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育研讨交流发言怎么写?巧用数学思维是比较新颖的做法。
本文采取这种方法,运用数学思维,巧用数学概念,构思巧妙,与众不同。
撰写标题时,巧妙运用数学符号“≠”,数学概念“一公里”,数学理论“最优解”。梳理出三个经典标题:解决好“学过≠学好”,跑好“开头一公里”,找到学用“最优解”;解决好“查摆≠查实”,跑好“中间一公里”,找到问题“最优解”;解决“改过≠改好”,跑好“最后一公里”,找到落实“最优解”。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本文金句:学习一阵风、雨过地皮湿,左耳进右耳出;在触屏中深化学习,在点击中深化认知,在观影中知行知止;“对标对表找差距”“岗位践行亮承诺”“精神精力大体检”;拂去“思想尘”,念好“紧箍咒”,自省“过往事”;查清一个、治理一类、拓展一域,等等。
(阅读提示:为使大家更能深刻理解讲话稿的内在逻辑,学会写作技巧,在每节前附上构思立意,供大家借鉴。)
1.解决好“学过≠学好”,跑好“开头一公里”,找到学用“最优解”
(构思立意:本章节采取总分总结构进行撰写。先总述学习教育的重要性和核心问题,接着用“立心学”“立行学”“立身学”三个分论点展开阐述,每个分论点独立成段,内部又采用“观点+方法+ 效果”的结构,让人一目了然,既有思想又能体现深度。)
学习教育的中学懂弄通是基础,要解决“看客心态”“无关思想”,杜绝把教育等同于翻书页、记笔点、写体会,出现“学习一阵风、雨过地皮湿,左耳进右耳出”的问题,走出学过了就等于学好了的误区,奋力跑好学习教育“开头一公里”。
一是立心学。坚持把学习教育作为砥砺内心、提高修养、坚定追求的“心学”。开展“溯源式”学习,掌握规定的根脉源流;开展“浸润式”辅导,邀请专家解读要求内涵意蕴;举办“碰撞式”研讨,在观点交锋中校准坐标航标。通过学深悟透,推动学习实现从“知识积累”向“坚定追求”的质变跃升。
二是立行学。秉持“起跑即冲刺”理念,构建学习“快车道”,制定计划上下联动,按照要求压茬推进,运用动态反馈保证学习进度;开展“知识竞赛”“微课创新”“学用典型”等系列活动,将规定融入学习、扎根工作、规范日常,在学习实践中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三是立身学。加强个人学习,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打造“云课堂”,盘活学习资源,打破时间空间界限,在触屏中深化学习,在点击中深化认知,在观影中知行知止;开展“对标对表找差距”“岗位践行亮承诺”“精神精力大体检”,在找差距、知标准、守规矩中把教育要求内化为精神骨骼,外化为行为基因,做到日用而不觉。
2.解决好“查摆≠查实”,跑好“中间一公里”,找到问题“最优解”
(构思立意:本章采取发散思维,运用纵横交织方法撰写。围绕查摆问题,先从全面与重点展开,然后再根据查摆主体,分为单位和个人。撰写过程中,这种思维方式不常见,主要是围绕内容主体展开,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防止出现漏项。)
要树立问题导向,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查摆问题避重就轻、避实就虚,采取立体查、重点查、透视查的方法,全面查摆、重点查摆、个人查摆,解决查摆不等于查实的问题,跑好学习教育的“中间一公里”。
一是全面查。按照教育要求提出的11个方面内容,做到查得全面、查得透彻、查得立体。
二是重点查。结合行业特点、单位实际,对重要岗位、关键环节、关联事项以及相关人员进行重点检查。
三是个人查。坚持从自我做起,组织大家从思想、工作、生活三个方面,“查摆问题不遮掩、整改提升见真章”。
3.解决“改过≠改好”,跑好“最后一公里”,找到落实“最优解”
(构思立意:本节采取横向思维架构,由浅入深,从近到远,从学习教育到单位全面建设,逐步深入,符合工作实际和学习教育目标要求。大家在撰写此类材料时,要尽量按照这种大多数人的认知逻辑构思撰写。)
问题整改的走深走实是根本,要破除“任务分解即落实”“建章立制即完成”的思维,杜绝把整改变为填表格、列清单、贴台账的粗放式整改,既要防止“头痛医头”的碎片化整改,更要防范“雨过地皮湿”的短期效应。要细化整改措施,融入主责主业肌理,嵌入建设发展的脉络,全力跑好学习教育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一是细化整改措施。对照存在的问题,一项一项拉出单子,一条一条细化措施,制定整改方案。
二是完善制度机制。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把制度建设贯穿问题整改全过程,健全完善制度机制。