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事霸权坍塌:美国航母为何越来越不够用?

什么是美国军事霸权的象征,毫无疑问就是航空母舰。那美国军事霸权的衰败甚至坍塌的象征又什么呢?毫无疑问也是航母。现如今,美军的航母越来越少,越来越不够用,也越来越不中用了。那么我们久来好好的拆解一下美国航母曾经的辉煌、现实的难堪,以及灰暗的将来。



(美国海军协会网绘制的4月21日美国海军部署图)

据环球网等媒体的报道,美国海军“尼米兹”号核动力航母打击大队,已经从美国西海岸来到关岛。

而根据卫星照片和其他图片显示,这艘服役近50年的庞然大物甲板补丁密布,锈迹从吃水线向上蔓延——这艘曾经称霸太平洋的钢铁巨兽,正在执行它人生中最后一次战斗部署。虽然“尼米兹”号已是老态龙钟,但因为此前美军部署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唯一一艘能动的航母,“卡尔·文森”号被调往印度洋中东地区,参与对胡塞武装的空袭,以及可能的对伊朗的军事行动。所以,五角大楼只能让已经快50岁的“尼米兹”号执行这最后一次部署任务。



(“尼米兹”号航母在2025年4月18日抵达关岛)

与此同时,远在弗吉尼亚州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厂里,工人们正对着福特级二号舰“肯尼迪”号发愁:电磁弹射器第213次测试失败,价值130亿美元的航母成了码头上的昂贵摆设。

这两个画面,赤裸裸地暴露了美国海权的双重危机:老航母们集体进入“退休倒计时”,新航母则像难产的婴儿迟迟无法接班。美国海军早就承认:“我们法定的11艘航母,已经撑不起全球战略了”。这句话就像帝国裂缝中的一声闷响,揭开了美国海上霸权衰落的序幕。更何况现在美国海军航母数量连10艘都要保不住了。

一、从巅峰到悬崖:航母帝国的建造与崩塌

1945年8月15日,当日本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字投降时,美国海军拥有航母的数量是多少呢?是让人瞠目结舌的150艘。

在这些海上巨无霸中,既有3万吨的“埃塞克斯”级正规航母,也有用商船改装的“吉普航母”——护航航母。当时美国造船业就像开了挂:造船厂用流水线作业,14个月就能造出一艘航母;全国1476家工厂日夜赶工,连家庭主妇都学会了焊接钢板。



(美国二战时期各个级别的航母)

冷战时期,美国确立了“15艘超级航母”的黄金标准。这个数字可不是拍脑袋定的——每艘航母要覆盖155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还要遵循“三三制”原则:1/3在前线执勤,1/3在训练,剩下1/3在船厂维修。

1961年,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服役时,它的八个核反应堆能让这艘航母绕地球跑20圈不用补给燃料,美国海军还专门为它打造了一支包括“弗吉尼亚”级和加“利福尼亚”级核动力巡洋舰,加上水下的核潜艇,共同组成一支空前绝后的核动力舰队,并专门组织了一次全核舰队的环球航行。而那个时候,美国的冷战对手苏联,连一艘像样的大甲板航母都没有。

1991年海湾战争,美国海军出动了多达6艘航母,与美国空军一起对着伊拉克狂轰滥炸。如此一来,不仅美国人自己,全世界都被这种“航母无敌”的感觉带着走了。

然而,巅峰过后往往就是下滑,美国人自己都没想到,他们的航母力量接下来会如此迅速地走向下坡。在过去近30年里,美国海军的舰载机出动量暴跌62%,但每次轰炸的成本却暴涨470%;造军舰的供应商从32家缩水到6家,船厂老师傅退休后连焊8英寸厚钢板的人都找不到了。

最要命的是2011年的《预算控制法案》。这个本意为省钱的法律,给海军发展套上了紧箍咒——想要造新航母?得先砍掉两艘驱逐舰的预算。到了2023年,航母建造费已经吃掉海军总预算的31%,逼得潜艇部队和驱逐舰舰队天天骂娘。

二、锈迹斑斑的现实:正在解体的海上长城

我们现在再来看看美国海军现役航母的“体检报告”。目前美国11艘现役航母平均年龄28.7岁,而海军舰艇的普遍使用年限一般是在30年。前文提到的“尼米兹”号,都已经是垂暮之年了。

