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晓

贝壳山上空渐渐亮起的晨曦,如小鸡孵化出壳时一点一点啄破天幕的蛋壳,清晨的天空荡漾开蛋清一样的透明青蓝。

这是青葱草木肆意萌发的季节,我陪同友人孙哥去看他当年工作过的老工厂。

孙哥18岁那年进厂,60岁退休,把人生的芳华年代都献给了这家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老工厂。这些年来,工厂的车间、机床、澡堂、电影院、俱乐部、广播室、食堂、邮局、子弟学校、图书室,都在孙哥的梦里反复出现,春藤一样绞缠爬满心壁。

孙哥是我交往了20多年的朋友,憨厚、寡言。与他交往,从没有油腔滑调与信誓旦旦,让人感觉十分靠谱、贴心。

那年,孙哥进厂的第一天,在这家制造圆柱齿轮、蜗轮蜗杆、齿条齿轮的工厂担任车间主任的父亲,递给儿子一根烟,用打火机给他点燃。父子俩在厂区林荫下一起抽烟,平时神情严厉的父亲说:“现在,你进厂当了工人,靠工资可以养活自己了,我也不再干涉你做啥了。”

孙哥点点头,积压在父子俩心头的坚冰,瞬间融化。

没进厂以前,孙哥有一天在家里悄悄燃起一根烟,遭到父亲一顿呵斥:“小孩子,抽啥烟!”孙哥赶紧掐灭了烟。孙哥带一个皮肤白皙、留着长辫子的姑娘回家,等姑娘走后,父亲又是一顿呵斥:“小孩子,自己都养不活,谈啥恋爱!”

没进厂以前,孙哥一直对父亲的暴脾气顺从、忍耐、躲避。父子之间,在心里隔着一条鸿沟。

进厂以后,工厂里全新的世界,打开了孙哥的视野。这里的一切,都是热气腾腾的。机器的轰鸣,电影院的笑声,俱乐部的联欢,澡堂的水汽蒸腾,厂区林间的清脆鸟鸣,充溢着孙哥每天满满当当的生活。

当然,还有那个上班时穿着发白劳动布工装,下班后穿着白色连衣裙、亭亭玉立的姑娘,在梦里也路过孙哥的心房。那个被称为“厂花”的姑娘,有着一双梅花鹿一样善良的大眼睛,姑娘的长睫毛一眨动,不知有多少像孙哥这样的小伙子心池里泛起过激动的涟漪。


10年前,这家工厂的主体迁建到了上游一个大城市,老工厂的厂区依然有40多个工人看守,负责生产加工主厂下达的订单产品。

那天,孙哥来到老工厂,在这里留守驻厂的老袁接待了他。老袁带着他依次走进车间、会议室、电影院、食堂、防空洞,每一处,都唤起了孙哥遥远而亲切的记忆。

在一个废弃的车间里,一架当年的机床已锈迹斑斑,一只蟾蜍趴在上面,鼓着眼睛,像是一个人有话要说,却忍住了。那架机床,就是当年做磨工的孙哥工作的机床。我看见孙哥双手张开,如大鸟的翅膀一样拥抱了那架机床。

孙哥的父亲曾经与他在同一个车间工作,手把手地把手艺传授给儿子。父亲的一句口头禅就是:“眼睛要长在心上。”

在这家工厂,孙哥的父亲先后从事过车、铣、刨、磨、钳、铸、锻、铆、焊工,流水生产的车间,钢花四溅的岁月,父亲一辈子的大部分心血都浸透在机器里。一个工人的一生,就像螺丝帽和螺丝钉紧紧拧在一起,一辈子的老灵魂也走不出工厂。

3年前的夏天,父亲咽下了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口气,临终前,他艰难地伸出手指,朝西边指了指,孙哥突然明白了,那是老工厂的方向。

老袁陪同孙哥来到电影院,可容纳1000多人的电影院里,木椅上落满了尘灰,这也是光阴的尘埃。

孙哥坐在椅子上,当年曾多次放映的电影《庐山恋》主题曲仿佛从时空天幕处旋落回荡在耳边:“跳跃的心儿呀,为什么这样慌乱,像那平静的湖水荡起波浪……”

孙哥想起,有个冬天的晚上看电影,那个“厂花”姑娘正好坐在前一排,令孙哥心惊肉跳的是,姑娘的身旁,是厂里的一个男同事,在厂办公室做文秘。那场电影,孙大哥以“落榜”的心情心不在焉地看完了,电影结束,灯光亮起,姑娘回头看见孙哥,嫣然一笑。

孙哥悻悻地回到厂里宿舍,心里火烧火撩般难受,于是约了工友小汤出来沿着厂区林间散步。小汤当年是一个文学青年,每天坚持写一首诗。

那晚,孙哥对小汤说:“兄弟,帮我写一首诗好吗?我请你吃酸菜鱼火锅。”

小汤诧异地问:“写啥内容?”

孙哥又摇摇头,说:“算了算了,写诗也没啥用了。”

整整一个月,孙大哥都郁郁寡欢,有次在机床前,险些把手伸进了旋转的机器里。

在厂区松柏掩映中的邮局,翻修一新的邮局柜台,门前悬挂着绿色邮箱,这是4年前为拍摄一部反映工厂生活为主题的电视剧特意翻新的邮局场景。

孙哥想起,那年他常常到邮局等待恋人从500多公里外邮寄来的信件,信里吐露着两地恋人的脉脉相思。夏天天空云层里雷声隐隐,让孙哥恍惚以为是邮局打邮戳的声音。

恋人的信,草绿色信笺上一行一行微微倾斜的小楷字,宛如山涧稻田里刚刚插下的青青秧苗,爱情的种子播撒在心间,也在甜蜜地等待着瓜熟蒂落的收获季节。

我和孙哥中午在厂区食堂吃了午餐,菜单上还有当年孙哥喜欢的红烧肉、炝炒小白菜、茄鱼、海带排骨汤,这些厂区食堂里的食物,早已在孙哥的食物基因库里顽强地储存。

离开老工厂时,厂区高耸的桉树上,浓密枝叶间有几只山林里飞来的白鹤,一声一声发出“咕、咕、咕咕”的婉转鸣叫。

孙哥刚刚走出厂门,几只体态轻盈的白鹤突然扑闪着,腾空而起,飞向天空,同行的老袁感叹说:“孙哥,这是白鹤在给你送行,你要常回老厂看看。”

(本文作者为中国散文协会会员,现供职于重庆市万州区五桥街道办事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