为逻辑,既有很多共性,但也有截然不同的地方。
对个人来说,对于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不平,忍耐不仅是过程,往往也是结果。
因为在现代社会治理体系中,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场景,始终处于规则强有力的制约、调和、控制之下。
那些突破规则的狗咬人现象,比如抢劫、强奸、杀人,包括情节相对轻微的偷盗、伤人,都会得到规则的惩罚。个人如果实施报复,反而变成了规则的破坏者,同样会受到惩处。
至于那些利用规则实施的狗咬人,比如单位内的排斥、打压、甩锅,个人很难发起有效的反击。
也就是说,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职场生涯,在大多数时间内,规则都禁止我们随身携带打狗棒,更不允许我们施展打狗棍法。即便偶尔规则出现漏洞,狗也不傻,看到带棍子的人,它就会自动躲开。
至于那些人形恶狗,往往是利用规则的高手。被牠们咬了,别说反击,你甚至连凶手都找不到。
咬人的狗不叫,四条腿的狗是如此,两条腿的狗更甚。
因此,虽然打狗只是最低级别的快意恩仇,但穷尽大多数人的生命,却依然是难以触及的人生体验,至于痛打落水狗,更是只能从网络爽文中寻找共情的快感。
相反,在我们的人生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往往是不断被狗偷袭甚至被追着咬的惨痛经历。
正因如此,如果有规则允许的打狗机会,谁都不愿意错过。
为什么正当防卫、见义勇为包括00后对职场的整顿,会引发民间的支持与欢呼,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满足了普通人痛打落水狗的朴素愿望。
相比个人只能在规则范围内解决狗咬人的问题,对国家来说,忍耐只是过程,反击才是最终目的。
因为国际社会乃是典型的弱规则体系,国家遭受的冤屈,尤其是大国遭受的委屈,不能指望别人主持正义,只能自己设法申讨。
晚清、民国,我们曾经无数次寄希望于国际调停,结果却只能是遭受更大的屈辱。抗美援朝,我们勇敢地打了出去,这才有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网上有个著名的段子,说在中国史书中,胜利总是一笔带过,失败总是大书特书。
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老祖宗本能地意识到,像中国这样的大国,仇只能自己报,如果当代报不了,那就通过史书交给后代!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说的就是这种祖辈相传的期望!
关于中国历史,很久以前,校尉写过一联:千古上国成一梦,百年屈辱忆犹新。
因为千古上国再光荣,也只是遥远的过去,洗刷眼前的百年屈辱,痛打那些曾经撕咬过中国尤其是正在撕咬中国的恶狗,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
尤其是恶狗已经落水,这样的机会,绝对不容错过。
不过要想安全、高效地痛打落水狗,必须保证三条:一是打狗的人自己不能落水,二是要找准狗的要害,三是要有合适的武器。
而要满足上述三个条件,首先必须搞清楚,落水狗到底是怎么落的水、落的又是什么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打狗的人不因打狗而落水、才能挑选到合适的武器、才能一击命中落水狗的要害。
先说第一个问题,美国是怎么落的水。
一是方向错了
美国的国家方向,以两次世界大战为界,经历过两次大的调整。
一战以前,美国虽然也在门罗主义与门户开放之间摇摆,但始终保持相对中立的外交政策,以商业利益为先导,尽量跟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搞好关系。
简单说,就是公平贸易条件下的重商主义,合则大家一起发财、不合则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单就这点而言,当时的美国,与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比较类似,都不愿纠缠人种、民族、宗教、文化、价值观等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一门心思挣钱。
那个时期的美国,也有霸道的一面,但都是针对拉美小国,因为那是他的自留地。在美洲以外,美国还是挺讲道理的,甚至经常出面当好人,时不时帮受尽列强欺凌的殖民地国家说几句公道话。
当然,美国所谓的主持公道,主要是为了门户开放、利益均沾,但在客观层面,也确实起到了对列强的制约作用。
因此,相比欧洲列强和日本,美国当时的国际声誉不错。包括中国,也总是把主持正义的希望放在美国身上。
但在两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中,美国开始积极介入全球事务,公平贸易条件下的重商主义,逐渐向价值观引领下的国际主义过渡。
这次调整,美国的方向没错,由此顺利转变为正义的化身、文明的灯塔,为建立美国霸权打下了舆论基础。
