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空纸
编辑 | 空纸
前言
中国与阿尔巴尼亚、菲律宾、越南的关系,曾经如同亲密的“兄弟”,彼此间有着深厚的经济、文化以及政治联系。
随着中国崛起为全球大国,局势的变化、国际环境的波动,这些国家的立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的朋友,为什么开始背离中国?他们的枪口为何对准了曾经的“兄弟”?
阿尔巴尼亚、菲律宾、越南这三国,为什么曾经亲密,最终却走到了今天这样微妙的局面?
他们各自的“反水”,背后究竟有怎样的地缘政治、经济博弈和历史遗留问题?中国的应对策略又该如何调整?
阿尔巴尼亚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对中国进行经济和政治孤立,而阿尔巴尼亚当时是苏联阵营的成员国之一。
为了反对苏联的霸权,阿尔巴尼亚选择支持中国,成为中国在欧洲的“战略伙伴”。
中国给了阿尔巴尼亚巨大的援助: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技术支持,从设备到资金,中国几乎在各个方面帮助阿尔巴尼亚现代化。
两国关系友好,阿尔巴尼亚领导人霍查曾公开表示:“谁动我兄弟,我必灭谁”。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逐步展开,特别是1978年后中国开始调整外交政策,放弃了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国际关系,阿尔巴尼亚领导人霍查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剧变。
霍查批评中国“背叛了社会主义”,两国关系断裂,阿尔巴尼亚也不再依赖中国的援助,转而寻求与西方的关系。
1991年,阿尔巴尼亚的共产主义政权倒台,国家方向发生根本性转变,阿尔巴尼亚开始追求加入北约和欧盟,并成功实现了这一目标。
如今,阿尔巴尼亚作为北约的成员国,站在了与中国对立的西方阵营中。
虽然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仍有一定的经济合作,但阿尔巴尼亚的立场已发生明显倾斜,更多依靠美国及西方国家。
中国在阿尔巴尼亚的影响力显然已经大大减弱,阿尔巴尼亚对中国的防备心态日益明显。
菲律宾
菲律宾与中国的关系,历来错综复杂。历史上,菲律宾并没有与中国发生过太多激烈的冲突,甚至在文化上也有较深的联系。
华人华侨在菲律宾生活了几百年,两国人民之间有着广泛的交流与交往。
特别是在经济领域,随着中国的崛起,菲律宾逐步与中国建立了密切的贸易关系。
2000年后,菲律宾在中国迅速发展的经济浪潮中受益,双边贸易逐年增长。
菲律宾与中国的关系在2016年达到了一个关键点,杜特尔特总统上台后,提出“与中国友好合作”的外交政策。
杜特尔特不像前任总统阿基诺三世那样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对抗,而是主动寻求与中国的合作,甚至公开表示将“谁敢动中国兄弟,我就不干了”。
中国也对菲律宾承诺了巨额投资,帮助其修建基础设施,尤其是在铁路和港口领域。
南海问题始终是中菲关系中的一根刺。
菲律宾政府在2013年将南海争端提交至国际仲裁庭,2016年仲裁结果裁定中国的“九段线”无效,这使得两国关系一度剑拔弩张。
尽管杜特尔特在上任后一度试图缓和与中国的摩擦,但国内反华情绪日益高涨,美国也加大了对菲律宾的影响力,菲律宾的态度出现了反复。
到2020年,菲律宾态度出现了转变。菲律宾不仅在南海问题上采取了更加对抗的立场,还开始依赖美国在军事上的支持。
2021年,菲律宾再次在南海派遣军舰与中国对峙,要求美国提供支持。
菲律宾在经济上仍然依赖中国,但在政治和军事上,却逐步倾向于美国。
2023年,美国在菲律宾增设了4个军事基地,菲律宾也与美国、日本等国开展联合军演。
这一切表明,菲律宾的外交政策充满了摇摆不定的态度,一方面寻求从中国获得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又害怕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强势扩张,选择依赖美国的军事保障。
越南
越南曾长期受到中国文化和制度的深远影响,尤其是在20世纪中期,越南在抗美战争中得到了中国的大力支持。
中国援助了越南大量的武器、粮食和资金,双方的合作关系非常密切。
尽管有过深厚的友谊,中越两国之间的关系并非没有裂痕。
1979年,因领土争端和意识形态问题,中越爆发了短暂但激烈的战争。
尽管战争结束后,两国关系得到了某种程度的修复,但南海问题始终是两国关系中的一大障碍。
越南声称对南沙群岛及西沙群岛拥有主权,而中国则坚持这些地区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随着南海争端的加剧,尤其是2014年中国在南海部署钻井平台事件,越南的反应异常强烈,甚至爆发了针对中资企业的大规模抗议活动,导致中越关系一度降到冰点。
即使两国此后有所缓和,但越南对中国的警惕始终未曾消失。
如今,越南在经济上依赖中国,是中国在东南亚的重要贸易伙伴。
2022年,中越贸易额突破2300亿美元,中国是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
越南在政治和军事上却越来越倾向于美国,尤其是在南海问题上,越南多次与美国、日本联合进行军演,提升了与中国的对抗性。
越南的态度可以说是与菲律宾类似,既希望通过与中国的经济合作获得利益,又不希望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强势行为威胁到自身的战略安全。
结语
面对阿尔巴尼亚、菲律宾和越南的“反水”,中国的应对策略既巧妙又务实。
中国并未选择硬碰硬的对抗,而是通过经济合作的方式,加强与这些国家的联系。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这些国家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等领域建立起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形成利益绑定。
中国在应对这些变化时,不仅要继续推动经济合作,还要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展现出灵活和坚决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