这是美国航母老当益壮吗?不,这是拿命在拼。“尼米兹”号本该2020年退休,硬是续了五年工;“罗斯福”号更惨,原计划服役到2045年,现在提前25年就要进养老院。到2030年,美国航母数量很可能跌破9艘大关。



(尼米兹”级10调航母是有所不同)

老航母退出也就罢了,而新船造不出来才是真绝望。美国最新一代的“福特”级核动力航母,首舰“福特”号花了13年才勉强能用,二号舰“肯尼迪”号延期三年还没下水。最魔幻的是四号舰“多里斯·米勒”号——这艘以二战黑人英雄命名的航母,现在连钢板都还没开始切。饶是如此,“福特”级的造价更是坐上火箭:首舰137亿美元,四号舰估计要160亿,就算特朗普现在准备将美国军费涨到每年1万亿美元,也不够用啊。

有人可能会说,钱不是问题,美国政府可以借,美联储可以多印一些,那么有了花花绿绿的美元,造不出才是更糟心的事。

美国现有造船厂的情况可以用不堪入目来形容。纽波特纽斯厂里会焊HY-100特种钢的老师傅只剩3个,龙门吊还是二战时期的老古董。去年给“福特”号换推进轴,发现现代工艺根本造不出合格产品,最后居然重启了1940年代的老技术。有工人私下吐槽:“我们现在造的不是航母,是工业考古现场。”

现在美国海军理论有11艘现役航母,但在实际使用时却是捉襟见肘。理论上印太地区需要常驻2.5艘航母,实际只能凑出1.2艘;中东更是凄惨,全年有87天连一艘航母都没有。之前伊朗在霍尔木兹海峡搞事情,五角大楼急得跳脚,最后只能从亚太地区临时抽调,结果等航母赶到之时,人家早把水雷布完了。



(美国在船厂的航母,比能够这型部署任务的多)

这次美伊核问题谈判,特朗普政府想要施加压力,只能将亚太的唯一一艘航母调过去,结果又造成西太平洋的航母空窗期,于是又只能让“尼米兹”号在光荣下岗前再来站最后一班岗,就这么拆东墙被西墙,什么时候是个头。

三、五大死结:困住钢铁巨兽的锁链

以前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只要发生地缘政治危机了,美国总统开会时第一句话就是,我们的航母在哪儿。意思就是美国的航母就是神兵利器,无往而不利。

但是现实的情况是,美国能用的航母越来越少,越来越不中用,被以下五根锁链不断缠绕,越来越无法动弹。



(美国航母建造的工业基础已经垮塌)

第一根锁链:核动力变成拖油瓶
美国海军在“小鹰”级常规动力航母退役之后,全部都是清一色的核动力航母了。这核动力航母听着威风,但保养起来真的是要人命。

目前美军航母的核反应堆每隔25年就要来次“大手术”——换堆芯,就是把核反应堆拆了重装,这个过程要花4年,花费高达48亿美元。在这四年里,这艘航母就只能空在那儿,无法执行任何任务。

美军有时会同时有2艘航母躺在船坞里动弹不得,帐面上的11艘航母会因此只有9艘能用。与此同时,剩下这八九艘,有的还要做保养维护,三五年就得来一次每次三到六个月,有的则是长期在海上执勤,回来后船只要休整,又是三五个月半年。这样,美国海军随时能动用的航母实际只有4-5艘。

第二根锁链:工业基础垮塌
现在美国制造业不堪的一个标志,就是美国造船业已经彻底躺平,目前只占全球份额只剩0.2%,比挪威还低。军用造船被亨廷顿·英格尔斯公司垄断后,这家公司利润率从7.3%飙升到22.1%,活活把军费当提款机。

即便如此,英格尔等船厂还不思进取,比如全球民用造船早用上3D打印技术了,可美国军用船只还在手工敲钢板,因为军方嫌新技术“不安全”。

第三根锁链:战略环境巨变
当年冷战期间,苏联人为了对付美国航母,发明了反舰导弹“饱和攻击”的作战样式,但是受制于发射平台、导弹射程,更主要是在茫茫大海上发现、跟踪、定位航母的能力不足,美国航母在冷战期间实际并没有遭到致命的威胁。

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情况完全变了,出现了一种技术已经成熟的,叫反舰弹道导弹的东西,高达10马赫的突防速度,加上再入大气层的变轨突防能力等等让航母的生存率暴跌。更要命的是,美国的主要对手还建立起了极其完善实用的海上侦察、跟踪、定位体系,从天上卫星,到大气层内的超音速无人侦察机等等,美军航母只要出现,就会被死死盯住。

