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砚 曹玥
4月28日下午,在中国铁路北京局丰台机务段“毛泽东号”机车组创新工作室,全国劳模、“毛泽东号”机车组第十三任司机长王振强第一时间与班组成员分享参加大会的喜悦。本报记者 吴凡 摄
4月27日,全国劳动模范、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剪纸非遗传承人武燕(右二)向其他劳模展示她专门创作的剪纸长卷《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受访者供图
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结束后,劳模们满怀信心,走出北京人民大会堂。本报记者 王伟伟 摄
今天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劳模群星闪耀。
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劳动者迎来奋斗人生的荣耀时刻。
胸前的奖章闪亮,奋进的脚步铿锵。他们中有用毫米级精度打磨大国重器的能工巧匠,有在高端装备制造中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工程师,有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田秀才”,也有在大街小巷、车水马龙间“使命必达”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奋斗成就梦想,劳动铸就辉煌。他们的故事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最生动的注脚,激励无数劳动者、建设者、创业者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勇毅前行。
时代造就奋斗沃土
“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文化程度不高,能到北京接受表彰,做梦也没有想到。”走出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金川鑫华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员陈锡洪心潮澎湃。
在今年接受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中,72岁的陈锡洪年龄最长。这位“土专家”从事家庭养殖业40多年,把土鸡变成“金凤凰”,带领村民“啄”出一条致富路。
“赶上了乡村振兴的好时代,农村处处有新机遇、大舞台。”正了正胸前闪亮的奖章,陈锡洪壮志犹存。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中车集团首席技能专家何岩的西装上“星光熠熠”。
企业劳模奖章,市、省五一劳动奖章,市、省劳模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还有崭新的全国劳模奖章,何岩经历了“教科书式”的劳模培养选树过程。
时代造就的奋斗沃土让他在技能成才路上飞驰,从和谐号到复兴号,再到CR450超高速动车组,手握焊枪的何岩参与并见证了中国高铁从“追赶”到“领跑”的全过程。
“走在技能人才的春天里,徒弟们学技术更有劲头了。”作为吉林省B类人才,何岩在就医和子女入学方面都可以享受优待,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让技能的含金量成色更足,技能人才成长道路更宽广。
“内心满是振奋,浑身充满力量。”接受表彰后,江苏江阴万事兴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经济师李全兴感受到奋斗的荣耀和奋斗的幸福。
“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认可,更是对所有奋斗者的鼓舞。”回望来时路,白手起家带领企业闯出一片天地的李全兴感慨万千。
“踏踏实实在岗位上干,时代不会辜负你的努力。”山西顺丰速运有限公司阳泉分公司冠山镇营业部90后快递员邵瑞强的话语,如同他的乡音一样质朴。
邵瑞强平时送的快递都是20公斤以上的大件,十分考验体力和耐力。2018年刚入行时,正赶上校园毕业季,大件行李很多,一天下来,他累得浑身酸疼,手指也被胶带勒得红肿。
不过,有干劲、能吃苦的邵瑞强没有抱怨,他一边向老师傅请教线路规划秘诀,一边摸索搬运技巧,在每一次的准时送达、用心服务中迎来出彩人生。
创新点燃拼搏激情
从一名技校生一步步成长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二院二八三厂副总工艺师曹彦生的劳模奖章上闪耀着创新的光芒。
曹彦生将生产经验和书本理论融会贯通的成长故事颇具时代感。从普通机床到数控机床,再到智能制造单元,“泡”在生产线上成长起来的曹彦生,从未停下创新的脚步。
“技术的力量在于传承与创新。”这次参加表彰大会,他特意带来一本书——《曹彦生工作法》,书中介绍的航天结构件数控铣削加工工艺和创新方法,倾注了他多年的心血和对航天制造的无限热爱。
陕西省榆林市七只羊服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线工段长贾秀亚是一名在纺织行业从业30年的老兵,她在奋斗路上同样留下了创新的足迹。
“不离生产线、不离创新台。”这是贾秀亚对自己的要求。为了学懂弄通操作技术,贾秀亚每天提前上班一小时,推后下班一小时,这样的工作习惯,她坚持了10多年。
面对传统缝纫向智能纺织转型升级的行业之变,贾秀亚带头钻研智能装备、学习数据分析、创新生产工艺,在她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企业羊毛裤的生产效率提升了35%。
传承续写新的荣光
著名全国劳模赵梦桃一直是贾秀亚的偶像,她常常和工友分享赵梦桃的故事,也把更多精力投入对年轻骨干的培养中。
“教人要先教心,技术可以练习,责任心和工匠精神更需要传承。”贾秀亚说,带着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回到工作岗位后,她要和年轻的姐妹们一起钻研绿色环保面料应用问题,让传统服装生产向“新”逐“绿”。
“师傅‘在平凡中非凡,在尽头处超越’的价值追求一直激励着我。”何岩的师傅是高铁焊接大师、大国工匠李万君。2021年,何岩曾给自己定下带徒计划——让徒弟们在3年~5年内实现技能等级提升,现在,这个目标早已超额完成。 “让焊好每一道焊缝成为每一个人的职业追求。”如今,何岩有了带徒新目标。
新时代新征程,劳模精神更需要接续传承与弘扬。
“最看重土地”的陈锡洪打算带着儿子继续扎根乡土,父子携手书写新的乡村振兴故事。
大国工匠曹彦生计划培养更多的年轻工匠,助力更多技能人才脱颖而出,为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传承劳模精神,创造新的业绩,劳模们豪情满怀。(本报北京4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