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延庆,初春的长城上杏花含苞待放。人群中,身着粉红色冲锋衣的郭立霞指着等高线地形图,正在给学生们讲解地形对古人修建长城的影响。这个场景,是她24年教育生涯中最生动的一幕。
郭立霞,北京市延庆区第五中学教学副校长,地理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从事地理教学24年,主持或参与市级课题研究8项。先后获得延庆区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入选“北京市名师培养工程”。
教育感悟
不断创新的课堂,才是有魅力的课堂;不断创新的老师,才能做好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来自玻璃窗前的第一份学案
“2004年,我第一年教高三,面对这个特殊年级的挑战,我生怕讲漏了任何一个知识点。为了让自己安心,我把地图贴在玻璃窗上,再描画在纸上,然后将要讲的知识点挖空留白印成卷子发给学生。”郭立霞至今还记得,她整张脸几乎贴在冰凉的玻璃窗上,呵出的白雾在玻璃表面凝结成细小水珠。这份手工绘制的卷子,成了北京市延庆区第五中学地理学科的第一份学案。
2007年,郭立霞和同组两位老师完成了地理学科全套高考复习资料的电子版并印制成册。这份艰辛的背后,填补了学校的一个“空白”。看到学生们因自己的创新而在地理学习中不断进步,郭立霞的劲头更足了。
2016年12月,北京中小学响应雾霾红色预警应急措施,学生停课三天,而此时正是郭立霞所教的高二学生会考复习的关键阶段。面对特殊情况和教学进度之间的矛盾,郭立霞尝试开通微信订阅号“跟着郭郭学地理”,利用微信这个当时逐渐流行的工具把会考相关的知识、答题思路、典型图像阅读等内容推送给学生,使他们真正做到停课不停学。随着关注的学生和家长人数不断增多,影响范围也从延庆区逐渐扩大到全国。
此后,郭立霞尝试把Pad(平板电脑)引入地理教学,指导学生判读电子地图、观看动态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提升学习兴趣。她还运用Pad进行作业统计,对学生进行精准辅导,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郭立霞的Pad教学课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治理》,获得了北京市中小学师生电脑作品教学实践评优二等奖和“延教杯”评优课一等奖。
随着教育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迭代,郭立霞深知需要加强学习和积淀。至此,她开启了前往市区求学的旅程。每周辗转4小时的公交车程,成为京郊教育图景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多年来,郭立霞累计参加专家学者讲座上百场、市级优秀课例几百节,背包里塞满了听课笔记。持续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最终让她的教育智慧在妫水河畔绽放出独特光芒。
妫川大地上的创新密码
“走,把教室搬到山野去!”在延庆区张山营镇的苹果园里,郭立霞指导学生调查苹果的生长条件;在延庆世界地质公园里,她带着学生们观察地形地貌及上亿年的恐龙脚印。师生们还登上大浮坨山地采集土壤标本,走进水土保持示范园研究水土流失及治理,观察京张铁路和京张高铁的区位差异……郭立霞还带领青年教师开展野外考察,足迹遍布延庆区90%的乡镇,为学生选择、设计地理实践路线。
“我希望学生在家乡山水林田厂矿的真实情境中观察、调查、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让郭立霞感到惊喜的是,在历次乡土地理野外实践活动中,学生们不仅能将课本理论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在活动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家乡的自然美、人文美,对延庆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许多学生表示,要更加努力学习,将来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让学生从学会地理到会学地理,从会学地理到会用地理,再到爱上地理,郭立霞用创新的教学方法,点亮了学生求知的道路。在同事眼里,郭立霞既是学生的良师,也是学生的益友,她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带给学生温暖和力量。
学生韩博玉记得,郭老师在讲《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时,带着他们到延庆区青龙桥京张铁路“人”字形段,实地观察百年前地形对交通线建设的影响;到八达岭高铁站,感受百年后科技发展,交通点线建设的变化。“我不仅对这部分内容理解更深入了,而且感受到了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家国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样的地理课,我和同学们都超爱上”
郭立霞多次参加国家、市、区级优秀课例评选和展示,先后获得国家级、市区级多项一等奖。此外,郭立霞还三次为延庆区初高中教学干部作地理学科示范课,其中《气压带风带及影响》一课作为高中地理唯一课例入选延庆区百节优秀示范课。高效的课堂、严格的管理,加上认真的课后辅导,让郭立霞所教的班级在历次考试中均获得优异成绩。
郭立霞还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基础,主持北京市规划办课题的研究,其科研文章发表在《地理教育》《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等期刊上。她开发的“创设真实情境 创新地理实践”课程被认定为北京市特色课程;撰写的《基于延庆乡土资源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策略报告》,在全国地理教育年会和北京市“智慧云讲坛”进行经验交流,受到了市、区教研部门的肯定,也成为延庆区各高中校组织实施地理实践活动的依据。
教育星火的传承之道
作为特级教师和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的特聘“第一班主任”,郭立霞通过示范课、课题研究、论文撰写、专题讲座、实践活动、学术研讨等方式,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课堂管理技巧传授给青年教师和师范专业学生。
“郭老师总是鼓励我们勇敢向前冲,她来做我们坚实的后盾。同时,她又利用一切资源为我们提供学习、成长的机会。”北京市延庆区第五中学青年地理教师姬旭说。在一次区级跨学科实践教学展示活动前,郭立霞推荐工作不到两年的姬旭参加,指导她深入挖掘延庆区里炮村“荒滩变绿洲”生态发展之路中蕴藏的地理要素。除了不断探讨、反复磨课外,郭立霞还邀请相关专家为姬旭进行指导。最终,姬旭的现场表现出色,获得了专家的肯定和好评。姬旭由衷感慨:“这次展示活动不仅让我对地理教学的理解上了一个新台阶,更重要的是坚定了我追求卓越的信心和动力。”
郭立霞说,让青年教师参与实践和研究也是提升他们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青年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她的指导下,多位青年教师先后获得“启航杯”新教师基本功一等奖、“京教杯”青年教师基本功二等奖,多人评为区级骨干教师。
郭立霞用24年光阴,在妫川大地上绘制出一幅独特的教育等高线:海拔高度是她永不满足的创新勇气,等高距丈量着代际传承的教育情怀,而那道最温暖湿润的等降水量线,永远围绕着课堂里跃动的青春脸庞。
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教育报(ID: modedunews)”
如您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至xdjyb18@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
文字:杨旭
编辑:姜思瑶
校对:韩冲
审核:张秋颖
终审:冉阳 常悦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