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4月29日报道据德国《世界报》网站4月27日报道,有时决定成败的不是千亿资金,而是毫厘之差。乌克兰从欧盟得到了许多枪械和弹药,其中大多数符合5.56×45毫米的北约弹药标准,但也有一些不是口径略大,就是弹体略长。这意味着,一名战士在打光自己的子弹后可能用不了战友的子弹。

欧洲国家生产的榴弹炮同样口径不一,生产的军用车辆使用的燃料也不同,即便都是柴油也不通用。欧盟A国的军队有时没法给欧盟B国生产的坦克加油。此外,零配件的配发也存在问题。

报道称,加强军备已经成为欧洲的共识。欧盟委员会打算为此举债1500亿欧元,但如果克罗地亚的步枪用不了法国生产的子弹,这又有何用?一个靠钱解决不了的难题是,尽管欧洲一体化进程已经持续了70多年,但欧洲各国间的信任仍然不够深,这尤其体现在国防问题上。因此,单靠钱并不足以加强欧盟的军事能力。

德国经济研究所的一份调查报告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欧洲的国防工业太碎片化了。2022年,欧盟国家采购的军火只有18%为多国联合采购,远低于欧盟设定的35%的目标。这导致欧洲装备了各式各样的武器系统,成本则居高不下。调查报告的作者指出,加强合作可以让欧盟国家每年节省245亿至755亿欧元。

欧洲的国防工业呈碎片化分布在多国,且各国军工企业大多只为本国市场供货,产量与美国相比很少。报告的作者称,这导致欧洲弹药不通用的同类武器系统比美国多得多。另一方面,欧盟各国也都优先采购本国军工企业的产品。虽然也有空中客车A400M军用运输机或欧洲战机这类联合军工项目,但各国重复研发性能相近的军工产品的案例亦不胜枚举。

例如,欧洲防务局称,欧洲目前装备了12种主战坦克,而美国只有一种。从手枪到护卫舰,欧洲装备的大多数军品都有类似的情况。因此,专家建议,欧盟各国在军购时应在欧盟范围内招标,充分利用内部市场竞争,通过大批量生产来降低采购成本。

德国经济研究所的专家建议欧盟优先在以下领域加强军工业的合作:首先是研发,因为技术进步实际上可以“决定战争的胜负”;其次是防御计算机网络攻击、探索人工智能的军事应用和防空;最后是后勤和医疗救护、情报和卫星侦察。

欧盟看来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建立起足以独立自卫的国防能力。因为正如欧洲在能源和原材料方面存在对外依赖,欧洲在军事装备上也依赖其他地区。欧洲国家的军购开支超过75%流向了第三国,其中大部分流向了美国。不过,目前欧洲看来确有加强军事一体化的动力。(编译/王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