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伪空军防空炮兵指挥部旗下的“爱国者”-3、“天弓”等地面防空部队大多执行要地防空、战术反导等任务,由于这些大型防空反导系统车辆的机动能力有限、数量不足,因此往往不能参与野战中低空防御。

为面对直升机梯队立体突击、低慢小无人机渗透等威胁,台当局近年向美国大批量采购FIM-92“毒刺”近程防空导弹以及发射系统(最早于1996~1998年小批量采购),并广泛装备台伪陆战队、海军部分舰艇以及陆军地面部队,一方面是组建野战近程防空阻击力量;另一方面是与“陆剑”2中近程防空系统混合配置,构建长短相辅的多层浅纵深防空拦截火力网。

俄乌冲突初期,在乌军防空系统几乎被全歼的情况下,FIM-92“毒刺”成为乌军野战阻击俄军低空突防直升机的唯一手段。台伪军认为采用相似的战术,以连为单位分散部署,可有效保护地面部队,迫使我直10等低空突防装备提升高度,反制两栖登陆空降兵与机降兵力。

装备体系

目前,台伪军大规模采购并装备的中低空防御有:FIM-92“毒刺”近程防空导弹、陆剑二车载防空系统以及厄利孔双管35高炮和仿制的20机炮,另外还向美国求购3套NASAMS系统(包括AN/MPQ-64F1“哨兵”雷达和AMRAAM-ER导弹)。“毒刺”和陆剑二担负主要的野战防空职责,尤其“毒刺”导弹数量庞大、运用方式灵活多变。


单兵便携式“毒刺”防空导弹

台伪军对FIM-92“毒刺”防空导弹实施多平台集成化部署,具体包含:(1)同“悍马”机动载具组成AN/TWQ-1“复仇者”防空系统,实现火力-机动平台整合;(2)采用由车载电源系统供电的双联装发射架,实现野战防空戒备;(3)作为AH-64E“阿帕奇”武装直升机机载防御武器系统,构建伴随式低空防护屏障;(4)集成在“光华六号”导弹快艇和“沱江”级巡逻舰,形成近海反制空中威胁的末端防御节点;(5)单兵便携式作战单元,实现分散式防空火力布势。以上各类形式的“毒刺”防空导弹主要列装于台伪陆军军团炮指部防空营,同时在外岛防御体系中编入守备部队的炮兵营、海军陆战队及宪兵部队。


双联装“毒刺”防空导弹发射架


“复仇者”防空系统,重点集成8枚“毒刺”导弹

台伪陆军炮指部防空营另一核心防空装备为“陆剑”2中近程防空系统,基于德国MAN TGM 18.320 4×4商用卡车底盘,集成四联装发射架,可以发射改自“天剑”2空空导弹的“陆剑”2防空导弹,最大射程约15km、最大射高7km。该系统与“复仇者”防空系统共用火控车辆、“蜂眼”相控阵雷达,可混编在同一防空连中。


“陆剑”2中近程防空系统

作战样式

从近年演训可以看出,“复仇者”和“陆剑”2导弹凭借其卓越的机动性能,始终保持最快的战场响应速度,往往能率先建立前沿防空拦截线。在要地防御作战中,台伪军更倾向于采用双联装发射架配置实施阵地防御,形成固定火力支撑点。而单兵操作的“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则能有效伴随机械化部队实施野战防空,填补中低空域防空火力空白。







图注:具备野战机动能力,随停随打的“复仇者”和“陆剑”2防空系统,演习中通常在临时阵位担任固定防空戒备火力

台伪陆军炮指部参考美国海军陆战队低空防御部署指导准则,一般按照火力平衡、早期接战、相互支援、火力重叠、重点防御、纵深部署等形式部署各类中低空防御兵力。并且根据台岛地形特点,强调形成纵深防御、长短结合、相互补充的野战防空部署形态,其特点是:尽可能面向接战方向前进部署;邻近的防空阵地间距不超过防空武器射程,保证至少单一目标有两个以上火力单位接战;沿纵深建构多层防空火力网。




纵深防御、长短结合、相互补充的要地防空部署样式

“复仇者”和“陆剑”2防空系统通常需要空域态势情报实现防空作战效能的最大化。“蜂眼”雷达可以实现对低空目标的三坐标探测跟踪,并将空中目标动态即时传递到火控车辆供指挥人员使用。火控车辆向上连入台伪空军寰网系统,向下连接发射车辆,起到通信中继、防空情报处理以及指挥控制的作用,为各防空作战单位下达作战任务、分配拦截火力、传递战场空情信息。

总结分析

总体上看,台伪军野战中低空防御能力处于初级水平,表现为联合防空作战体系化程度低、自动化程度低、拦截火力低级低效、部署形式单一可预测、电子对抗能力弱,并且考虑到台岛地形环境,难以形成有效纵深。

然而,依旧不能忽视台伪各军种广泛装备后形成的高密度地面防空火力。尤其在城镇作战时,台伪军已经提出战时要以城镇为主要作战场景,力图依靠钢筋混凝土工事弥补野战时的不对称劣势,形成局部空中优势:例如将防空车辆隐蔽在地下停车场、大楼屋顶设置双联装发射架、人员携带“毒刺”埋伏在建筑物内反机降。(北京蓝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资料

1. MCRP 3-25.10A Low Altitude Air Defense Gunner’s Handbook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