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初,英吉利王国与德意志帝国展开军备竞赛,双方在海军领域的竞争最为激烈。1912年10月21日,英国开工建造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这级舰标准排水量29150吨,满载排水量33020吨,主武器是八门380毫米舰炮。
伊丽莎白女王级在当时为世界上最强的战列舰,这令德国海军如鲠在喉,立即着手建造新型战列舰加以应对。1913年12月22日,巴伐利亚级战列舰在德国但泽港硕效船厂动工,本来计划建造4艘,最终只竣工2艘。一号舰巴伐利亚号于1915年10月13日下水,1916年3月14日竣工。
巴伐利亚号舰长180米,宽30米,吃水9.39米,标准排水量28530吨,满载排水量32200吨;动力系统为3台蒸汽轮机,11台桑尼克罗夫特燃煤锅炉,功率48000马力,最大航速22节,续航力5000海里/12节。
主武器是四座双联装380毫米舰炮,副炮是十六门单装150毫米舰炮,十门单装88毫米近防炮,五座600毫米水下鱼雷发射管;侧舷装甲最大厚度350毫米,炮塔正面装甲350毫米,司令塔装甲厚350毫米;三层装甲甲板,每层厚30~40毫米。从上面数据来看,巴伐利亚级的防护能力挺强。
1916年7月15日,结束试航训练后的巴伐利亚号战列舰,正式加入德意志帝国海军第三战列舰队第五分队。该舰服役后,一直没有机会参战,直到次年的10月份,才迎来第一次实战。
1917年10月11日,德国海军出动10艘战列舰、1艘战列巡洋舰、19艘轻巡洋舰、56艘驱逐舰、约100艘扫雷艇、护卫艇、鱼雷艇组成庞大的舰队,浩浩荡荡杀向波罗的海里加湾的赫塔格拉湾海岸诸岛,装备一举消灭俄国海军,进而威逼俄国首都彼得格勒。
舰队中的巴伐利亚号,担任远程护航和对岸炮轰任务,12日凌晨,前进中的巴伐利亚号突然被猛烈的爆炸震撼了全舰,最初以为是受到潜艇发射鱼雷的攻击,舰上的副炮和近防炮向四面八方射击,不过经过了解,是触碰了俄军布设的水雷。
巴伐利亚号左舷前部触发了一枚装着115公斤TNT炸药的1908式锚雷,这个位置是水下鱼雷发射口外侧壁,这里装甲较薄,并且还引爆了发射鱼雷的12个压缩气瓶,万幸鱼雷没有殉爆,否则巴伐利亚号有可能被炸沉。这次剧烈的爆炸,撕开了一个长10米,宽2.5米的创口,大约有近千吨的海水涌入舰体,巴伐利亚号开始向左倾斜。舰上的海军官兵训练有素,经过数小时的抢修,终于控制住了进水,该舰带伤继续前进,早上6点,托菲角的俄军工事已经清晰可见。
两分钟后,巴伐利亚号在9300~10200米的距离上开火,经过大约45分钟的射击,巴伐利亚号共发射380毫米炮弹24发,150毫米炮弹70发,但俄军海岸工事上的炮火依然回击,并击伤了德军几艘小型舰艇。
后来经过埃姆登号轻巡洋舰上的观察员发现,巴伐利亚号和其它拥有远射程能力的友舰射出的炮弹打过了头,落在了俄军炮兵阵地后方,只是击中了几间仓库和营房,并引起熊熊烈火。巴伐利亚号等德舰重新进行了调整,在8000米的距离开火,3次齐射打垮了俄军炮兵,德军登陆部队的舰艇趁机一拥而上,于早7点占领防波堤。
上午8点12分,俄军炮兵短时间复活,想要开炮轰击德军,但很快被巴伐利亚号猛烈的炮火打哑了。战斗结束后,巴伐利亚号战列舰在几艘鱼雷艇的保护下,带伤在登陆地点附近海域游弋,随时准备轰击反扑的俄军。下午17点,巴伐利亚号才下锚停泊。由于没有合适的码头,该舰不得不在海上持续了两个星期的维修,然后在五艘驱逐舰的护卫下,于10月31日返回德国基尔港进行大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