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不是电脑特效吗?”“太疯狂了!”“简直像是生活在2050年!”当拥有千万粉丝的海外网红“甲亢哥”(小达伦·沃特金斯)乘坐汽车下水、与机器人共舞登上TikTok热榜时,一场由社交媒体引发的文旅传播革命正悄然展开。


图源新华社

“甲亢哥”中国行,看似是抽象整活,实则是完成了对中国文化的“去神秘感”,直播中未经修饰的片段,让海外观众看到了一个真实、鲜活的中国。这不仅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更让外界看到了民间文化交流的独特魅力,从而揭开了数字时代“文旅外交”的全新可能。


4月6日深夜,长沙黄花机场被数千名粉丝的尖叫点燃,“甲亢哥”顶着标志性的“红温脸”抵达,开启中国行备受期待的长沙站。这个以夸张表情走红网络的“00后”顶流从3月24日开启上海首场直播之后,就以独特的直播风格吸引了千万级的国内外关注量,数据显示,仅上海站6小时就吸引了超560万人观看。


此后两周,“甲亢哥”辗转北京、深圳等地,凭借“无剧本+一镜到底”的抽象风格,相关话题迅速霸榜全球社交媒体,成为年度现象级文化事件。


截至目前,“甲亢哥”在外网发布的国内游视频累计播放量已经突破10亿次,世界第一网红“野兽先生”在“甲亢哥”视频下留言表示“想来中国看看”引发国内外轰动,要知道,这位“野兽先生”在全网拥有近5亿粉丝!“甲亢哥”的偶像C罗也留言称赞这是一场“amazing trip”。


“甲亢哥”凭一己之力掀起海外“中国热”,近期,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海外博主们通过一镜到底的直播,全景展现一个没有剪辑和滤镜的真实中国,再次掀起了全网的中国热。这表明中外人文交流有着深厚的民意基础,是剪不断、隔不开的。

从线上“云游中国”到线下“打卡中国”,透过“甲亢哥”直播,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想要选择中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数字游民”的力量正加速改变世界旅游格局。



“甲亢哥”的中国行程始于上海外滩的摩天大楼与弄堂烟火,途经北京的故宫红墙与胡同市井,被深圳的黑科技折服,又在长沙的麻辣江湖画上句号。


直播过程中,“甲亢哥”不带专业设备,全靠手机和自拍杆拍摄,在街上随时走走停停,与路人展开一场随机的对话与互动,正因为没有剧本,直播内容“零添加”,偶尔的翻车现场反而让观众觉得真实。这些未经修饰的片段,正成为打破西方偏见的利器,让海外观众透过“甲亢哥”的镜头,看到一个真实、鲜活的中国。

有粉丝戴着大张伟的面具对“甲亢哥”唱《阳光彩虹小白马》、“甲亢哥”被火锅辣得狂灌冰红茶、在少林寺学武被武僧“按在地上摩擦”,这种纯粹而自然的互动,让“甲亢哥”和他的外国粉丝们彻底改变了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原本他们以为严肃古板的中国人,是如此可爱又有趣。


直播过程中,充满东方智慧又直击人心的文化碰撞更让人感到震撼,如“甲亢哥”在成都体验中医,直播记录了他从害怕怀疑到坦然接受的过程,接受针灸后,“甲亢哥”治好了头疼,他马上热情拥抱医生,对中医赞不绝口。


不少外国网友被中国街景、文化、饮食震惊的同时,也遭受到了“科技暴击”——“甲亢哥”乘坐高铁时,不仅是5G信号满格,就连2K高清画质的直播画面都丝毫没有卡顿!7万美元的国产电动车小米SU7的性能竟然比兰博基尼还要高!


对此,外国网友纷纷“破防”,表示“这就是传说中的中国速度吗?太震撼了!”“现在我终于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说中国的移动网络是世界第一了。”更别提随处可见的扫码刷脸支付、停在路边供游人选择的共享单车,这些在国内司空见惯的场景,在海外却引发了轰动。


如今,这场跨国文化交流正在进入next level,更多打动人心的“支线任务”,正慢慢打开外国人的心防。


在“甲亢哥”的众多留言中,有一条留言格外引人注目——一位普通的家长留言表示:“谢谢你让年轻的孩子看到了亚洲的真实情况,媒体宣传造成的误解太深了,但年轻一代可以了解真正的中国。”


图源“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报告2024—2025》显示,自扩大免签生效以来,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Z世代”游客在入境游群体中占比突破30%。可见,中外年轻人之间的交流和交往,可能比想象的还要单纯直接。

与此同时,“甲亢哥”的爆火正说明全球社交媒体正经历一场“情绪价值”革命。以“甲亢哥”为代表的无厘头搞笑博主,凭借夸张的表情管理和强情绪输出,在TikTok、YouTube等平台实现跨文化传播突破。


这种具有“病毒式”传播特质的网络现象,恰为中国文旅国际化传播提供了新视角——当“Z世代”追求真实、即兴、强互动的体验需求成为主流,文旅传播需要打破传统叙事框架,在文化调性与网络热点的平衡中寻找支点。

这也给国人思考——当被“甲亢哥”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外国游客来到中国,除了进一步扩容免签“朋友圈”,出台更多促进中外人员往来的便利化措施,文旅行业还能提供什么服务?


在CityWalk成为文旅新业态的当下,透过“甲亢哥”的直播镜头我们发现,网络热度转化为旅游消费冲动的关键,在于“可参与性”,“甲亢哥”被辣椒辣得上蹿下跳让不少外国人留言想试试中国辣椒,甚至街头随意打卡的一家铺子里面的美食都让人垂涎欲滴,这些散落在街头巷尾的日常图景,正在短视频时代重构“中国文化”的认知维度。

中国文旅需聚焦“可触可感”的烟火细节,如设置现制辣椒酱体验台,老字号开放汤包手作区,基于短视频数据筛选爆款市井元素,嵌入AR扫码导览及“同款打卡点”一键导航,用真实可体验的日常奇观,激活“此刻就想出发”的冲动。

如今,“甲亢哥”的中国行刚刚告一段落,但其带来的中外交流飓风仍在继续,当街头烟火成为世界通用语言,“被看见”到“被体验”的转化,正在重塑中外民间交流的毛细血管,中国人的朴素真诚与落落大方,则是中国面向世界文化的一把“万能钥匙”。


图源央视新闻


出 品 人 :李 霞

总 策 划 :马思源

研究员 :保雪菲

责任编辑:路 雪

责编:刘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