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光明网近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谈及对华关税问题时表示,当前对华关税确实很高,协议达成后美对华关税将大幅下降。同一天,美财长贝森特也表示,当前僵局“难以为继”,高关税不可持续。当天,特朗普声称,各种因素导致对华关税累加到了145%,它不应该这么高。特朗普表示,在关税谈判期间他不会对中国采取“强硬手段”,并“乐观”地认为能够“相当迅速地”与中国达成一项协议。
特朗普(资料图)
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密集释放涉华关税言论,中美经贸关系再度成为全球舆论焦点。据美媒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日前在一场私人投资会议上透露,美方对中美达成贸易协议“抱有希望”,并认为相关谈判“可能会是一场持久战,但值得等待”。作为当前美方对华关税政策的关键人物,虽然谈判仍处于早期阶段,但预计特朗普推动的这场“对华关税战争”将在“极短时间内开始缓和”,美方内部也在就可能的关税减免或分阶段调整进行评估。
然后才过去没两天,特朗普总统又变脸了,这已经让我们见怪不怪。在前往参加教皇方济各葬礼的专机上,特朗普总统接受随行记者采访,为自己的关税政策辩解,称除非中国提供“实质性”的回报,否则他不会取消对华关税。特朗普还表示,针对大多数其他国家的进口产品,再次暂停90天的关税“不太可能”。当被问及他希望中方做出哪些让步,特朗普表示希望看到中国经济“开放”。
贝森特(资料图)
在关税大棒威胁下,民众避免物价上涨,已经提前开始了大采购,部分商超的百货区甚至已经被搬空。美国的一些产业也受到巨大的冲击,以大豆产业为例。在美国对华加征高额关税后,中国转头就向巴西进口40船大豆,放弃美国大豆供应商,这导致美国大豆产业遭受重创。除此之外,美国的对外贸易,受到巨大的冲击。根据美国媒体给出的数据,特朗普对中国抡起关税大棒后,美国的进口总量暴跌60%,出口总量也暴跌30%。
随后特朗普政府发起的“全球贸易战”打击了美国农作物和肉类的海外需求。美国农业部最新公布的出口数据显示,中国采购美国大豆的数量锐减,并缩减了在2025年进口美国猪肉的计划。中国的美国猪肉采购计划已经削减了1.2万吨,总销量降至仅为5800吨。2025年迄今为止报告的每周交货量的最低值,与前一周相比下降了72%。芝加哥瘦肉猪期货结算价下跌0.2%,至略低于每磅1美元,交易员和分析师正在考虑中国减少采购究竟是偶发情况还是一种趋势。
特朗普(资料图)
无论是猪肉还是大豆,都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相应的买家,能够弥补如此大的一个缺口!美国大豆协会首席经济学家斯科特·格尔特(Scott Gerlt)说,“如果这些关税持续下去,市场基本面将压低美国的大豆价格”,因为中国的需求占到美国大豆出口市场的60%。他补充说,就大豆而言,找到能取代中国需求的其他市场非常困难,而中国减少采购可能会在供应链中产生其他连锁反应。
而如今,特朗普突然开出“取消对华关税”的条件,而是出于自身政治需要。只不过,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不会因特朗普一时“转性”就轻易化解,想重新开启谈判,美国必须拿出诚意,摒弃单边做法,真正回到平等与合作的轨道上,否则,哪怕再多次释放缓和信号,中方都不会随之起舞。这场博弈远未结束,但有一点可以确认,中国不会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轻易让步,更不会被迫签下不平等的协议,不见面、不回应,就已是最明确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