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美籍华裔章家敦因《中国即将崩溃》成名,二十年来他的末日预言屡次落空,却持续在美媒发声,被嘲为"崩溃大师"。
当"崩溃论"被现实击碎后,他灵活转向宣扬"威胁论",在福克斯新闻声称中国欲谋杀美国人、"吞并"月球,制造恐慌。
这位美版"战忽局"专家何以长盛不衰?他的矛盾论调背后藏着什么政治图谋?
面对强硬派的最后一搏
2025年4月,当特朗普政府终于被中国的有力反制措施打得抬不起头,不得不考虑降低对华关税之际,章家敦又一次登上了福克斯新闻的节目。
他那副义愤填膺的样子,仿佛美国已经战败投降一般,激动地呼吁特朗普政府必须继续坚持高关税政策。
特朗普政府不能认怂,中国马上就会彻底崩溃了!章家敦在节目中如此信誓旦旦。然而,当被主持人询问依据时,他除了那套老生常谈的论调外,竟然开始信口雌黄,声称中国的登月计划是为了"吞并月球",从而用核弹随意轰炸美国。
如此天马行空的言论背后,章家敦的影响却不容小觑。特朗普的经济顾问斯蒂芬·米兰曾在关税政策报告中大量引用章家敦等"反华学者"提供的虚假数据,错误地判断中国不会对美国关税政策进行反制。这一误判导致特朗普政府在中国采取强有力反制措施时措手不及,至今未能与任何一个国家谈成关税协议。
章家敦式的"高论"不仅误导了美国决策层,更让美国在国际贸易战中陷入被动。在四月下旬,当白宫高级官员暗示考虑降低对华关税时,章家敦及其支持者们便开始在媒体上大放厥词,试图阻止这一"软弱"行为。
然而,他们的声音已经越来越难以掩盖现实的打脸。为何如此荒谬的言论能持续影响美国政策?这背后反映的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二元思维模式,章家敦恰恰是这种扭曲叙事的代表人物。
自相矛盾的双面论调
章家敦的言论存在一个根本矛盾:一方面声称中国经济即将崩溃,另一方面又警告中国威胁将摧毁美国。这种自相矛盾的逻辑,如同薛定谔的猫一般,让中国同时处于"虚弱"与"强大"的叠加态中。
在《新闻周刊》,他发表文章称"中国正在将美国赶出中东",转头在福克斯新闻却宣称"中国正准备杀死美国人"。这种双重标准的灵活切换,让人不禁怀疑:如果中国真如他所言即将崩溃,又如何有能力构成如此严重的威胁?
这种二元叙事的本质,其实是美国一些政治势力精心设计的认知战武器。一方面通过"崩溃论"瓦解国际社会对华的经济信心,另一方面又借"威胁论"煽动地缘政治对抗。
国际学术界早已对这种双面操作嗤之以鼻,《外交政策》甚至连续两年将章家敦的"中国崩溃论"列入"年度最糟糕的10项预测"。
更讽刺的是,章家敦在2023年美国大选期间还试图用人工智能算法"预测"中国民众更支持拜登,结果与实际情况完全相反。这种频频出错的"预言"为何仍有市场?答案很简单:他的言论虽然荒谬,却恰好契合某些美国政治势力的需求,成为其对华政策的"理论支撑"。
然而,要理解章家敦这种矛盾言论的根源,我们还需了解他的个人背景和成名之路,看看这位"战忽局专家"是如何炼成的。
战忽局招牌的炼成记
章家敦,这位被中国网友戏称为"崩溃大师"的美籍华裔律师,祖籍江苏,1951年出生于美国。他拥有美国康奈尔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曾在中国上海和香港工作生活近二十年,在贝克·麦坚时律师事务所担任合伙人,客户包括花旗银行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
然而,这位自称在中国生活了二十余年的"中国通"却有一个巨大的尴尬:他不懂中文,无法阅读中文书籍和报纸。这如同一个声称精通中餐的厨师却连筷子都不会使用,令人啼笑皆非。更讽刺的是,2002年之后,他基本再也没有踏足中国大陆,对中国的认知还停留在二十多年前。
2001年,章家敦出版了《中国即将崩溃》一书,一战成名。他在书中断言,中国现行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最多只能维持5年,中国的经济正在衰退,并开始崩溃,时间会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而不是之后!这本书在西方引起轰动,一度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被翻译成多国文字。
奇妙的是,当初的惊人预言悉数落空后,章家敦不但没有承认错误,反而不断调整预测时间:先是2011年,然后是2012年,接着是2013年"6个月内",再到2016年,每次预言破产,他就推迟时间,同时抛出更为惊人的新预言,如同一位不断改期的末日预言师。
他在美国媒体上的持续走红,并非源于预测的准确性,而是因为他的言论恰好符合某些美国政治势力的战略需求。章家敦成了福克斯新闻等亲特朗普媒体的座上宾,被塑造成"了解中国内情"的权威专家。然而,他这种缺乏基本专业素养却能持续发声的现象,实质上反映了部分美国精英对华认知的严重偏差。
当我们审视章家敦的言论影响时,不难发现一个讽刺的现实:这些错误预测不仅没能准确指导美国对华政策,反而正在给美国自身带来实实在在的负面后果。
关税战的反噬与未来走向
章家敦鼓吹的贸易战与高关税政策,如今正在以惊人速度反噬美国经济。根据最新数据,美国日用品巨头宝洁公司在高额关税下每年需要多花10亿到15亿美元的采购成本,不得不通过涨价转嫁给美国消费者。这种情况下,宝洁首席财务官舒尔滕无奈表示,他们在短时间内根本找不到替代中国的供应链。
沃尔玛等美国零售巨头更是直言不讳:如果继续坚持高关税政策,他们将被迫不断涨价,最终导致美国消费者买不起商品,货架将变得空空如也。这与章家敦宣称的"中国依赖美国商品"恰恰相反,现实是美国企业无法短期内脱离中国供应链。
加州长滩港作为美国最大港口,已预测2025年第二、三季度货物转运量将大幅缩减,可能导致减少九分之一的工作岗位,加剧美国就业压力。章家敦等人推动的贸易战,实际上正在伤害他们声称要保护的美国工人利益。
面对这些现实打脸,章家敦的影响力已明显减弱。即便是美国媒体也开始质疑其言论可靠性,《外交政策》连续两年将他的预测列为"最糟糕预测"。
未来3至5年,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这种基于偏见和意识形态的对华政策将越来越难以为继。中国已经降低了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转向全球多元化市场布局,而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则深陷高关税带来的成本上升困境,这种反差将迫使美国政策制定者不得不重新思考对华关系。
章家敦式的言论虽然仍会在特定政治环境下有一席之地,但其实际影响力正随着美国社会对贸易战真实成本认识的提高而逐渐衰退。这表明,基于二元对立思维的对华认知已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现实,一种更加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取向或将在未来成为主流。
结语
章家敦的"崩溃威胁"二元论映射了西方对华认知误区,中国二十年发展已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其荒谬,揭示背后的战略操纵。
面对复杂世界,需摒弃零和思维,构建包容互利的合作观。只有相互尊重、共同发展,才能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
信息发达时代,偏见为何依然横行?是知识局限性的表现,还是某些势力的刻意为之?这值得我们深思。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