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妈悟语



在文章《一年级数学,连减同数解决问题,怎么引导孩子理解?附同类练习题》之后,有家长留言,希望讲一讲求总数的问题。



不瞒您说,我家孩子在这类题上也纠结过,写了擦擦了写,最终还是写错了。

写过3+6=9,写过6+6+6=18,写过6+6+6+6=24,最终改成了6+3=9。看出孩子在思考,但是方向一会儿对、一会儿错,总是不确定。

后来一摆实物,孩子一下子就理解了:哦,原来是18个。



孩子为什么不理解呢?

求一共的题目,是上学期学过的知识,下学期前两个月也一直出现这类题目,孩子习惯于看到“一共”两字,不进一步分析,就把题目中出现的两个数加起来。

比如题目中出现8和5,孩子可能列算式8+5=13。

不只我家孩子如此,也有其他孩子有同样问题。



孩子的思维比较简单,背景知识不够丰富,不懂变通,对于突然出现的新概念(每单位多少个)、新算式(同数连加),还不适应,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所以,孩子特别需要我们递上一个脚手架。



同数连加求一共,怎么讲孩子才明白

这类题目是多个相同数相加求一共,一般叫做“同数连加解决问题”或者“同数连加求一共”。

孩子不理解的关键点有两个:

1、题目中的“每单位”是什么意思?比如每袋、每盒、每盘、每瓶、每杯、每箱、每船、每人等等。

2、题目中的“一共”是哪些数的一共?是3袋苹果和6个苹果的一共,是8个饼和5个盒子的一共,还是所有的苹果、所有的饼的一共?

需要我们用实物给孩子呈现出来,我在给孩子讲课本例题时,是用的数字积木块。

题目:爸爸买了3袋苹果,每袋6个,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

读题,明确3袋、每袋6个,这两个关键信息。

先摆出6块积木,告诉孩子:这是1袋。
再摆出6块积木,问孩子:这里有几袋?孩子说:2袋。
最后摆出6块积木,问孩子:现在有几袋?孩子说:3袋。



然后回到题目上,引导孩子认识到:

  • 3袋,类似于3组积木;
  • 每袋6个,类似于每组6块积木;
  • 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类似于一共有多少块积木,数一数是18块。
  • 怎么列算式计算?6+6+6=18。

这样孩子就明白了:3袋苹果、每袋6个,意思是有3个6;题目中的“一共”是指所有的苹果,是3个6起来。



换到家长提到的题目:一个盒子8个饼,5个盒子一共多少个饼?

先摆出8块积木,告诉孩子:这代表1盒饼。

继续摆积木,直至摆出5组积木,每次都问孩子:这里有几盒饼?让孩子观察并回答,激发主动性。

全部摆放完毕,再次阅读题目,让孩子把5个盒子和5组积木关联起来,把8块积木和8个饼关联起来,认识到:一盒8个饼、5个盒子,意思是有5个8;题目中的“一共”是指所有的饼,是5个8加起来。



解题思路归纳

通过实物摆放,让孩子理解了同数连加求一共题目的字面意思,在做题时也不要着急让孩子一步到位列出算式,还要注重思维培养——把实物摆放改成画图,转化为孩子上学期学习并熟悉的看图列算式,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避免丢三落四。

以家长的题目为例:一个盒子8个饼,5个盒子一共多少个饼?



第一步:读题

找两个关键信息:1、一个盒子8个饼,2、5个盒子。

找问题:求一共有多少饼?



第二步:画图

用8个圆圈代表饼,画出5组图形,用大括号表示一共。



或者直接画5个方形代表盒子,方形中写上8,代表一个盒子8个饼。



第三步,看图列算式

求一共用加法,图中有5个部分,每部分都是8,是5个8加起来,8+8+8+8+8=40(个)。

第四步,写答案

将答案填写到对应位置。



归纳总结做题步骤:

第一步:读题,找两个关键信息和1个问题。

2个关键信息:1、几个大单位,2、大单位中有几个小单位。如:3袋苹果,每袋5个;4盒饼干,每盒6个;5人折纸船,每人折8个等等。

1个问题:求一共有多少小单位。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饼,一共折多少个纸船等等。

第二步:画图,让题目文字可视化。

用圆圈代表题目中的事物,画出小单位数量,一共画出大单位数量的组数,用大括号表示一共。

或者直接用方形代表大单位,画出大单位数量的方形,在方形中写上小单位数量,代表一个大单位中有几个小单位。

第三步,看图列算式

求一共用加法,有几个部分,每部分有几个数,就连加几个数,得数后面写单位。

第四步,写答案

有空格的填到空格内,应用题直接列算式即可,目前还不要求写答,等以后有规范要求时,再把答案写完整,如:5个盒子一共有40个饼。



同类题练习

在《一年级数学,连减同数解决问题,怎么引导孩子理解?附同类练习题》中,有部分连加题,又找来几个练习题,供孩子们复习巩固。





一年级数学,同数连加求一共,是为以后的乘法做铺垫,非常重要。

孩子刚开始接触每单位有多少,不太理解基本概念,容易使用以前的习惯做题,不太适应同数连加,要用实物摆放的形式帮助孩子理解题目,并学会转化为看图列算式形式,准确列出算式,防止出现纰漏。孩子理解并掌握做题步骤后,做几道同类题就会将这类知识储备在脑库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