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记者 刘馨蔚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与泰国在文化上有着诸多相通之处。泰国的佛教文化在云南的傣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地区有着广泛影响,许多佛寺建筑风格相似,宗教仪式也多有共同点。傣族的泼水节与泰国的宋干节在时间、形式和内涵上都极为相似,都是祈求幸福、平安和丰收的重要节日。这种文化上的亲近感,让滇泰两地人民在交流中更易产生共鸣,增进彼此了解和信任,为合作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云南与泰国虽不直接接壤,但通过澜沧江—湄公河等交通要道以及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两地人员往来和贸易交流极为便利。自2019年8月挂牌以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云南自贸区”)的设立为滇泰合作搭建了绝佳平台。云南的普洱茶、鲜花、特色农产品等深受泰国消费者喜爱,而泰国的热带水果、橡胶、电子产品等也在云南市场有着广阔前景。这种天然的互补性,为滇泰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多国多点、港港联动”
滇泰两地,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在云南自贸区的东风下,中泰正在开启崭新的合作征程,书写着新时代的友好佳话。
云南自贸区依托联合国《政府间陆港协定》认定的国际陆港建立贸易进出口枢纽网络,积极探索以“多国多点、港港联动”模式,提升国际运输便利化和多式联运跨部门协同效率。
在推动“多国多点”物流枢纽跨境联通方面,云南自贸区的贸易品通过中越、中老泰、中缅等出境铁路连接南亚东南亚各国。国际陆港通过与铁路部门合作,实现集装箱、整车、散货铁路干线运输,成为联通南亚东南亚国际开放大通道的关键一环。
在探索“港港联动”辐射境内外多式联运网络方面,云南自贸区依托国际陆港,打通多式联运通道,连接国内的上海、天津、青岛等城市,以及老挝、泰国、缅甸等国家。同时,以昆明—广西北部湾、昆明—长江经济带、昆明—南亚东南亚为主要线路,形成“一心三支”的点轴辐射型多式联运网络。在“中国西南地区—中国云南昆明—边境口岸—南亚东南亚国家”公铁多式联运线路方面,通过践行《政府间陆港协定》,在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德宏片区建设边境物流园,与周边国家探索合作,共同打造辐射国内外的枢纽通道网络。
为有效承接“一带一路”、RCEP、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促进物流更加便捷化,进一步提升中老铁路品牌效应,云南自贸区协同多个相关部门以及重点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构建“一单制”试点实施方案等指导体系,以公铁联运为依托,创新单证物权凭证功能融资模式,为片区内企业提供“一次托运、一票到底、一个多式联运经营人、一个费率、一次保险、一体运输”的多式联运解决方案。
依托一系列优势,云南自贸区已构建运输物流、保税、跨境电商等运贸一体的发展体系,开展保税物流、转口贸易,建成跨境电商平台,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大宗商品业务,面向周边国家及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拓展国际供应链业务。
云南是东南亚游客探索中国的理想起点
云南自贸区的建设,为滇泰贸易注入新的活力。在贸易结构上,除了传统的商品贸易,双方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也不断拓展。云南的旅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与泰国的资源相结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云南的旅行社与泰国的旅游机构合作,开发多条跨境旅游线路,吸引大量游客前往两地旅游,促进旅游业发展。
作为中泰间的重要连接点,云南不仅在经济和人文交流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更是东南亚游客探索中国的理想起点。2024年3月1日,中泰两国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协定正式生效。如今,免签协定已正式生效一年。一年来,云南磨憨边检站共计验放泰籍旅客3.2万余人次,磨憨口岸已成为泰籍旅客入境云南的最大国家级陆路口岸。
2024年7月19日,老泰铁路正式开通运行后,入境方向,旅客可以从泰国曼谷乘坐火车到老挝万象,再从老挝万象乘坐中老铁路抵达中国昆明,再由中国昆明通向中国各地;出境方向,旅客可以从中国前往老挝,到泰国,再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各个国家。
磨憨口岸是连接中老铁路的“中心驿站”,与老挝磨丁口岸接壤。近年来,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磨憨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为中老铁路沿线开发建设贡献“国门力量”。磨憨边检站先后推出便捷通关、集中验放、提前发放外国人入境卡等17项便民举措,旅客边检现场查验效率提升30%以上;投入使用“智慧卫检闸机”、实时翻译机等智能设备,通关时间由90分钟缩短到52分钟。
中老泰多式联运“一单制”货运列车发车、“星光•澜湄号”跨境旅游列车发车、“京滇•澜湄线”国际货运列车开行……当前,磨憨铁路口岸“从通到畅、从畅到快、从快到好”的目标正逐步实现。
因为泰国旅游团的团员多以中老年人居多,为切实做好泰籍旅客的出入境边防检查工作,磨憨边检站不断优化勤务,针对泰籍旅客年纪大、行李多、大多数以团队形式出入境且时间集中等实际,开通团队专用通道,增配泰语专业检查员和引导,上线运行旅游团网上申报系统,前置外国人入境卡填报点,全面加强与旅行社的沟通联系,施行口岸流量适时通报、出入境旅客“分类分流”、开设“潮汐窗口”等措施,有效确保口岸通关高效顺畅。
滇泰院校“牵手”为合作增智
滇泰合作的根基在于民心相通。多年来,两地的民间交流一直十分活跃。在教育领域,滇泰两地的高校积极开展合作交流,互派留学生和教师,共同开展科研项目。这些交流活动为两地培养了大量熟悉对方语言、文化和经济的专业人才,为滇泰合作提供智力支持。
在去年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南亚博览会上,泰国西那瓦大学同中国云南高校及医院举行集体签约仪式。云南红河技师学院院长杨泓作为中方签约代表之一致辞,他表示:“这是一次跨越国界的盛会,也是中泰两国教育与医疗领域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杨泓介绍,云南红河技师学院与西那瓦大学签署框架合作协议,是为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沿边自贸区、产业园区等建设,持续推动面向南亚东南亚对外教育交流和合作的重大举措。
今年3月,泰国清莱皇家大学代表团到访云南民族大学,双方就深化教育合作、推动人文交流开展座谈交流。云南民族大学副校长段云学表示,今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希望以此次交流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清莱皇家大学在教育、民族医药、跨境语言研究、文化艺术以及国际中文教育等方面的务实合作,为新时代“中泰一家亲”注入更丰富内涵。
“清莱皇家大学高度重视与云南民族大学的合作,未来将积极推动传统医药、国际中文教育等领域的师生交流与科研合作,助力两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清莱皇家大学校长松猜•孟泰颂说。
事实上,中泰两国的教育合作由来已久。早在2015年,全球首家海上丝绸之路孔子学院在泰国博仁大学正式成立。该学院主席赵昆通猜曾表示,孔子学院的成立旨在更好地发展和提升泰国作为海上丝路枢纽的汉语教育水准,为促进中泰两国各领域交流而服务。
滇泰情深,合作共进。云南与泰国的合作,是一场跨越山海的友谊之旅,是一次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更是一段民心相通的文化交流。泰国前副总理沙哈•班迪坤表示,过去50年间,中泰两国始终紧密携手,特别是泰国与云南保持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他期待,泰国与中国尤其是与云南,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展开更为全面、深入的合作,优势互补,携手共进,续写中泰友好合作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