二战以后,美国的国家方向,再次出现了缓慢而持续的调整,也即从价值观引领下的国际主义,逐渐向价值观掩盖下的霸权主义过渡。
这是一个隐蔽而漫长的过程,如果局限在历史的某个片段中,就很难看出这种趋势变化,可如果采用纵览历史的上帝视角,就能清晰地看到其中的脉络。
实际上,通过上帝视角,我们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美国第一次转向中起到正面引导作用的普世价值观,到美国第二次转向时,反而变成了最大的帮凶。
这又回到一个永恒的话题,万事皆有度、万物皆有两面性。
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用价值观来平衡实际利益冲突,可在这个过程中,价值观也必然会被各种各样的利益所腐蚀,最终蜕变为利益集团手中的道具。
教廷借上帝的名义售卖赎罪劵、欧洲列强借应许之地的故事拓展殖民地、美国利用普世价值干涉他国内政、公知用民主自由污蔑爱国者、某些大V利用爱国人设敛财,本质上说,都是原本纯洁的价值观受到了污染。
二是路径错了
方向错了,就好比走到了激流旁边的悬崖上,落水的概率大幅增加,但只要路选对了,也有避开悬崖的可能。
但美国很遗憾地选择了错误的路径。
在内政上,美国选择了过度移民和脱实向虚,前者破坏了美国的欧洲裔白人主体民族,后者破坏了美国的中产阶级,这两者都是大国最重要的稳定器。
失去主体民族和中产阶级后,主流文化必然式微,贫富差距必然拉大;失去主流文化的调和作用,种族矛盾、贫富矛盾必然抬头,美国社会走向分裂乃是必然。
在外交上,美国选择了霸权主义道路,并且越来越霸道,尤其是失去苏联的制约之后。
内部道路的错误,导致美国的工业实力越来越虚弱、内部矛盾越来越激化,外部道路的错误,导致美国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要维持霸权,就要滥用实力,要滥用实力,就会过度消耗国力,国力越弱,对霸权就越依赖、通过改革修复内部矛盾的能力就越小……
权力是柄双刃剑,霸权也是如此。
对个人来说,没有足够的政治智慧,就不能执掌权力。
对国家来说,没有足够的文化积淀,就不能领导世界。
三是狂妄自大
正是因为霸权的加持,导致美国政客集体癫狂,根本看不到脚下的悬崖。
直到今天,美国霸权衰落的迹象已经如此明显,特朗普的草台班子,却依然试图通过增加关税来恫吓、敲诈全世界,可见美国政客已经狂妄到何种程度。
一战、二战的美国,都是先用中立的名义坐观成败,等到局势明朗,才跳出来摘桃子。
二战之后的美国,不管是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还是海湾战争、利比亚战争、阿富汗反恐,也都要拉拢一堆盟友为自己分担压力。
包括俄乌冲突,即便只是为乌克兰提供支援而不亲自上场,美国也死死裹挟着欧洲。
可到懂王时代,美国开始单挑全世界。
但狂妄并非懂王一个人的毛病。
朝鲜战争,麦克阿瑟曾经疯狂叫嚣饮马鸭绿江、回家过圣诞,遭到痛击后,又叫嚣要动用核武器对付中国;越南战争,美国人虽然心有余悸,但在侥幸和面子的双重作用下,依然一步一步陷入战争泥潭;海湾战争,美国人嚣张地拿出了一瓶洗衣粉;阿富汗战争,美国更是根本没有把塔利班放在眼里……
包括俄乌冲突,美国虽然在军事上表现得很谨慎,但在动用所谓的金融核弹的时候,却表现得如同当年的麦克阿瑟一样狂妄。
区别在于,麦克阿瑟有人制止,今天的美国政客,却完全失去了冷静的一面。
拜登政府在军事层面的克制,只是实力不济的无奈,而非真的不想开战。
实际上,对于他们自认为有效的武器,即便毁灭全世界,他们也会第一时间拿出来。
拜登将俄罗斯踢出美元结算系统,懂王向全世界发起关税战,其思想基础都是一样的:他们狂妄地认为,金融武器可以击败对手,所以肆无忌惮地付诸实战,最后才发现,敌人没事,自己反而被送进了万丈深渊。
说到这里,我们基本理清了第一个问题:美国是怎么落的水,随之也就可以搞清第二个问题:美国落的是什么水。
一是滥用霸权导致的国际信任危机,二是脱实向虚引发的内部问题,包括国力衰退、贫富分化、金融泡沫,以及犹太资本坐大、犹撒利益集团彻底控制美国,三是金融泡沫、信任危机共振形成的金融危机;四是过度移民导致的人口结构危机、文化危机。
要痛打落水狗,无非就是设法放大这些危机。
美国的内政,我们没有条件也没有意愿干涉,但对于美国在国际上的霸权行径,尤其是本轮关税战,我们却必须予以反击,因为这就是痛打落水狗的最佳方式。
拜登制裁俄罗斯也罢、懂王向万国加税也罢,本质上说,都相当于主动往水里跳。
区别在于,老迈的拜登体力有限,跳得不算太远,基本还在浅水区,还有办法自救,老当益壮的懂王,却一头扎进了深水区。
懂王认为,在美国主导的全球化框架下,全世界都离不开美元,尤其是作为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的中国,因此,别人也许可以看着美国跳水,中国却必须出手相救。
而只要中国下水救人,美国就可以拼命撕咬中国,进而踩着中国爬回陆地,甚至顺便淹死中国。
2008年,我们已经冒着风险救了美国一次,2017年,我们又不计前嫌捞了懂王一次,结果反手就被懂王推进水中。虽然我们凭借实力游回岸上,但也被狠狠呛了几口水。
所谓事不过三,吃过两次亏后,懂王再故技重施,我们自然不会配合。
