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胖人鱼”以灵动的舞姿和憨态可掬的“肉抖节奏”引得线上线下网友捧腹大笑,网友一边调侃“这鱼吃太胖了吧”,一边疯狂@好友围观,收获百万点赞。
用反差萌颠覆传统形象,不仅传递“美不被定义”的价值观,更让传统表演焕发新生,这看似“翻车”的背后,是山东正用科技创新、融合发展重新定义“好客”的深层变革。
以科技赋能,创无限可能。
就在刚刚结束的2025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诸多创新之处令人惊艳。比如开幕式上用刚刚开行的“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串联起全省各大文旅场景,将全息影像、数字光影等新技术应用到开幕式、旅游演艺等全过程,首次设立海外分会场……
在全球媒体创新论坛举办地尼山胜境,尼山鲁源村夜游项目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场景进行创新融合,游客可在尼山鲁源村亲手展开一幅“穿越千年,寻梦鲁源”的理想生活图卷;
在青岛中山路,数字化项目“时光电车”向游客免费开放,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
在泰山景区,“五岳独尊”“虎字石刻”等数字藏品受到游客喜爱;
在临沂天蒙山景区,登山“外挂”外骨骼机器人让游客连连惊呼……
一场场高科技下的文旅盛宴,将文旅产业从单一观光转向多元体验,以科技赋能撬动产业升级,创造着文旅产业的无限可能,让"好客山东"的金字招牌在跨界融合中迸发出“数智赋能、文化破圈”的乘数效应。
拓宽文旅边界,让诗与远方触手可及。
4月27日,商务部等6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扩大入境消费的通知》,推动入境旅游持续升温。
作为入境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今年以来,东南亚“百团万人游山东”赏花季启动,“周五下班去山东”受到韩国游客欢迎,新的入境旅游热潮正在涌动,一季度,山东共接待入境游客28.3万人次、同比增长80.9%,这些得益于山东为推动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做出的一系列有力举措。
比如,统筹各市制定全省入境旅游营销推广计划,通过组织线下推介活动,邀请旅行商、外国网红考察踩线,策划30多条核心入境线路;印发《入境旅游服务提升专项行动》,逐项优化当前入境旅游服务存在的堵点、痛点,并争取每年开通8条国际航线、运营30艘次国际邮轮、保障入境游客1小时通关等量化指标……山东以开放共赢的姿态,向世界递出“好客名片”,让政策红利推动“好客山东”向“宠客山东”的暖心升级,激发文旅消费潜力的释放。
与此同时,文旅产业发展边界不断拓展,“文旅+”正不断催生出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让千年齐风鲁韵焕发时代新生。
比如,此次文旅大会的举办地德州乐陵探索推出的“影视+文旅”融合新范式,不仅通过复刻《唐探1900》《国色芳华》等热门影视作品场景,将影视IP流量转化为当地的文旅消费增量,而且借助沉浸式演艺、NPC互动等创新形式,构建起“观、演、游、购”等一体化的文旅消费链条。
再如,刀郎济南演唱会期间,当地酒店订单增长67%;青岛市赏花节整合商贸、体育、农业资源,“赏花流量”转化为文旅增量。
从“文旅+演唱会”到“文旅+赏花”再到“文旅+影视”,“文旅+”正在不断被赋予全新理念,这种以场景创新拓宽文旅边界、激活消费潜能的方式,让旅游的魅力溢出游客的拍照镜头,渗透进一场旅行的方方面面,文旅产业的创新融合,正悄然唤醒齐鲁大地的万千惊喜。
放眼山东文旅市场,去年,全省接待国内游客9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超1万亿元;今年一季度,接待国内游客1.8亿人次,同比增长9.5%,一系列数据见证文旅消费的旺盛需求。
从数字跃动的井喷式增长,到千年文脉的沉浸式体验,五一黄金周马上就要到了,山海盛宴已备好,“好客山东”期待每一个远方的你。
文/靖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