以前美国人曾经忽悠别人说,航母的海上生存能力不行,现在突然发现在新的战略对手面前,自家的航母真要快成海上棺材了。



(反舰弹道导弹和高超音速导弹已经成为美国航母的梦魇)

第四根锁链:全球部署黑洞
美国是全球霸,这就要求美军航母也要全球部署、全球存在、全球威慑。

按美军自己的实际需要,印太地区至少要部署2艘,欧洲1艘,本土东西两岸各留一艘看家护院,这就至少需要5艘实时在位。

但实际上这些年美军能够时刻部署在外的航母只有3到4艘,逼得第七舰队司令说:“我们现在是用巡洋舰冒充航母吓唬人”。

第五根锁链:路径依赖成绝症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美军打仗有个前提就是必须要夺取并掌握制空权,如果没有空中优势、没有空中支援,不管是美国陆军,还是美国海军就都不会打仗了。而对于美国海军来说,它肯定不能依赖美国空军给它提供空中保护,只能用自己的航母,这就是从美国总统到美国军队再到美国海军的“航母依赖症”。

但现在,美国人发现的新问题是,要么有的地区没有航母,要么有的地区就算是航母过去也不管用,比如在西太平洋地区。

四、未来几年的剧本:美军没有足够航母可用

今年是2025年,“尼米兹”号马上就要退役,前一阵又宣布“罗斯福”号也要退役,接下来还有两三艘“尼米兹”级航母都快到退休年龄了。



(美国现在已经多次使用两栖攻击舰替代航母执行部署任务)

即便是按最为乐观的发展趋势,到了2030年美国航母将跌破9艘。最要命的到是2030-2040年间,剩下几艘“尼米兹”级航母就会像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一样接连退役。而美国的造船厂现在是7年才能造一艘新船,根本无法弥补老航母退役遗留下的空缺。

现在就有美国海军学院的教授发现:到2035年,如果在西太平洋发生大规模冲突中,美军最多能凑出2艘航母,而对手的航母数量则有可能在4艘以上。并且就算对手不用航母,仅仅靠反舰弹道导弹就让美国海军难以招架,毕竟这些像“蜂群”一样的高超音速导弹能在半小时内让它们变成废铁。

美国海军也想搞点技术进行补救,比如搞了MQ-25无人机加油机,但它只能把航母舰载机作战半径扩大到1200海里,而他们所面临的对手的反舰弹道导弹的射程都已经达到2000海里以上了。

更致命的是,到了2030年,美国海军在西太都将装备第六代战斗机,而美军自己的六代机还停留在PPT上,这种既能空战又能发射反舰弹道导弹的六代机,能让美国航母变成海上的“移动棺材”。

五、突围还是沉没?美国的海权选择题

短期来看,美军正在玩三个危险游戏:给老航母打“强心针”加装激光防御,每艘要花8亿美元;在菲律宾苏比克湾囤积舰载机联队,但当地民众天天抗议;最绝的是想修改《琼斯法案》——这个1932年保护本国造船业的法律,现在反而成了绊脚石。



(“福特”级的电磁弹射器至今都是问题重重)

而美军航母的长期转型更是困难重重。说要搞“无人机航母混合编队”,可电磁弹射器连有人飞机都弹不利索;想在五大湖地区重建军工基地,但年轻人都跑去硅谷写代码了;最现实的可能是放弃中东,要把海军60%兵力压到西太平洋地区,但放弃中东,那石油美元霸权怎么办?

当巨兽成为枷锁

历史总是充满黑色幽默。当美国海军“福特”号航母舰上的电力系统第11次瘫痪时,大洋彼岸的造船厂里,正在像下饺子一样的新舰下水,船厂里都开始使用激光焊接机器人日夜不休——这场面像极了二战时的美国船厂,只不过主角换了人。

美国海军学院最近流传着一句话:“我们花几十年建造了完美的航母舰队,然后发现世界已经不需要它了”。这话说得有些刻薄,但是一针见血。



(美国航母再也无法恢复这样的盛况了)

笔者借用这么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尾:当霸权思维困在钢铁巨兽的躯壳里,当工业实力输给了金融游戏,再多的航母也撑不起夕阳下的帝国余晖。

或许未来的历史书上会这样写:21世纪的海权更迭,不是被导弹击沉的,而是被自己的傲慢和僵化拖垮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