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四平市生态环境局在市政府召开出台严格规范涉企检查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十六条”措施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介绍了四平市生态环境局出台《严格规范涉企检查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十六条”措施》的背景、依据、目的、主要内容等情况。
据介绍,四平市生态环境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吉林省委、省政府,四平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企业关切,坚持“管住风险、无事不扰”原则,全面梳理执法环节和助企措施,制定了《四平市生态环境局严格规范涉企检查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十六条”措施》。主要目的是规范执法、优化服务,杜绝任性检查、逐利检查,减少重复执法,以生态环境“执法蓝”全力守护“生态绿”,为企业营造公平透明的法治环境和良好的营商环境。
第一,明确将涉企检查分为“有计划检查”和“触发式检查”两类。有计划检查包括年度“双随机、一公开”抽查、重点行业专项检查(如化工、电镀等高风险领域)、日常监管巡查(针对信用等级一般的企业)。触发式检查,包括信访举报、上级交办、监测数据异常等有明确线索指向的有针对性检查。
第二,严格规范检查程序,对检查进行计划管理。支队和各分局制定年度检查具体计划并报市司法局备案,临时检查经分管领导审批,检查后向司法局、政数局备案,说明理由,杜绝“计划外检查”。统筹实施检查,推行“综合查一次”制度,统筹系统内支队和分局的检查,统筹拓展跨部门联合检查事项,最大限度避免重复检查。创新检查方式,优先采用非现场检查(如无人机巡查、视频监控),未发现问题原则上不再现场检查。开展预约检查,对大数据平台推送的信息,发现异常情况,除群众举报、媒体曝光、环境应急突发事件等情形外,下达《预约执法通知书》,开展预约检查。
第三,强化服务与监督,进行风险预警。对非主观故意违法问题,通过《环境违法风险警示函》提前预警,警示企业主动排查环境风险隐患。进行分级分类监管,建立“风险+信用”评价体系,对守法企业(即正面清单企业)降低检查频次,对高风险企业精准聚焦,增加检查频次,强化监管。开展执法监督,市局法规科对检查行为全程监督,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督促整改。
“十六条”措施对涉企检查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进行了严格规范,建立了“风险+信用”的分级分类检查模式,推行警示、预约执法、约谈、纠正违法行为,对检查计划、执法过程、事后整改等多个环节进行了优化。
下一步,为确保“十六条”措施落地见效,四平市生态环境局将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组织培训。对全市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开展专题培训,重点强化执法人员对非现场执法、分级分类监管等新要求的实操能力。二是完善技术支撑。完成重点企业在线监控全覆盖,实时监控企业数据异常情况,提升精准执法水平。三是强化社会监督。设立服务企业热线电话(0434-3266505),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将以扎实的举措严格规范涉企检查,积极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在记者提问环节中,相关单位负责人对“十六条”措施中提出的推行“综合查一次”制度及建立“风险+信用”的分级分类检查模式的具体内容,及“十六条”措施出台后市生态环境局将做好哪些工作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进行了解答。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毛思博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