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听人说:“儿子就像核武器,可以没用,但是一定要有。”
在农村出生的人,应该深有体会,若谁家没有儿子,就常常被村里人欺负。
就是村里人不欺负,父母也会觉得日子很难。毕竟,干农活,还是靠男劳力。
按照农村的传统,若是没有儿子的家庭,女儿都出嫁了,户口也迁走了,那么几亩薄地,就要由村里人重新分配。
对于儿子,不仅能够继承几亩薄地,还可以娶媳妇,增加家庭人口,可以从村里分到更多的东西。也算是家业在发展壮大。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观念在改变,人们的劳动方式,家庭的管理模式,都在改变。若父母们还停留在上世纪某个年代,家庭会变得很糟糕。
什么都要与时俱进,父母们千万别做这几件糊涂事,消耗家庭的福报。
01
早早为儿子在城里买房,作为婚房。
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以后的房子会越来越贵。这是很多人想到的。
二十年之前,小城的房子价格,也许是几百一个平米,现在都几千一平米了,都涨了十倍之多。
为了避免房价上涨带来的生活压力,很多人都觉得,买房宜早不宜迟。
在儿子出生的那一天,就谋划买房。等儿子二十多岁的时候,就不愁房子了。同时,家庭也有预谋,避免了房价上涨的问题。
有一句俗话:“你能够想到的,大家都想到了。”
是啊,父母们都想到了儿子结婚的那一天,因此家家户户都早早就买房了。
按照父母的设计,儿子在县城有房子,就好了。以后,教育,医疗,交通,都不愁。
“计划赶不上变化”,等儿子二十多岁的时候,大学毕业了,多半会去外地工作。
湖南人去广东工作,四川人到浙江工作,都是常事。这就意味着,父母在县城买的房子,儿子是住不上的。
儿子真正需要的房子,是“打工地”的房子。
多少儿子,结婚之后,在县城的房子里住了几天,然后继续外出打工。县城的房子,也是空起来的。同时,儿子在打工地,租房,耗费一大笔租金。一反一复,房子的浪费性,一目了然。
父母也想,把县城的房子卖掉,钱给儿子,然后在打工地买房。但是县城的房子,一时半会还真的卖不掉。可能家家户户都有一两套房子了。
儿子的人生,是不会按照父母的设计去走的。早早买房,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想法,父母在浪费,儿子在抱怨。
02
忽视女儿的成长,教育支持不足。
把儿子当成宝,女儿就自然变成了草。父母也无法一心两用,一碗水完全端平。
总有父母,为了养儿子,把女儿的名字,取成“招娣、招弟”。女儿到了懂事的年纪,就发现自己是多余的。
如果女儿被当成野草来养,那有什么后果呢?
在电视剧《都挺好》里,苏明玉作为女孩,一直被母亲打压。
苏明玉考上名牌大学,但是母亲拒绝交学费,让其去了免费的师范。
果不其然,苏明玉对家庭是带着仇恨的,赡养父母是不甘心的。
若放在现实生活中,多少女儿,因为被父母薄待,从成年开始,基本上和父母没有什么瓜葛了。
一些女儿,就是要远嫁,就算嫁给本地人,也要去远方打工。和娘家人,没有联系。
父母老了,女儿却越发冷漠;儿子也不一定靠得住,这养老的问题,就发愁了。
有的女儿,后来混得很好。但是她们对娘家失望了,根本不会帮助。终究,成为了父母内心的遗憾。
最可怕的是,有的父母,在女儿读完初中之后,就直接让女儿辍学。这无非就是把女儿往外赶,把自己的养老后路,斩断了。
女儿被薄待,扭头就走;儿子被溺爱,变成败家子,这就两头落空。家庭看不到未来。
03
把嫁女的彩礼,用来娶媳妇。
四川观察等平台上,有一条消息:江西的小邹和小谢恋爱一段时间,准备结婚。
女方小邹的父母,开口要三十万彩礼。
小谢的父母都在广东打工,收入也有限,就犯难了。最终,父母不同意给这笔彩礼钱。
不得已,一对情侣就散了。
小邹介绍,父亲身体不好,家里 还有两个弟弟。
综合考虑,小邹的家庭是这样安排的:把小邹出嫁的彩礼钱,用来补充两个弟弟结婚时需要的彩礼钱。
是啊,家里有一个女儿,一个儿子,“一嫁一娶”之间,那么在彩礼方面,就是收支平衡了,父母不要贴补。
多少小夫妻,因为女方需要彩礼太多,导致他们婚后,还要赚钱还贷。因为男方为了彩礼,不得不去贷款凑齐。
女儿出嫁的时候,彩礼要太多,那就变成了买卖婚姻。女儿变成了商品。
女儿会怎么想呢?大概是痛恨的吧。并且,兄妹的关系,也告一段落了。
04
明代学者申涵煜说过:“爱子不教,犹饥而食之以毒,适所以害之也。”
爱儿子在关键,是教育儿子自强自立,不是牺牲女儿的人生,去给儿子做铺垫;不是父母耗尽一生的心血,为儿子铺路。
如果让儿子什么都不愁了,无疑是在迫害儿子,又搭上了女儿。儿女的人生很糟糕,家庭就看不到未来,福气都会流失。这是最坏的因果。
儿子也好,女儿也好,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应该教育他们团结,友爱,努力奔赴自己的前程。
改变育儿的传统方式,树立新观念,跟上新时代,父母别糊涂啊。
儿女有本事,比父母有本事,好一万倍。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