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西安高新区社会民生情况新闻发布会公布一组暖心数据:精准保障困难群体1731人,惠及11.5万名老人、1万余名残疾人;医疗床位总数达8850张,每千人床位拥有量9.6张;养老保险参保124万人、医保参保127万人,企业参保超3.5万户……这一串数字背后,是高新区以民生为底色,书写“幸福高新”的生动实践。
精准扶危济困解难。不断完善“3+2+1”保障体系,即对三大困难群体,落实2项保障措施,兜准兜住兜牢民生底线。2024年,通过数据比对、预警数据核查,及时动态调整保障政策、落实月探访等措施,高新区为困难群众及儿童发放各类保障金2039.4万元,排查并录入流动儿童1.5万名,同时为6900余名残疾人提供儿童、运动、精神康复救助服务和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大力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有效改善困难群体生活状况。
老年友好建设开新局。投入4000余万元建成投用西安高新区公办示范性养老院,积极引入泰康、九九、荣华等优质民办养老机构,大力培育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养老供给梯度;同时探索创新“以医办养、以养带医、医养合作、居家医养”四大服务模式,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全区各类养老服务场所114处,养老服务床位达2317张,基本满足全龄段老年群体养老需求。
医疗资源配置显著优化。优化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结构布局,积极推动高新医院二期、国际医学康复医院、启迪儿童医院等项目建设。目前,西安高新区拥有5家三级医院、11家一级医院、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19家卫生站、143个村卫生室设施配备均满足基本建设标准,有效夯实了“15分钟医疗服务圈”。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升。投入资金约5.65亿元,新迁建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投入资金约1800万元,为基层医疗机构配齐急救车辆,分批配置DR、B超等常规诊疗设施设备;深入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一院一品”特色专科建设,区内5家三级医院和14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覆盖签订“一对一”对口帮扶协议,每周选派资深专家下沉基层问诊,全年累计诊疗患者超5000人次。
社保医保经办服务效能再提升。持续优化健全“场内一窗通办、场外辅导帮办、简单业务自助办、下沉业务就近办、高频业务掌上办”的多维联动服务网络,推行“关联业务打包办、压缩时限提速办、专区服务一站办、5+2服务延时办、强化规范标准办”的“五办”服务模式,全年接待办事群众超23万人次;在陕西社会保险APP中嵌入高新掌上服务专区,目前注册人数84.9万,全年办理查询类、经办类业务184万笔。
2024年,西安高新区累计为7121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28亿元,为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累计减免失业、工伤保险费用12.63亿元,真正实现惠企利民、造福一方。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张海珊)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