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以5.4%的增速领跑全球主要经济体,工业生产增速回升至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进出口总额稳中有升,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5.3%并呈小幅下降趋势。
为巩固这一良好态势,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建立育儿补贴制度、定向增发购车指标等精准施策,并从就业、外贸、消费、投资、营商环境五大维度发力,以期稳住经济“基本盘”、提振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
- 育儿补贴制度:针对中低收入家庭育儿成本高企的问题,下一步将建立实施育儿补贴制度,缓解家庭抚养压力,激发育儿意愿,助力长远消费释放。
- 专项再贷款工具:创设服务业、养老产业专项再贷款工具,加大对托育、养老等服务消费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托养服务链条升级。
- 定向增发购车指标:对长期摇号、无车家庭等重点群体,在限购城市增发购车指标,有针对性地释放汽车消费潜力,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条协同增长。
这些精准政策,直指影响内需主动力的“痛点”和“堵点”,为扩大国内大循环注入持续动力。
一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5.3%,3月降至5.2%,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总体平稳。结合政策层面,主要举措包括:
- 鼓励企业稳岗扩岗:加大稳岗补贴、阶段性减免社保费等激励,支持企业留人、招人。
- 职业技能培训:扩大“百日百万”职业技能培训规模,提升劳动者就业竞争力。
- 以工代赈与公共就业服务:推动“以工代赈”项目,提高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将劳动力转移支援弱势群体,同时优化“一网通办”平台,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效率。
稳就业政策落实下,一大批返乡大学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实现就地就业或返岗再就业,体现了政策对就业市场的精准“滴灌”效果。
一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3%,出口保持6.9%的较快增速,服务贸易增速近10%,国际收支稳中向好国家统计局。为应对外部风险,采取了以下举措:
- 一业一策、一企一策:依据行业和企业特点,量身定制风险防范和支持方案,帮助外贸主体规避供应链中断、汇率波动等风险。
- 鼓励服务产品“走出去”:重点支持数字服务、文化创意、建筑和工程服务等领域拓展海外市场。
- 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引导外资企业在华扩大再投资,增强外贸稳定性和多元化布局。
在全球贸易摩擦和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这些精准施策为外贸稳定提供了“护栏”。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671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高于商品零售0.4个百分点。具体来看:
- 文化旅游:清明假期期间,国内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均创历史新高;
- 体育健身:健身、户外休闲等消费保持两位数增长;
- 数字消费:直播电商、在线教育、AI游戏等新消费模式异军突起;
- “夜经济”:夜间商业街区客流同比上升超10%。
随着政策支持和消费场景丰富化,服务消费正成为提振内需的重要“发动机”。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较去年全年提升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显示稳健态势。下一步重点包括:
- 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加速推进交通、物流、数字网络等项目建设,夯实消费升级的承载能力;
- 提振民间投资:运用政府引导基金、PPP模式等,调动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如碳减排支持工具、绿色债券等,为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这一系列措施,助力中国经济在扩大内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
在营造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方面,政策聚焦:
- 资本市场稳定:强化中小投资者保护,推动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为实体经济融资提供更多渠道;
- 房地产市场稳住:延续“房住不炒”定位,因城施策、分类调控,维护市场预期;
- 金融支撑实体:央行继续优化信贷结构,定向降准、再贷款等工具精准投放,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稳定的政策预期和良好的市场环境,为经济长期稳健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赵辰昕强调,“成熟一项、出台一项”,将常态化开展政策预研储备,不断完善政策工具箱,确保在不同形势下都有“子弹”。专家普遍认为,随着这些措施落地见效,预计全年经济增速有望稳定在5%左右,同时消费、投资和外贸三驾马车将更加协调发力,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站在“十四五”中期节点,面对内外挑战,中国经济正依靠精准施策和改革创新,继续展现强大韧性与活力。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无论是育儿补贴带来的家庭支撑,还是定向购车指标下的新购车热情,或是不断丰富的服务消费场景,都能感受到国家对“稳增长、保民生”的深切关怀。未来,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份政策“组合拳”带来的更多红利,见证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