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备受瞩目的洋媳妇奇娜终于在安徽当地“入土为难”,现场更是来了许多悼念的人,来送她最后一程。

比如说,奇娜的父母千里迢迢从阿根廷赶来,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场面让人无比的痛心,但这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尤其是就在奇娜下葬仅仅3天后,丈夫杨淙就做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安排,直接让网友炸锅,称其败光了路人缘。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究竟是在完成奇娜的遗愿,还是别有隐情?一时间众说纷纭,引发广泛质疑......





奇娜的骤然离世

4月6日,估计谁都没想到,38岁正是芳华绝代的奇娜,会因为一次低血糖突发,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当这个消息曝光之后就引起了网友注意,大家纷纷不敢相信一个小小的低血糖,咋就这么轻易地夺走了性命。



说起奇娜,可谓是无人不知和无人不晓,她也不是一般的洋媳妇,是一位上过央视的网红博主,在互联网上拥有了不少粉丝。

在互联网上相信很多人都刷到过她的视频,就是简简单单地记录日常生活,从语言不通到融入生活,从跨国恋爱到组建家庭,她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当这个噩耗传开之后,远在阿根廷的父母在过了一周之后就飞来中国奔丧,看到他们,杨淙当场就跪下了,痛哭流涕地道歉说没照顾好奇娜。

从丈夫杨淙发布的视频可以看出,奇娜的葬礼办得很隆重,但弥漫着无尽的悲伤,而她的骨灰,一半留给了丈夫,一半随父母回到了故乡。



说实话,奇娜的不幸去世,除了让人惋惜,也让很多对杨淙产生了一些疑问,作为丈夫,他真的尽到了应尽的责任吗?对妻子的身体状况,他是不是该多些关心和重视?

毕竟根据网上爆料的消息得知,在奇娜离世之前还在拍摄在田地里面务农的现状,以及奇娜出事的时候,身边竟然没有一个人。



尤其是在奇娜死后,奇娜之前的账号还在持续更新,这完全跟沉浸在痛苦之中的状况,截然相反,也正因为如此直接引起了不少网友的猜忌。

众所周知,在我国下葬很多地方有这样一个习俗,当人去世之后,是要过三天,和头七的,但让人更加想不到的是,杨淙却做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决定.....





丈夫安排岳父母旅游引争议

如同前文所说,在前几日举行了奇娜的告别仪式,与当地农村的葬礼习俗大相径庭,现场几乎没有殡葬用品,家人们也没有披麻戴孝,甚至连服装都显得比较随意。

在这次葬礼上,全家人再次泪崩,杨淙母亲捂嘴忍泪,岳父母伏在棺材上哀恸,杨淙念悼词时数度哽咽泪流满面。



奇娜的离世,对全家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令人动容的是,奇娜父亲还在现场深情演唱了奇娜儿时最爱的歌曲《送别女儿》。

亲友们听到这首歌,无不潸然泪下,歌词字字诉说着父亲对女儿的爱,旁人难以体会父亲此刻的心情。



在这场告别仪式结束后,奇娜被送入火化间,随着袅袅青烟,她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就在第二天,杨淙发布视频,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

当我们在说起奇娜和杨淙的婚姻时,那可真是一波三折,他们俩2004年在阿根廷相恋,两年后奇娜就带着儿子移居中国了。



这事一开始,双方父母可都不怎么看好,毕竟一个阿根廷姑娘,说嫁就嫁到了千里之外的中国,父母难免会担忧。

再说杨淙一个安徽小伙,找了个外国媳妇,家里人也是各种不放心,毕竟跨国婚姻可不是跨省跨市那么简单的事情。



但奇娜这姑娘,还真是有股子倔强劲,爱情面前,那些困难在她眼里都不算什么,一点一点地融入了中国的生活。

普通话、客家话,奇娜样样都学,学得那叫一个地道,跟杨淙一起开店创业,日子过得也是红红火火。



性格开朗的奇娜,没多久就俘获了家人和网友的心,但她的生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异国他乡,难免会有思乡的时候。

尤其是看到街上的老人带着孙子孙女,她就会特别想念自己的父母,这么多年,最让她遗憾的,就是没能带爸妈来中国好好看看,让他们感受一下她深爱的这片土地。



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奇娜的骨灰还没凉透,杨淙就宣布要带着岳父岳母去旅游,看一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美其名曰是完成奇娜的遗愿,这事一出,可把网上的键盘侠们给炸开了锅,不少人觉得杨淙这安排有点不合常理。



好好的,老丈人老丈母娘刚送走女儿,哪有心情去旅游,再说,奇娜才下葬3天,杨淙就要带着家人出去玩,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属实不像话。

有人开始阴谋论了,说杨淙这是不是想趁机讨好岳父岳母,把奇娜的遗产都抓在自己手里?毕竟奇娜是有名的网红,这些年肯定也赚了不少钱。











尤其是杨淙在奇娜去世后的一些表现,确实也让人觉得有点不够厚道,好端端的视频账号说归奇娜,结果自己天天拿来用。

还有人翻出杨淙之前用奇娜账号发视频、直播带货的事,说他就是在利用亡妻炒作,骗人眼泪骗人钱。











这年头,网友的想象力真是越来越丰富了,但我倒是觉得,大家不要这么快下定论,每个人表达悲伤的方式都不一样,旅游散心未必就是件坏事。

俗话说得好,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杨淙要是真的做了什么亏心事,早晚也瞒不住,与其在这瞎猜疑,不如多给这个家庭一些宽容和理解。



毕竟失去亲人的痛苦,旁人再怎么感同身受,也终归有限,而每个人都有走出悲伤的权利,无论他选择什么方式,只要不伤天害理,我们又何必去干涉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