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赵立新,或许还有很多观众记得他。
他曾是观众眼中的“学霸演员,”精通四国语言,一度被贴上“文艺男神”的标签。
然而,这个“才子”最终因自己的狂妄和无知,活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那么,他的身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荒谬言论引爆舆论
赵立新最开始被大家熟知,还是他2018年参加综艺《声临其境》的时候。
在节目中,他出色的配音能力,让大家都为之倾倒,他独特的个人魅力更是圈粉无数,使他纵身一跃成为“叔圈顶流”。
然而,就在他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却出了个巨大的岔子。
2019年4月2日,赵立新在微博上发表了一番令人震惊的言论:“日本人占领北京八年,为什么没有抢走故宫里的文物并且烧掉故宫?这符合侵略者的本性吗?”
此言一出,舆论哗然。
这哪里是“求知欲旺盛”的提问?
分明就是在为日本侵华罪行洗白!
更令人愤怒的是,当网友指出日军在南京大屠杀的暴行时,他竟然反问:“如果不是存心,那是不是也可以原谅?”
30万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血泪史,在他口中竟成了可以“讨论”甚至“原谅”的话题?
这种言论已经不仅仅是无知,而是赤裸裸的历史虚无主义,是对中华民族苦难记忆的亵渎!
随后,网友扒出他更多的“精日”言论。
他曾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因为清廷虐待使团,”试图为殖民者的暴行开脱。
他在节目中朗读“侵华日军家书”时,刻意渲染“日本士兵的温情”,却对中国人民的苦难避而不谈。
他甚至在社交平台上发表疑似美化日本军国主义的言论,引发众怒。
这些言论,彻底暴露了他的立场。
他就是一个对历史毫无敬畏之心,甚至试图为侵略者辩护的“文化汉奸”!
赵立新本应该是娱乐圈中冉冉升起的新星,却因为“自作孽”,跌入万丈深渊。
学霸人设崩塌
回想赵立新的成名之路,让人不禁感到惋惜。
1986年,赵立新出生在郑州某部队大院的书香门第。
父亲在转业后到新华书店上班,无数的书籍就成为了赵立新的童年乐园。
这样的氛围,也为他日后埋下了“文化精英”的种子。
1986年,他成功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
在班级中,这个可以用德语解析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少年显得格格不入。
大四时,莫斯科国立电影学院的保送,让他走向了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在斯德哥摩皇家剧院中,他创下三个月掌握瑞典语的记录。
然而,这种语言天赋也促使了他产生文化优越感。
出名后的赵立新,一直以“高知精英”自居。
还标榜自己精通瑞典语、英语、俄语等多国语言,曾在欧洲戏剧界发展,并以此为傲。
然而,这次荒谬言论的事件,彻底撕碎了他的“学霸”面具。
会说几门外语,不代表具备正确的历史观。
民国时期,汪精卫的文采斐然,但最终沦为汉奸。
今天的赵立新,同样在“国际化”的外衣下,隐藏着扭曲的价值观。
他在《声临其境》中的配音表演令人惊艳,在《芈月传》中饰演的张仪也颇受好评。
但演技再好,也掩盖不了他历史认知的荒谬。艺术可以虚构,但历史不容篡改!
在网友深扒下,发现他1998年加入瑞典籍,自称是为了“艺术追求”。
但明眼人都知道,那个年代放弃中国国籍的人,不少是为了逃避国内发展初期的困境。
如今中国崛起,他又回来捞金,却连最基本的民族立场都没有,实在可笑!
从“文艺男神”到“全网封杀”
他的狂妄言论,终于招致恶果。
在众多官方媒体的点评下,赵立新将相关微博删掉了。
可惜,一切都完了。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他当初发布的不当言论早就传遍了。
4月16日,新浪微博直接出手,将他的微博账号封禁。
并且,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也将他列入了警示名单,这无疑就是“封杀”。
就连合作过的商业代言也全部解约,品牌方迅速划清界限。
之前娱乐圈中的好友,也纷纷离他而去。
本来前途无量的他,还连累了不少无辜的演员和导演剧组。
想当初,《南烟斋笔录》可是刘亦菲十多年首次转到电视剧的第一部戏。
但因为,赵立新至今无法正常播出。
网友们也对赵立新集体抵制,怒斥其“数典忘祖”。
如今,赵立新已彻底消失在公众视野。
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国际演员”,最终因自己的无知和傲慢,沦为一个笑话。
赵立新事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不能只让学生死记硬背考试知识点,而要让他们真正理解历史的沉重。
某些明星“崇洋媚外”的心态必须纠正,不能让他们一边赚中国人的钱,一边亵渎民族历史。
自由讨论可以,但为侵略者洗白的言论绝不能容忍!
赵立新的结局,其实也印证了一个真理。
一个连自己民族历史都不尊重的人,不配得到尊重!
他以为自己是“国际精英”,但在中国人民眼中,他不过是一个跳梁小丑。
历史不容篡改,民族尊严不容亵渎!
任何试图为侵略者洗白的人,终将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