更重要的是,不管是跟2008年比,还是跟2017年比,中美实力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校尉说过,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博弈中,没有绝对的甲方。参见《驳洋屁论:中美脱钩,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甲方》
美国在战后国际贸易体系中形成的甲方地位,刚开始是由第一工业大国、第一军事大国的硬实力与世界拯救者的软实力支撑起来的,后来才集中体现在美元霸权上。
而随着美国实体产业领域的去工业化与意识形态领域的泛政治化,不管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美国都不足以维持强势的甲方地位。
也就是说,美国的甲方地位,其实已经失去了物质依托,而只是霸权的惯性加持,也即校尉常说的软实力滞后效应。
当前阶段,美国的霸权红利即将破产,作为美国霸权的象征,美元已经由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变成了阻碍全球经济发展的腐蚀剂,变成了全球贸易最大的定时炸弹,也变成了美国霸权风险的集中爆发点。
今天的美元霸权,只是一种交易习惯,如果大家改变使用美元进行国际贸易的习惯,美元就会回归它的本来价值——一张张没人要的绿纸。
当全世界都在设法摆脱美元、规避风险的时候,无所不懂的懂王,居然还在做着利用美元敲诈世界、勒索中国的美梦。
这种无视最基本经济规律的狂妄自大,在校尉看来,这就是主动给中国送上了一举击溃美元霸权的绝佳战略机遇,就是主动跳水,等着别人来痛打落水狗。
老祖宗说,食色,性也。吃饭和睡觉,乃是人类最基本的欲望,也是人类社会最有代表性的活动,揭示了人类社会最基本的规律。
色说多了不好,咱们还是用吃饭举例。
战后的国际贸易体系,就好比一个拼餐制的超级大食堂,大家各自带着特色食材来聚餐。
因为美国贡献的食材最多,因此,大家便推举美国维持食堂秩序,各种食材的价格由美国制定,餐票也由美国印制——这就是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
强调一句,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不仅体现在流通环节,也体现在定价环节。很多时候,我们在讨论美元霸权时,都忽视了后者的作用。
实际上,美国能够顺利由第一大工业国蜕变为第一大消费国,同时还能维持住美国人的高生活水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拥有全球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力。
大家熟悉的十亿件衬衣换一架波音飞机,正是这种不公平定价机制的集中体现。
随着国产大飞机的面世,美国也就失去了定价权
只是美国人掌握了印制餐票的权力后,就不想再辛辛苦苦地种植、加工食材,而是通过多印餐票、不合理定价来白嫖别人的食材,并且还要独占最大最好的那份。
这个时候,大家就面临两种选择,一是继续在美国控制的食堂里面凑合,二是另外搭建食堂。
显然,要搭建新食堂,不仅有建筑成本,还有管理问题,比如座位怎么摆、食材怎么分、菜价怎么定,尤其是谁来印制新餐票,也必定会引发激烈的斗争。
此外,美国人管食堂的时候,不仅自己多吃多占,还利用权力拉拢了一帮小弟,时不时给他们扔点残羹冷炙。对于更换食堂,这些小弟未必乐意。
即便不是美国的小弟,因为要在食堂吃饭,大家手里也有很多餐票。换食堂,餐票就会作废。
正因如此,只要老食堂还能用,大家也就忍了——这就是霸权的惯性。
可当懂王发起万国关税战的时候,问题的性质彻底改变。美国不再是多吃多占,而是不等饭菜上桌,就要提前夺取别人的食材,甚至连自己的小弟都不放过。
更搞笑的是,如果不让美国抢,懂王就要掀桌子、关食堂。
于是,原本就对美国一肚子怨气的国家,纷纷把眼睛望向了中国,因为美国之外,唯一有实力开办食堂的,就只剩下中国了。
这种情况,与京东加入外卖行业非常类似。
天下苦美久矣!
不管是哪个美,对于他们的贪婪无度,大家都已经受够了!
原来没得选,大家只能忍受,但只要有新的选择,就会有很多人用脚投票。
而对我们来说,如果不是顾及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其实早就应该另起炉灶。
既然美国人主动把桌子掀了,我们又何妨顺水推舟,哦,不,是顺水推狗、痛打落水狗。
结语:
混国际社会,被狗咬乃是常态,因此,打狗也必然是常态,痛打落水狗则是可遇不可求的战略机遇。
曾经的美国,就是痛打落水狗的高手。一战对付德国、奥匈帝国,二战对付德国、日本,战后携手苏联瓦解英法的殖民体系,苏联解体后给俄罗斯搞休克疗法,美国人都是在痛打落水狗。
正如最近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表态,一是对中国没有利用美债危机落井下石表示意外,二是如果中国出现类似的危机,美国一定不会放过。
落水狗都知道中国该出手了,校尉相信,我们的战略决策层,肯定也已经握紧了手中的打狗棒。
不过落棍的时机与方式,不仅会让落水狗大吃一惊,也会让我等吃瓜观众大开眼界。
正是人生何处没狗咬、人生何时不打狗!无敌的人生很寂寞,无狗可打的国生,同样寂寞如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