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星大红袍文化节上,游客体验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主办方供图

“开山咯!采茶咯!”点香燃烛、顶礼膜拜、宣读祭文……4月20日,谷雨,在福建南平武夷山国家公园御茶园举办的第三届武夷星大红袍文化节暨2025春茶开山仪式上,呼喊声、锣鼓声交织,从这一天起,万千茶农同山采茶。

“我是第一次参加开山仪式,体验采茶、制茶,特别有仪式感。”河南游客张真说。喊山祭茶于2021年列入南平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是武夷山茶事的古老习俗,始于唐代、盛于宋代。每年谷雨,当地茶农遵循传统,举行喊山开茶仪式,祈望茶事顺利、茶叶丰收。

最新数据显示,武夷山已建成绿色生态茶园14.8万亩,茶业全产业链产值达150亿元。一场喊山开茶礼的背后,是武夷山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统筹发展的大文章。

本届大红袍文化节秉承“中国茶 和天下”的理念,融合传统与创新,通过举办一系列丰富的茶主题活动,向世界展现多姿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外文明在茶香中互通互鉴。在文化节的“国际志愿者茶文化分享会”直播中,来自不同国家的茶友会聚“云”端,探讨中外茶文化,提出更能吸引年轻群体的传播推广方式,让茶文化突破国界,成为连接不同文明的情感纽带。

喊山开茶后的一个多月里,茶农茶企进入最忙碌的采茶季和制茶季。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也陆续展开,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大红袍冰箱贴、大红袍冰淇淋、茶沐浴露……文化节当天,“大红袍”文化艺术主题街区开街。街区位于御茶园武夷星茶科所,在留存原有风貌的基础上,为游客打造集历史展览、非遗体验、美食、文创、休闲等业态于一体的茶文化新空间。在这里不仅可以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还能参与拓印、漆扇等互动体验,各种以大红袍元素为灵感创作的文创产品,从茶器、茶食到各种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供游客欣赏、购买。

“这比围炉煮茶‘带感’多了!”活动现场,游客秒变“一日茶农”,挎上小竹篓钻进茶园,跟着师傅学掐“一芽三四叶”,在高温焙笼前,边听边看边闻,观察一片茶叶的蜕变。就连传统茶俗也被茶爱好者玩出了新花样,在“斗五香鉴百谷·一战成茗”主题茶会上,100多位茶客盲品斗“五香”,靠舌尖争夺“茶王”,让观众大开眼界。

“我最喜欢肉桂和水仙。”印度尼西亚留学生罗盼香说。作为元明两代官府督制贡茶的地方,1980年武夷山御茶园重整修缮,征集了历代有代表性的珍贵名枞216种,当地通过科研攻关、产学研合作,收集保存了国内和海外的茶树种质资源3290份,成为国内大型生态茶树种质资源库之一。

“让武夷茶与武夷山同生共长。”武夷山市副市长邱敏说,作为武夷山的两张金名片,武夷茶与旅游深度融合,吃有茶宴、住有茶宿、行有茶径、游有茶园、购有茶礼、娱有茶戏。

4月21日,“何以中国·闽山闽水物华新”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武夷山启动。福建省委书记周祖翼在启动仪式上表示,要推动传统文化活态展示、具象传播、创新表达,拓展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福建路径。近年来,武夷山按照“三茶”统筹发展理念的指引,围绕游客多样化、沉浸式的文化体验需求,将非遗制茶技艺与旅游深度融合,赋予制茶、品茶更多人文内涵,还将当地特色茶事活动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向海内外推广,助推乡村振兴和产业升级。

“来这里品一品大红袍的四季茶香,逛一逛武夷山国家公园的自然山水,听一听朱子理学的千年文脉,一定不虚此行。”武夷山市市长余洲向海内外游客发出邀请。

2025年4月29日《中国文化报》

第3版刊发特别报道

《敬世界一杯中国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